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二章 第6节 透镜和视觉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二章 第6节 透镜和视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1-19 15:42:20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二章 第6节 透镜和视觉
一、单选题
1.(2020七下·长兴期末)如图是四个透镜实物图,属于凹透镜的是(  )
A. B. C. D.
2.(2020七下·长兴期末)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3.(2020七下·越城期末)电影3D《2012》中,有四大末日预言,近视的同学也要戴3D眼镜观看,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该同学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2020七下·拱墅期末)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下移动
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成像
D.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5.(2020七下·拱墅期末)眼睛是心灵的囱户,当外界物体反射的光落在眼睛的视网膜上,我们就能看清楚物像.光到达视网膜依次经过的结构是(  )
A.角膜一晶状体一房水一玻璃体一视网膜
B.角膜一玻璃体一晶状体一房水一视网膜
C.角膜一晶状体一玻璃体一房水一视网膜
D.角膜一房水一晶状体一玻璃体一视网膜
6.(2020七下·乐清期末)小徐是一位近视患者,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2020七下·下城期末)“停课不停学”,小金拍照上传的作业图片总是一头大、一头小,一侧亮、一侧暗,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像性质角度:大的一头是虚像,小的一头是实像
B.成像大小角度:大的一头呈放大的像,小的一头呈缩小的像
C.物距大小角度: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得远
D.拍摄设备角度:把手机摄像头擦拭干净,拍出来就会一样亮
8.(2020七下·温州期中)同学们要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下列行为符合科学用眼原则的是(  )
A.睡觉前躺在床上看书
B.如有异物进入,马上用手擦拭
C.学习需要可以长时间连续使用于机、电脑等
D.定期去正规医院接受眼睛检查
9.(2020七下·金华期中)小吴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C.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D.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
10.(2020七下·诸暨期末)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二、填空题
11.(2020七下·温州期末)如图甲为支付宝推出的扫脸支付装置,顾客站摄像头FA在装置前,摄像头捕捉人脸即可在感光器上成像,进行顾客身份识别。小明用凸透镜成像实验模拟支付装置的成像规律(如图乙)
(1)该支付装置中的感光器相当于图乙中的   。
(2)人脸在感光器上成一个   的实像。(填像的性质)
(3)该装置静止于水平桌面上时,支撑架对屏幕作用力的方向为图甲中的   (填字母)
12.(2020七下·杭州期中)生活中常见以下光学现象:①小孔成像;②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③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④照相机拍照成像。其中一定成实像的是   ;一定成倒立的像的是   ;一定成放大像的是   。四种现象中,成像原理最接近的是
   。
13.(2019七下·诸暨期中)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近视眼镜对光线有   作用,将光屏适当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
14.(2019七下·丽水月考)青少年如果不注意保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佩戴   透镜(填“凸”或“凹”)。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   像(填“实”或“虚”)。
15.(2019七下·天台期中)如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   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三、解答题
16.(2020七下·长兴期末)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平时我们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图乙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
(1)我们人眼能根据观察对象,通过自动调节晶状体可以实现的是(  )(填字母)。
A.看清不同亮度的物体 B.看清不同颜色的物体
C.看清不同大小的物体 D.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
(2)由图乙得出:减小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大,此时眼睛能看清   处的物体,我们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形成近视眼,这种情况下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或“后")面,此时应配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17.(2020七下·丽水期末)广告投影灯(如图甲)和幻灯机的成像原理一样,将灯片上的图案投射到地面上,形成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广告效应。小科在实验室用光具座(如图乙)模拟广告投影灯的成像原理。
(1)投影灯在地面上所成的像与原图案相比是   (填“放大”或“缩小”)的;
(2)此模拟实验,图乙中的   相当于图甲中的地面;
(3)若图乙中光屏上已形成清晰的像,小科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15厘米,可将光屏向   移动,直到形成清晰的像,就能模拟广告投影灯的成像原理。
四、实验探究题
18.(2020七下·下城期末)小金制作了一个焦距可调节的水透镜,如图甲所示,在一个圆环支架上安装一个进出水口,在圆环支架的两侧密封上透明的橡皮膜,用注射器通过软管连接进出水口,并向圆环与橡皮膜所围成的空间内注水,使其呈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便制成了一个焦距可调节的水透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将制好的水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中心、水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   ,之后将水透镜的位置固定,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观察到与烛焰等大的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
(2)从水透镜中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变大,若不改变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光屏应向   移动,光屏上仍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透镜中注水时,若不改变蜡烛、光屏和水透镜的位置,则在蜡烛和水透镜之间放   (选填“近视眼镜”或“老花眼镜”),光屏上仍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
19.(2020七下·仙居月考)成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2)正确调节光屏后,在如图所示位置得到了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   清晰的实像;
(3)在实验时,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移动适当距离;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20.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光屏上的像的性质为   。
(2)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有   。
(3)从图中读出物距为    cm,并推算出焦距为   (填字母)。
A.f <15 cm B.15 cm< f <20 cm C.f >30 cm
(4)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 、 、 三者的中间都比边缘后,为凸透镜;只有 ,中间比边缘薄,为凹透镜,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分析摄像头和投影仪成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即可;
(3)(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判断。
【解答】光从空气进入摄像头,然后在摄像头底部的CCD上成像,肯定发生的是光的折射,而不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二者不同,故B、D错误;
根据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规律可知,“刷脸”时,面部应该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
故选C。
3.【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判断。
【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因此①为近视眼;
要看清物体,必须使焦点后移到视网膜上,即让光线发散,应该用凹透镜矫正,因此③为近视眼的矫正。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够成在光屏上,且都是倒立的;虚像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延长线交汇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且都是正立的。如果像距大于物距,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成缩小的实像。
(2)“倒立”,不但指像的形状和大小与物体相反,而且指的是运动方向相反。
(3)当物距和像距的和不变时,将光屏和物体的位置互换,肯定能成实像,只是大小不同;
(4)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解答】A.因为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
B.蜡烛越烧越短,相当于火焰向下移动,那么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故B错误;
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成像,只是成的是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蜡烛靠近凸透镜,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眼睛的结构;
【解答】人的眼睛由外到内依次是: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A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判断。
【解答】A.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那么甲为近视眼的成因,故A正确;
B.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后,那么乙为远视眼的成因,故B错误;
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故C错误;
D.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实像能够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2)根据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分析;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4)像的明亮程度由物体的明亮程度决定。
【解答】A.无论大的一头,还是小的一头,它们通过照相机成的都是实像,故A错误;
B.无论大的一头,还是小的一头,它们通过照相机成的都是倒立、缩小的像,故B错误;
C.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离镜头近的物距小,则像距大像也大;离镜头远的物距大,则像距小像也小,故C正确;
D.如果作业本本身亮度不够,即使将摄像头擦得再干净,拍出来的照片也是暗的,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保护视力与用眼卫生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用眼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睡觉前躺在床上看书,很容易患上近视眼,故A错误;
B.如有异物进入,马上用手擦拭,可能对眼球造成伤害或感染,故B错误;
C.学习需要可以长时间连续使用于机、电脑等,这是导致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
D.定期去正规医院接受眼睛检查,针对个人症状进行及时就医,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此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据此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
(3)光屏是用来承接像的,是为了让我们看到像的特征。即使没有光屏,像也会成在原来的位置上。
(4)像的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物距u=50cm-10cm=40cm,像距v=90cm-50cm=40cm,此时物距等于像距,那么u=2f,因此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如果取走光屏,则凸透镜照样成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变短,相当于蜡烛向下运动,因为像的运动方向与蜡烛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屏上的像会上升,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确定各个现象中成像的特点和原因,然后进行分类即可。
【解答】①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故A错误;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故B错误;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故C正确;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1)光屏
(2)倒立缩小
(3)F3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感光器的作用分析;
(2)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根据照相机的成像特点解答;
(3)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
【解答】(1)该支付装置中的感光器是用来成像的,相当于图乙中的光屏;
(2)人脸在感光器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3)该装置静止于水平桌面上时,支撑架对屏幕作用力和屏幕的重力相互平衡,即它们的方向相反。因为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作用力是竖直向上的,即F3。
12.【答案】①③④;①③④;③;③④
【知识点】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根据各种现象和应用的成像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①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②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
③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④照相机拍照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那么一定成实像的是①③④;
一定成倒立的像的是①③④;
一定成放大像的是③;
四种现象中,成像原理最接近的是③④。
13.【答案】发散;远离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光线发散后,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交点会比原来远离凸透镜,因此必须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解答】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
故答案为:发散;远离
14.【答案】凹;实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眼镜就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面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光线能力强,因此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光线能力较弱,因此用凸透镜矫正。
【解答】青少年如果不注意保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5.【答案】前;近视眼镜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在水平方向上比较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在水平方向上比较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弱,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用凸透镜矫正,据此解答。
【解答】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即水平方向上更厚,因此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它们都是近视眼,因此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近视眼镜。
故答案为:前;近视眼镜
16.【答案】(1)D
(2)远;前;凹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的描述确定自动调节晶状体的目的;
(2)分析乙图中晶状体弯曲程度减小后,即晶状体变薄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增大了还是减小了即可。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解答即可。
【解答】(1)根据题目描述可知,我们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了晶状体的焦距,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故选D.
(2)根据乙图可知,上面的晶状体弯曲程度更小,而蜡烛离眼睛更远,所以减小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大,此时眼睛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我们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形成近视眼,这种情况下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此时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17.【答案】(1)放大
(2)光屏
(3)右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分析判断;
(2)根据图甲中地面的作用分析;
(3)当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像的变化规律。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投影灯在地面上所成的像与原图案相比是放大的;
(2)图甲中的地面是用来承接投影灯成的实像的,作用与图乙中的光屏相同;
(3)小科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15厘米,那么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像距会增大,即可将光屏向右移动,直到形成清晰的像。
18.【答案】(1)高度
(2)右;近视眼镜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
【解答】(1)做透镜实验时,首先要调节烛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2)当焦距变大时,成像向后移动,所以光屏也要后移才能继续承载物像,即向右移动;注水时透镜的焦距减小,成像向前移,不移动光屏,则需要将成像后移,放入凹透镜即可(近视眼镜);
故答案为:(1)高度;(2)右;近视眼镜。
19.【答案】(1)下
(2)放大
(3)左
(4)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应该在同一高度,将光屏的中心与其进行比较,确定移动的方向即可;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
(3)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判断;
(4)根据凸透镜成虚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光屏的中心在蜡烛火焰和凸透镜中心所在直线的上面,因此应将光屏向下调整;
(2)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因此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3)在实验时,若将蜡烛向左移动,那么像距增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必须减小像距,即需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
(4)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且像距大于物距,故选B。
20.【答案】(1)倒立缩小的实像
(2)照相机
(3)40;B
(4)仍然成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u=40cm,v=30cm,则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该性质的应用是照相机;
(3)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距是40cm,u>2f,f<20cm,像距是30cm,2f>v>f,则f>15cm,故选B;
(4)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仍然成像;
故答案为:(1)倒立缩小的实像;(2)照相机;(3)40;B;(4)仍然成像。
1 / 1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二章 第6节 透镜和视觉
一、单选题
1.(2020七下·长兴期末)如图是四个透镜实物图,属于凹透镜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 、 、 三者的中间都比边缘后,为凸透镜;只有 ,中间比边缘薄,为凹透镜,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2020七下·长兴期末)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分析摄像头和投影仪成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即可;
(3)(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判断。
【解答】光从空气进入摄像头,然后在摄像头底部的CCD上成像,肯定发生的是光的折射,而不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二者不同,故B、D错误;
根据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规律可知,“刷脸”时,面部应该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
故选C。
3.(2020七下·越城期末)电影3D《2012》中,有四大末日预言,近视的同学也要戴3D眼镜观看,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该同学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判断。
【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因此①为近视眼;
要看清物体,必须使焦点后移到视网膜上,即让光线发散,应该用凹透镜矫正,因此③为近视眼的矫正。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2020七下·拱墅期末)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下移动
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成像
D.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够成在光屏上,且都是倒立的;虚像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延长线交汇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且都是正立的。如果像距大于物距,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成缩小的实像。
(2)“倒立”,不但指像的形状和大小与物体相反,而且指的是运动方向相反。
(3)当物距和像距的和不变时,将光屏和物体的位置互换,肯定能成实像,只是大小不同;
(4)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解答】A.因为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
B.蜡烛越烧越短,相当于火焰向下移动,那么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故B错误;
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成像,只是成的是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蜡烛靠近凸透镜,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A。
5.(2020七下·拱墅期末)眼睛是心灵的囱户,当外界物体反射的光落在眼睛的视网膜上,我们就能看清楚物像.光到达视网膜依次经过的结构是(  )
A.角膜一晶状体一房水一玻璃体一视网膜
B.角膜一玻璃体一晶状体一房水一视网膜
C.角膜一晶状体一玻璃体一房水一视网膜
D.角膜一房水一晶状体一玻璃体一视网膜
【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眼睛的结构;
【解答】人的眼睛由外到内依次是: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20七下·乐清期末)小徐是一位近视患者,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判断。
【解答】A.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那么甲为近视眼的成因,故A正确;
B.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后,那么乙为远视眼的成因,故B错误;
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故C错误;
D.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故D错误。
故选A。
7.(2020七下·下城期末)“停课不停学”,小金拍照上传的作业图片总是一头大、一头小,一侧亮、一侧暗,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像性质角度:大的一头是虚像,小的一头是实像
B.成像大小角度:大的一头呈放大的像,小的一头呈缩小的像
C.物距大小角度: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得远
D.拍摄设备角度:把手机摄像头擦拭干净,拍出来就会一样亮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实像能够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2)根据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分析;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4)像的明亮程度由物体的明亮程度决定。
【解答】A.无论大的一头,还是小的一头,它们通过照相机成的都是实像,故A错误;
B.无论大的一头,还是小的一头,它们通过照相机成的都是倒立、缩小的像,故B错误;
C.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离镜头近的物距小,则像距大像也大;离镜头远的物距大,则像距小像也小,故C正确;
D.如果作业本本身亮度不够,即使将摄像头擦得再干净,拍出来的照片也是暗的,故D错误。
故选C。
8.(2020七下·温州期中)同学们要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下列行为符合科学用眼原则的是(  )
A.睡觉前躺在床上看书
B.如有异物进入,马上用手擦拭
C.学习需要可以长时间连续使用于机、电脑等
D.定期去正规医院接受眼睛检查
【答案】D
【知识点】保护视力与用眼卫生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用眼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睡觉前躺在床上看书,很容易患上近视眼,故A错误;
B.如有异物进入,马上用手擦拭,可能对眼球造成伤害或感染,故B错误;
C.学习需要可以长时间连续使用于机、电脑等,这是导致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
D.定期去正规医院接受眼睛检查,针对个人症状进行及时就医,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故D正确。
故选D。
9.(2020七下·金华期中)小吴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C.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D.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此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据此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
(3)光屏是用来承接像的,是为了让我们看到像的特征。即使没有光屏,像也会成在原来的位置上。
(4)像的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物距u=50cm-10cm=40cm,像距v=90cm-50cm=40cm,此时物距等于像距,那么u=2f,因此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如果取走光屏,则凸透镜照样成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变短,相当于蜡烛向下运动,因为像的运动方向与蜡烛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屏上的像会上升,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2020七下·诸暨期末)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确定各个现象中成像的特点和原因,然后进行分类即可。
【解答】①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故A错误;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故B错误;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故C正确;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1.(2020七下·温州期末)如图甲为支付宝推出的扫脸支付装置,顾客站摄像头FA在装置前,摄像头捕捉人脸即可在感光器上成像,进行顾客身份识别。小明用凸透镜成像实验模拟支付装置的成像规律(如图乙)
(1)该支付装置中的感光器相当于图乙中的   。
(2)人脸在感光器上成一个   的实像。(填像的性质)
(3)该装置静止于水平桌面上时,支撑架对屏幕作用力的方向为图甲中的   (填字母)
【答案】(1)光屏
(2)倒立缩小
(3)F3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感光器的作用分析;
(2)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根据照相机的成像特点解答;
(3)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
【解答】(1)该支付装置中的感光器是用来成像的,相当于图乙中的光屏;
(2)人脸在感光器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3)该装置静止于水平桌面上时,支撑架对屏幕作用力和屏幕的重力相互平衡,即它们的方向相反。因为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作用力是竖直向上的,即F3。
12.(2020七下·杭州期中)生活中常见以下光学现象:①小孔成像;②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③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④照相机拍照成像。其中一定成实像的是   ;一定成倒立的像的是   ;一定成放大像的是   。四种现象中,成像原理最接近的是
   。
【答案】①③④;①③④;③;③④
【知识点】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根据各种现象和应用的成像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①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②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
③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④照相机拍照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那么一定成实像的是①③④;
一定成倒立的像的是①③④;
一定成放大像的是③;
四种现象中,成像原理最接近的是③④。
13.(2019七下·诸暨期中)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近视眼镜对光线有   作用,将光屏适当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
【答案】发散;远离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光线发散后,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交点会比原来远离凸透镜,因此必须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解答】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
故答案为:发散;远离
14.(2019七下·丽水月考)青少年如果不注意保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佩戴   透镜(填“凸”或“凹”)。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   像(填“实”或“虚”)。
【答案】凹;实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眼镜就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面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光线能力强,因此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光线能力较弱,因此用凸透镜矫正。
【解答】青少年如果不注意保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5.(2019七下·天台期中)如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   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答案】前;近视眼镜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在水平方向上比较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在水平方向上比较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弱,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用凸透镜矫正,据此解答。
【解答】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即水平方向上更厚,因此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它们都是近视眼,因此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近视眼镜。
故答案为:前;近视眼镜
三、解答题
16.(2020七下·长兴期末)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平时我们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图乙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
(1)我们人眼能根据观察对象,通过自动调节晶状体可以实现的是(  )(填字母)。
A.看清不同亮度的物体 B.看清不同颜色的物体
C.看清不同大小的物体 D.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
(2)由图乙得出:减小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大,此时眼睛能看清   处的物体,我们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形成近视眼,这种情况下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或“后")面,此时应配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答案】(1)D
(2)远;前;凹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的描述确定自动调节晶状体的目的;
(2)分析乙图中晶状体弯曲程度减小后,即晶状体变薄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增大了还是减小了即可。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解答即可。
【解答】(1)根据题目描述可知,我们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了晶状体的焦距,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故选D.
(2)根据乙图可知,上面的晶状体弯曲程度更小,而蜡烛离眼睛更远,所以减小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大,此时眼睛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我们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形成近视眼,这种情况下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此时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17.(2020七下·丽水期末)广告投影灯(如图甲)和幻灯机的成像原理一样,将灯片上的图案投射到地面上,形成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广告效应。小科在实验室用光具座(如图乙)模拟广告投影灯的成像原理。
(1)投影灯在地面上所成的像与原图案相比是   (填“放大”或“缩小”)的;
(2)此模拟实验,图乙中的   相当于图甲中的地面;
(3)若图乙中光屏上已形成清晰的像,小科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15厘米,可将光屏向   移动,直到形成清晰的像,就能模拟广告投影灯的成像原理。
【答案】(1)放大
(2)光屏
(3)右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分析判断;
(2)根据图甲中地面的作用分析;
(3)当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像的变化规律。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投影灯在地面上所成的像与原图案相比是放大的;
(2)图甲中的地面是用来承接投影灯成的实像的,作用与图乙中的光屏相同;
(3)小科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15厘米,那么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像距会增大,即可将光屏向右移动,直到形成清晰的像。
四、实验探究题
18.(2020七下·下城期末)小金制作了一个焦距可调节的水透镜,如图甲所示,在一个圆环支架上安装一个进出水口,在圆环支架的两侧密封上透明的橡皮膜,用注射器通过软管连接进出水口,并向圆环与橡皮膜所围成的空间内注水,使其呈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便制成了一个焦距可调节的水透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将制好的水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中心、水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   ,之后将水透镜的位置固定,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观察到与烛焰等大的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
(2)从水透镜中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变大,若不改变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光屏应向   移动,光屏上仍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透镜中注水时,若不改变蜡烛、光屏和水透镜的位置,则在蜡烛和水透镜之间放   (选填“近视眼镜”或“老花眼镜”),光屏上仍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
【答案】(1)高度
(2)右;近视眼镜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
【解答】(1)做透镜实验时,首先要调节烛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2)当焦距变大时,成像向后移动,所以光屏也要后移才能继续承载物像,即向右移动;注水时透镜的焦距减小,成像向前移,不移动光屏,则需要将成像后移,放入凹透镜即可(近视眼镜);
故答案为:(1)高度;(2)右;近视眼镜。
19.(2020七下·仙居月考)成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2)正确调节光屏后,在如图所示位置得到了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   清晰的实像;
(3)在实验时,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移动适当距离;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1)下
(2)放大
(3)左
(4)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应该在同一高度,将光屏的中心与其进行比较,确定移动的方向即可;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
(3)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判断;
(4)根据凸透镜成虚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光屏的中心在蜡烛火焰和凸透镜中心所在直线的上面,因此应将光屏向下调整;
(2)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因此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3)在实验时,若将蜡烛向左移动,那么像距增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必须减小像距,即需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
(4)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且像距大于物距,故选B。
20.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光屏上的像的性质为   。
(2)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有   。
(3)从图中读出物距为    cm,并推算出焦距为   (填字母)。
A.f <15 cm B.15 cm< f <20 cm C.f >30 cm
(4)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    。
【答案】(1)倒立缩小的实像
(2)照相机
(3)40;B
(4)仍然成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u=40cm,v=30cm,则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该性质的应用是照相机;
(3)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距是40cm,u>2f,f<20cm,像距是30cm,2f>v>f,则f>15cm,故选B;
(4)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仍然成像;
故答案为:(1)倒立缩小的实像;(2)照相机;(3)40;B;(4)仍然成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