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和分析辛亥革命的成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的斗争,体会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学习孙中山等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比如:南京的逸仙桥,中山路,广东的中山市……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
“国父”孙中山建立了哪个“国”,对中国又有什么影响呢?
时间
政府名称
临时大总统
国都国旗
纪年
意义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南京
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色旗
民国建立:
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的国旗。红、黄、蓝、白、黑分别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中华民国国歌
亚东开化中国早
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民国荣光
锦秀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
民国X年=公元X年-1911
例:八路军的臂章上的“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应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
A.1936年 B.1937年
C.1938年 D.1939年
C
小试牛刀
南北和谈
清帝退位:1912.2.12
袁在北京就任:1912.3
孙中山正式解职:1912.4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1912.4
主要经过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通电南京临时政府声明拥护共和。
袁世凯《通电声明》
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
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疆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
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
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
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
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
(二)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就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解职;
(三)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新总统必须遵守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
——桑兵主编《孙中山史事编年》(第3卷)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职,并推举袁世凯为继任临时大总统。
并提出三个条件:
1911年
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2月
1912年3月
1912年4月
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材料:民国建设肇始,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蕲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
---袁世凯北京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宣誓词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
机构
性质 (地位)
内容
意义
1912年3月
参议院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主权在民原则)
②国民一律平等;(平等原则)
③国民有广泛政治权利;(自由原则)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司法独立。
(三权分立原则)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袁世凯为什么能窃取到辛亥革命的果实。
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助袁篡权。
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如孙中山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自身条件:拥有当时中国实力最大的北洋新军,善于玩弄政治手腕。
中国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接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思考: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失败了,你怎么看?结合所学知识及下列材料回答。
(1)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成功
失败
辛亥革命的成败
【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48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是什么,并归纳其内容。
问题2.谈谈你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体现了什么性质、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要内容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
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立法权(国会)
司法权(法院)
制衡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
参议院
①主权在民
②平等
④三权分立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③自由
材料一: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试从政治、思想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民国。
思想上: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成功的一面:
2、失败的一面: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评价辛亥革命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
②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是在( )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2.1912年,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这意味着中国( )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3.袁世凯成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不包括( )A.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孙中山的南京政府
B.袁世凯对南京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C.南京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D.南京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C
A
A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 )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体现天赋人权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D.体现了三权分立
5.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D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
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的创建
时间: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的建立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时间:1912年3月11日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选大总统;定都南京,改用农历等
板书设计
中华民国建立
标志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机构
参议院
内容
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性质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清帝退位
袁世凯就任就职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 张衡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