8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件(共10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件(共10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7 22:0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8张PPT)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1课时
人文主题
解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话世界”,选编了4篇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童话作品,这些童话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语文要素
解读:“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要求我们在阅读中体会童话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思维。在童话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风中流落街头的悲惨;也可以体会一粒种子的生命历程;还可以变成蟋蟀到牛肚子里旅行;更可以成为蚂蚁队长,体会严于律己的自豪感。在童话的世界里,千变万化,无所不能。
单元人文主题
乘着想象的翅膀,
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
看花儿跳舞,
听星星歌唱。
语文要素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
《在牛肚子里旅行》
《那一定会很好》
《一块奶酪》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01
观察图片,
提取信息
观察下面这幅图片,说一说你都看见了什么。(从环境、着装等细节方面入手)
我观察到小女孩光着脚,衣服很单薄,手里拿着一根火柴。
我观察到这是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小女孩在看着火柴燃烧发出的光。
我观察到……
看完图片,同学们一定有些疑惑吧,小女孩为什么在一个雪天衣着单薄地流落街头呢?手里又为什么拿着一根火柴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从中寻找答案吧!
卖火柴的小女孩
资料卡1:安徒生介绍
同纸稿改
姓名:安徒生
国籍:丹麦
主要作品:《安徒生童话》
地位:19世纪丹麦著名文学家,世界童话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童话之父”。
资料卡2:《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作背景
安徒生的一个朋友给了他三幅图片,要求他选取一幅写一篇童话。安徒生选择了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小女孩这幅图。这幅图片使安徒生想到了自己出身穷苦的母亲。于是,他就以此创作出了这篇著名的童话。
资料卡3:《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童话作品之一,其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以及本课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这些作品有着奇特的想象和朴素的语言,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昧,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蕴含着深刻的立意,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
火柴
火柴是用细小的木条蘸上磷或硫的化合物制成的取火工具。
擦燃火柴
02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朗读全文,学习字词

jiù
饿
è
juǎn

zhèng



rán
yàn

pèn








zhú

huǎng
huá
会认字

jiù
饿
è
chái
qún

lián
yàn



zhú
shēn


bǎn






会写字



火柴 围裙 可怜 哪怕 暖和 火焰 蜡烛 亮光 忽然 地板 烛光 温和 赶紧 痛苦 清晨
词语
juǎn
纸卷 卷帘子
易错字音点拨
多音字辨析
“卷”读作“juǎn”时,多作动词,有卷起、弯曲、裹起来等意思。也可作名词,形容裹成圆筒形的东西,如“烟卷儿”;作量词,形容成卷的东西。如“一卷纸”。
“卷”读作“juàn”时,多作名词,意为书本、考试用纸、宗卷或字画等,如“试卷”“卷轴”“画卷”等。

多音字辨析
【挣脱】(zhèng tuō)用力摆脱束缚。
【挣钱】(zhèng qián)用劳动换取钱财。
【挣扎】(zhēng zhá)用力支撑:他~着从病床上坐了起来。
挣脱 挣钱
形近字
铮(zhēng):铁骨铮铮。
净(jìng):干净。
zhèng
易错字音点拨

几乎 茶几
多音字辨析
“几”读作“jī”时,指小桌子,如“茶几”;也意为很接近,如“几乎”。
“几”读作“jǐ”时,是数词。可以用于询问数目或时间,如“几天”“几岁”;也可以表示从二到九的不定的数目,如“十~个”“~十个”
“相差无~”。

易错字音点拨

明晃晃 一晃而过
huǎng
易错字音点拨
多音字辨析
“晃”读作“huǎng”时,意思是耀眼;强光刺目,如“明晃晃”。也意为很快地一闪,如“一晃而过”。
“晃”读作“huàng”时,意思是摇动,摇摆,如“摇头晃脑”“晃动”。

划船 划算
huá
易错字音点拨
多音字辨析
“划”读作“huá”时,可作动词,如“划船”;也可意为擦,如“划火柴”。除此之外,还可解释为合算,效益大而代价小,如“划算”;被尖锐的东西割开,如“划破”。
“划”读作“huà”时,意思是分开,如“划分”。意为打算,安排,如“计划”。意为转账,调拨,如“划拨”。

喷香
pèn
易错字音点拨
多音字辨析
“喷”读作“pèn”时,意思是香味很浓,如“喷香”。
“喷”读作“pēn”时,指液体、气体、粉粒等受到压力冲射出来,如“喷漆”“喷灌”
“血口喷人”。

可怜 爱怜
lián
易错字形点拨

书写注意
“怜”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右半部分是“令”,不要忘写最后一点。
形近字
伶(líng):伶俐。
玲(líng):玲珑。
易错字形点拨
颗粒 一颗子弹


形近字
颗(kē):颗粒。
棵(kē):一棵树。
注意
“颗”在使用时不要与“棵”混淆。
易错字形点拨
裙子 围裙
qún
书写注意
“裙”在书写时要注意偏旁“衤”有两点。

火焰 烈焰
yàn
易错字形点拨
风烛残年 蜡烛
zhú


易错点
“焰”的右下方是“臼”,里边是两笔,书写时注意笔顺。
火焰 烈焰
形近字
掐(qiā):掐断。
蹈(dǎo):舞蹈。
稻(dào):稻田。
馅(xiàn):馅饼。
yàn
易错字形点拨

形近字
腊(là):腊月、腊肉。
借(jiè):借用、借口。
易错点
“蜡烛”虽然是一个点火照明的东西,但“蜡”字的部首是“虫”。
石蜡 蜡烛

易错字形点拨

书写注意
火字旁的第四笔捺要变为点。
风烛残年 蜡烛
zhú
易错字形点拨

火柴 柴火
形近字
紫(zǐ):万紫千红。
chái
易错字形点拨
书写注意
“柴”字是上下结构,书写时上部分要略扁一些,下部分要舒展,上下部分之间要紧凑,要注意中心对正。

板书 黑板
形近字
扳(bān):扳手。
坂(bǎn):长坂坡。
版(bǎn):出版。
bǎn
易错字形点拨
书写注意
“板”字在书写时要注意最后一笔的捺是主笔,不能写得太短。书写时收笔位置要略低于撇。

富有 富贵

易错字形点拨
书写注意
“富”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短横、口、田之间的距离要等距,不可太宽或太窄。田字的最后一横略短一些。

词语辨析
温和(hé)
(气候)不冷不热。(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
例: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暖和(huo)
(气候、环境等)不冷也不太热。
例:天气渐渐地暖和了。
二、感知课文,梳理
内容,理清脉络
1.整体感知,根据提示,分组交流讨论,说一说课文主要讲
了什么内容。
课文先写了 ,再写了 ,最后写了

课文先写了 ,再写了 ,最后写了

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各种幻象
小女孩在大年夜光着脚、穿着单薄的衣服流落街头
白天人们
发现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1.整体感知,根据提示,分组交流讨论,说一说课文主要讲
了什么内容。
2.根据交流总结的结果,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
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将表格填写完整。
部分 主要内容
2.根据交流总结的结果,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
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将表格填写完整。
部分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1~4自然段) 大年夜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赤着脚走在街上,因为卖不掉火柴而不敢回家。
第二部分 (5~9自然段)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种种幻象。
第三部分 (10~11自然段) 小女孩冻死街头。
三、聚焦细节,关注小女孩的处
境,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用它当摇篮。
1.朗读第1自然段,请你说说第1自然段介绍了什么背景,又
起到怎样的作用。
1
第1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年夜,环境——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作用:突出小女孩的可怜,暗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大年夜本是团圆的日子,但小女孩却穿着一双不合脚的拖鞋在下着雪的、冷极了的夜晚一个人走在街上,通过强烈的反差对比,显示出小女孩的可怜。
1.朗读第1自然段,请你说说第1自然段介绍了什么背景,又
起到怎样的作用。
2.第1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夸大了事实,请你在文中用线画出
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第1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夸大了事实,请你在文中用线画出
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用它当摇篮。
马车飞驰和男孩抢鞋说明了小女孩所处社会的冷漠,也通过对男孩想把一只拖鞋当摇篮的描写,巧妙地显示出拖鞋太大,并不适合小女孩。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3.(1)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第2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2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3.(1)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第2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2
第2自然段介绍了小女孩可怜的形象,她赤着脚,穿着旧围裙,手里拿着一把火柴,一整天没有卖出一根火柴。
(2)读下面这句话,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里的
“谁”可能会是哪些人。再体会连用两个“谁”有什么
样的作用。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谁”可能是做饭的厨子(需要用到火柴的人)。
看似简单的两个“谁”,强调了没有人同情可怜的小女孩。除了环境的寒冷之外,人们内心深处的冷漠无情更加让人感到寒冷。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2)读下面这句话,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里的
“谁”可能会是哪些人。再体会连用两个“谁”有什么
样的作用。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3
(3)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她没注意这些”中的“这些”
指的是什么?“她可忘不了这个”中的“这个”指的是
什么?“没注意”和“忘不了” 又说明了什么?
“这些”指的是她美丽的头发;“这个”指的是“今晚”是大年夜。“没注意”说明小女孩又冷又饿,已经不在意头发美丽不美丽了。小女孩“忘不了”这一晚是大年夜,说明她也渴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3)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她没注意这些”中的“这些”
指的是什么?“她可忘不了这个”中的“这个”指的是
什么?“没注意”和“忘不了” 又说明了什么?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4
4.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对小女孩家庭的描写说明了
什么,有什么作用。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这一句,表明小女孩挣不到钱就要挨打,说明除了外人的冷漠对待之外,她更得不到家人的关爱,十分可怜。“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这一句,表现了小女孩家境十分贫苦,出身更是不幸。
4.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对小女孩家庭的描写说明了
什么,有什么作用。
5.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再
结合文章的语言说一说你为什么有这样的印象。
可怜。
从以下内容可以看出:第2自然段“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第3自然段“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都说明小女孩十分可怜。(答案示例)
5.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再
结合文章的语言说一说你为什么有这样的印象。
6.找出你不理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讨论后,进行小组发
言,提出仍有疑惑的地方。
我的疑惑:小女孩为什么大年夜还要出门卖火柴?
我的疑惑:……
我的疑惑:小女孩最后为什么微笑着死去?
6.找出你不理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讨论后,进行小组发
言,提出仍有疑惑的地方。
小结
童话故事的想象是奇特的,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构思出一个悲惨但充满希望的小女孩,且巧妙地用擦燃火柴这一方式作为引导,反映出她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
第2课时
01
走进童话世界,
感受丰富的想象
一、感受想象,品味小女孩的“幸福”
1.默读第5~9自然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过几次火柴,在
文中画出相应的内容。
1.默读第5~9自然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过几次火柴,在
文中画出相应的内容。
五次
第5自然段: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第6自然段:她又擦了一根。
第7自然段: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第8自然段: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第9自然段: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
5
2.朗读第5自然段,关注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的情形及
表达的愿望。
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唉,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朗读第5自然段,关注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的情形及
表达的愿望。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1)朗读下面这段话,读出体会。“敢……吗”“终于”这
两处描写说明了什么?请简单分析一下,并思考小女孩
为什么之前一直没有擦燃一根火柴来温暖自己。
“终于”一词表明小女孩犹豫了很久,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决定擦燃一根火柴。
一方面由于卖火柴是小女孩家的经济来源,她舍不得浪费;另一方面,因为一整天没有卖出一根火柴,她心里的内疚和对被父亲打骂的恐惧,使她更不敢这样做。
(1)朗读下面这段话,读出体会。“敢……吗”“终于”这
两处描写说明了什么?请简单分析一下,并思考小女孩
为什么之前一直没有擦燃一根火柴来温暖自己。
(2)读下面这段话,思考为什么一根火柴发出的微弱的光在
小女孩眼里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是一道“奇异的
火光”。
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一方面,说明小女孩冷极了,渴望得到温暖。另一方面,火柴的火光虽然微弱,但却给小女孩带来了短暂的温暖和希望。
(2)读下面这段话,思考为什么一根火柴发出的微弱的光在
小女孩眼里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是一道“奇异的
火光”。
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第几次擦燃火柴 幻象 对应的现实 表达的愿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3)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与之对应的现实
是什么样子的?这表达了小女孩怎样的愿望?小组讨论
后将表格第一部分的内容填写完整。
第几次擦燃火柴 幻象 对应的现实 表达的愿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暖和的大火炉
渴望温暖
寒冷
(3)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与之对应的现实
是什么样子的?这表达了小女孩怎样的愿望?小组讨论
后将表格第一部分的内容填写完整。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6
3.朗读第6自然段,关注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时的情形及
表达的愿望。
(1)读下面这句话,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细致地描写桌子
上的食物和餐具。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描写食物和餐具是为了将屋内的奢华富足与小女孩受饿挨冻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小女孩的悲惨。
(1)读下面这句话,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细致地描写桌子
上的食物和餐具。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2)读下面这句话,体会丰富的想象。请你说一说小女孩为
什么会看到一只烤鹅向她走来。
小女孩在火光中看到了一只烤鹅向她走来,说明小女孩很饿,幻想得到食物。
(2)读下面这句话,体会丰富的想象。请你说一说小女孩为
什么会看到一只烤鹅向她走来。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第几次擦燃火柴 幻象 对应的现实 表达的愿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渴望温暖
寒冷
暖和的大火炉
(3)第6自然段中,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与
之对应的现实是什么样的?这表达了小女孩怎样的愿望?
讨论后将表格第二部分的内容填写完整。
第几次擦燃火柴 幻象 对应的现实 表达的愿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喷香的烤鹅
渴望食物
饥饿
(3)第6自然段中,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与
之对应的现实是什么样的?这表达了小女孩怎样的愿望?
讨论后将表格第二部分的内容填写完整。
渴望温暖
寒冷
暖和的大火炉
二、自主探究,发挥想象,
品读小女孩的“幸福”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这时候,火
7
1.朗读第7~9自然段,自主探究小女孩后面几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内容。思考这对应着她什么样的现实,探究后将表格填写完整。
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了下来,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人要离去了。
1.朗读第7~9自然段,自主探究小女孩后面几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内容。思考这对应着她什么样的现实,探究后将表格填写完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8
1.朗读第7~9自然段,自主探究小女孩后面几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内容。思考这对应着她什么样的现实,探究后将表格填写完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9
1.朗读第7~9自然段,自主探究小女孩后面几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内容。思考这对应着她什么样的现实,探究后将表格填写完整。
第几次擦燃火柴 幻象 对应的现实 表达的愿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暖和的大火炉
渴望温暖
寒冷
喷香的烤鹅
渴望食物
饥饿
1.朗读第7~9自然段,自主探究小女孩后面几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内容。思考这对应着她什么样的现实,探究后将表格填写完整。
第7自然段中“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一句,说明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是美丽的圣诞树。
圣诞树是节日的装饰,这与大年夜的时间相符,节日应该是快乐的,说明小女孩渴望在圣诞树下快乐过节的愿望。
节日里应该是快乐的,但对于小女孩来说却是一种奢望,这说明小女孩的现实并不快乐,而是凄惨和痛苦的。
第8自然段写“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这说明小女孩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奶奶。
联系前面“不敢回家”“爸爸一定会打她”,以及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还穿着单薄的衣服流落街头的现实可知,小女孩得不到家人的关心,十分孤独,所以才会幻想到温和慈爱的奶奶,这表达了小女孩渴望家人疼爱的愿望。
第9自然段中,“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这说明小女孩第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和奶奶一起飞走的幻象。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暗示了小女孩已经在幻想中冻死了。
“赶紧”“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说明小女孩急切地想把奶奶留住,十分渴望光明,渴望关爱,渴望快乐和温暖。
第几次擦燃火柴 幻象 对应的现实 表达的愿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喷香的烤鹅
渴望食物
饥饿
美丽的圣诞树
渴望快乐
痛苦
慈爱的奶奶
孤独
和奶奶一起飞走
冻死
渴望家人的疼爱
渴望光明和幸福
渴望温暖
寒冷
暖和的大火炉
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2.回顾第5~9自然段,请你仔细思考一下:从第一次擦燃
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说
明了什么?
第一次是“终于抽出”,是犹豫好久之后的决定。最后一次是“赶紧擦着”,是迅速的。
前四次,每次都是擦着一根火柴。第五次,是擦着了一大把。
2.回顾第5~9自然段,请你仔细思考一下:从第一次擦燃
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说
明了什么?
从擦着一根火柴到擦着一把火柴,体现的是小女孩对美好生活愈加深切的渴望,也说明了她现实生活的痛苦和悲惨,想让美好的幻象长久保留。
2.回顾第5~9自然段,请你仔细思考一下:从第一次擦燃
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说
明了什么?
三、感受想象,理解“幸福”的意蕴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10
1.朗读第10自然段,思考:小女孩是在饥寒交迫中冻死的,
为什么却是“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小女孩在冻死前看到了许多美好的幻象,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自己的奶奶,所以她带着微笑。
10
1.朗读第10自然段,思考:小女孩是在饥寒交迫中冻死的,
为什么却是“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2.朗读第11自然段,思考:画线的两个“幸福”的含义有
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小女孩是幸福的?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
11
第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在临死之前曾看到过许多美好的幻象,所以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指的是小女孩死去之后,就不会再经历寒冷、饥饿和苦难了,所以是另一种“幸福”。
11
2.朗读第11自然段,思考:画线的两个“幸福”的含义有
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小女孩是幸福的?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
02
回归整体,
品味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安徒生将大年夜本身蕴含的幸福作为背景,以小女孩现实的悲惨经历为现实依托,运用丰富的想象,巧妙地利用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个身世可怜的、悲惨的、渴望幸福的小女孩形象。通过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无比同情,也间接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大年夜,光脚走在路上,又冷又饿;缺少家人关怀,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已经去世。
残酷现实
内心渴望
美好幻想
温暖、食物、快乐、关爱、幸福。
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温和慈爱的奶奶、和奶奶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
反差巨大:幻想越美好,越能衬托出现实的残酷,越发显示出小女孩命运的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