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8-17 10:4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诗画的完美结合,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了解印章在作画时的用法,及怎样与画结合,表达出怎样的意蕴。
教学重点:
1、诗书画印的结合。
2、领会蕴藏在诗书画印中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诗书画印的美。
教学进程:
一、教授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人文精神,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作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宋、元的山水画来说,大体经历了北宋、南宋和元代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山水画呈现出彼此不同的面貌和意境。
1、北宋特别是前期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板书: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
范宽《溪山行旅图》,是绢本水墨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锋。中景与主山之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功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后用浓淡层次的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着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在这幅山水画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个短暂停留的过客。
郭熙《早春图》,描写北方早春时节清晨的景色,着重表现自然界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
王希梦《千里江山图》长卷,成功地运用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表现手法,以浓重的色彩、宏大的气势,描绘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抒发了画家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2、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显著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板书: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
马远《寒江独钓图》。设问:大家在这幅画上都看到了一些什么?
一条船、一个渔翁和水,还有大面积的白。
是的,在画面表面上只能看到这些。大家是否想到还有天呢?画面上出现大片的空白,表面看这些空白是虚的,而实际上并非空白,而是虚中有实,这“实”既代表水——一片汪泽,也代表天。正是这种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空旷渺漠的境界,突出了江面的辽阔和寒意萧索的气氛和渔翁寒江独钓的情景。这种根据创造意境的需要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的艺术手法,正是中国画在构图上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既是创造意境的需要,又是增强画面形式美的一种手段。
3、元代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书法与个人风格的创造。(板书:强调主观书法与个人风格的创造。)
倪瓒《六君子图》,画面的重点是松、柏、樟、楠、槐、榆六棵树,从提拔上看“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显然是借景抒情。全画气象萧疏,近乎荒凉,用笔简洁疏放,突出地表现了倪瓒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蒙《青卞隐居图》,描写浙江吴兴县北卞山的自然景色,整个画面茂密葱郁、气势雄伟,与倪瓒的山水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以上两幅元代山水画可以看出,元代画家在努力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的同时,更强调艺术个性的反应。
(注:以上涉及到图片的可在多媒体上放映,使得学生对它的不同时期的意境特点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4、印章的用法
大家注意到了没?很多画上都有印章,这是为何呢?印章又有怎样的用法呢?
学生回答。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胡鹏图先生告诫大家,印章不要随便盖,如果盖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作业
欣赏作品。
三、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