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牛和鹅》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牛和鹅》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7 08:3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牛和鹅》说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一、说教材

《牛和鹅》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细致的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生动刻画,都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欲望。最终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体会到看待四周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动身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一寓意深刻的哲理。
二、说学情
1.学生进入四年级,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实践中能运用一些阅读的技能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学生对自读、自悟、勾画、批注、交流、评价、提问等阅读方法有了一定的积淀,并在预习本课中能够用上这些方法进行有效性的阅读。大部分学生有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深度阅读。
2.有部分同学对阅读存在漫无目的、没有思考的阅读,没有发挥自主性与探究性的肤浅阅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没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没有批注勾画,没有提问,随文没有体会和感悟。
3.建立在已有的学情之上,学习本课时,立足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鼓励孩子学习用批注方法阅读,通过学习批注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心情,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为学生持续产生的阅读兴趣作出积极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谓、拳、捶”等10生字,会写“摔、摸、掐”等10个字。
2.借助课文的批注范例,知道可以从提出疑惑、点评写法、记录体会、写下启示等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并尝试从这几个角度去写批注。
3.通过品读5-7自然段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害怕的心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可以从提出疑惑、点评写法、记录体会、写下启示等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2.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害怕的心情。
【教学难点】
试着从提出疑惑、点评写法、记录体会、写下启示等不同角度写批注。
五、说教学法
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使学生经历阅读实践。在师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将“读”贾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他们情感的价值。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着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屏幕出示牛和鹅的图片、视频,了解学生对牛和鹅的熟悉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认识课文中另一个形象的鹅做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检测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两个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认识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知识承接上单元知识,了解作者是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的。
第三环节:认识批注,学习示范性批注。
1.课件呈现前后学习过的课文,对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初步认识批注。
2.了解什么是批注。
3.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前两处批注,根据批注了解课文内容,根据内容分析读者做批注的角度。
4.学生自学后三处批注,了解批注的角度并汇报交流。
第三环节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批注及了解批注的角度。
第四环节:学习批注的方法并尝试自己给课文做批注。
1.老师提供一处示范性批注,让学生从示范批注中获得批注的方法。
2.学生根据前面了解的批注角度和批注方法尝试自己做批注。
3.学生上台汇报交流自己的批注。
第四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检测做批注的方法是否学会了,知道从哪些角度去做批注。
第五环节:巩固拓展。
1.诵读一首批注小诗。更好地掌握批注式阅读方法。
2.布置作业。课后继续给课文做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牛和鹅
批注 提出的问题
课文内容的理解
写作方法
启发、道理
字词的品味
八、说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能够紧扣教材要求。第六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都有所体现。
2、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学生分角色表演,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人物心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3、举一反三,练习写作。在通过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后,能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情,举一反三。
4、紧扣立德树人主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的结果,正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如阿房路一校的校训,明德求真,知行合一。
改进之处
对批注部分的讲解不够仔细,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而是直接将批注角度告诉学生。由于时长的原因,没有将学生的批注进行展示,也是本堂课的遗憾之处。
总而言之,整节课虽然有许多可取之处,但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通过这次的讲课、磨课、评课,让我看到了更多教师的闪光点,鞭策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虚心学习,砥砺前行。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