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灰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灰雀》(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7 22:3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林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学习小男孩知错就改、诚实的品质。
2、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林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学习小男孩知错就改、诚实的品质。
2、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处理生字词。
2.了解故事梗概(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做了什么)
3.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并能从文中找到证据。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回顾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灰雀.这篇课文围绕灰雀(指课题)写了谁和谁之间的事?
生:写了列宁和男孩之间的事。
师: 哦,围绕灰雀写了列宁和男孩之间的事。【板书:列宁 男孩】
师:写了关于列宁和男孩的一件什么事?
生:,列宁喜爱灰雀,找灰雀,男孩喜爱灰雀,把灰雀捉走了,后来又不灰雀放了的事。(引导一生完整表述)
师:灰雀现在在生活中比较少见(大家都喜爱灰雀),那灰雀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咱们就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引导默读勾画
师: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括号划出写灰雀的句子。
生:默读勾画。(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勾画:请孩子们注意把句子勾画完整!)
2、汇报:体会写灰雀的句子
师: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预设1生: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师:谁还有补充?(生: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师:预设1:出示:写灰雀的句子孩子们,请注意:这里是一个冒号,所以从句子开头到第一个句号才算一句,不能只勾半截!来!一起读读这两句话!
(预设2:生: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师:出示:写灰雀的句子,来!一起读读这两句话!)
生:看课件齐读
师:这三只灰雀这么惹人喜爱!你喜爱灰雀的什么?
生:喜爱灰雀的颜色\胸脯是粉红、深红的
师: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颜色真是鲜艳漂亮啊!【板书:颜色】;除了喜欢它的颜色,你还喜欢什么?
生2:喜欢灰雀婉转地歌唱\喜欢灰雀的声音,很好听。
师:【板书:声音】它的声音悦耳动听。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灰雀的声音好听的?
生:婉转
师:出示:婉转想听听灰雀婉转地歌声吗?听---鸟的叫声 你听出了灰雀的叫声有什么变化?
生: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有的长有的短\有轻有重
师:是啊!(师配以手势)像这样时高时低、时长时短、时强时弱、又悦耳动听的声音就叫婉转!
生3:喜欢灰雀跳来跳去\喜欢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若生不能回答,师:这里边还有一个词写了灰雀的动作!生:来回跳动)
师:这是写灰雀的动作!【板书:动作】从来会跳动的动作上(师手势模仿范来回跳动)。
师:你们看!就是这短短的两句话,从颜色、动作、声音三个方面,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这就是那三只灰雀,谁能带着对灰雀的喜爱读读?请你读。
生:读
师:没有听出喜欢,你怎样读才能让别人也感受到你也很喜欢灰雀呢?谁再来试试?请你吧。
生:读
(若仍读不到:老师也想读读呢!(师读)
师:来,我们一起读读!
3、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师:这么可爱的灰雀!我们喜欢!列宁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你从哪里知道列宁也喜欢灰雀?
生: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师:来,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呢?(其实,我们还可以抓住关键词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生:每次、都要、仰望、经常
师:是啊!列宁多么喜爱灰雀呀!【板书:灰雀 、 爱 、 ↘】
4、过渡——读书上第二段
师:可是,有一天,------(手势提醒看书读)
生读: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三、学习对话
1、引导读书勾画
师:那么可爱的灰雀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生:被男孩捉走了【副板书:捉】
师:男孩喜爱灰雀吗?
生:喜爱
师:【板书:↙】因为喜爱,所以他把灰雀捉走了。后来灰雀放回来了吗?
生:放回来了【放】
师: “一捉一放”,男孩的心中是怎样一点点发生变化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从男孩和列宁的对话中寻找答案吧!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用“——”划出列宁说的话;用“﹏”划出男孩说的话。出示:默读要求
生:默读、勾画
2、体会男孩心里的变化
师: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对话出示:带提示语的对话老师读列宁的话,你们读男孩话。
(师生角色读,层层推进)
①没……我没看见。
师: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的灰雀吗?
生:没……我没看见。
师:读到这句话,你体会到男孩怎样的心情?
生:紧张\害怕
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你怎么体会到他很紧张很害怕的?
生:省略号
(生:男孩说话结巴
师:从哪里知道男孩结巴?
生:省略号)
师:平时什么时候会用到省略号?
生:什么东西很多,说也说不完的时候
师:你说的是省略号的一种用法,表示省略。而这句话(指屏幕)的省略号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结结巴巴。表明男孩心里紧张、害怕。谁能把男孩的心情读出来?请你来。
生:读
师:(若生读得不够好:还没有听出紧张来)谁再来读读?请你读。(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还加上了表情!能加上动作更能表现男孩的紧张!请你!
生:(加动作)读
师:(加动作)“没、没……我没看见。”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
生:(加动作)齐读
小结:你们很会读书,从一个小小的省略号里读出了男孩内心的想法。
②“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我们再来读读。“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的灰雀吗?”
生:“没……我没看见。”
师:“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刚才那个结结巴巴的男孩,此时在想什么?(犹豫)
生:生:列宁多喜爱灰雀呀!我不应该捉走的
生:列宁这么担心、难受,我真想告诉他
生:我不该让列宁这样难过
③“一定会飞回来!”
师:看来男孩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我们再来读读。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的灰雀吗?”
生:“没……我没看见。”
师:“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会飞回来?”
生:“一定会飞回来!”
师:男孩又说了个“一定会飞回来!”小男孩说过的这句话和他上面的这句话有什么不同?点亮:男孩后两句话
预设1:感叹号
生:标点\最后一句用上了感叹号!
师:从不同的标点,你体会到什么?
生:而且他说的越来越肯定了!\他说话语气也越来越强烈了!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男孩的这两句话!出示:两个“一定”的句子
我来读第一句,你来读第二句。请你读。
生:读
师: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生:读
预设2:说话内容前置
师:你还发现整个句子什么不同?(对话内容跑前面去了,把重要的说话内容放在前面,起强调的作用,更能体现男孩的坚决)(引导:观察一下说话的内容和提示语的位置)
生:前一句说话的内容在提示语后面,下一句说话的内容在提示与前面。
师:你发现了这个不同,那你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了吗?(生有可能不能回答)
师:出示课件:将提示语放于前面对比读来,我们来读读这两句。
生:读
师: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师:写对话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内容在提示语的后面,一种是内容在提示语的前面和后面都有,还有一种就是像这一句一样内容放在提示语的前面,表示强调说话的内容句话。这里强调这句话表明男孩急于想表明自己的决心。(坚定)
师:男孩此时在想什么?出:泡泡问
生1:一定要把灰雀放了!
师:他很坚决!
师:男孩还在想什么?
生2:不让列宁担心!马上把灰雀放了
师:他很急切!
师: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读出男孩想把灰雀放回来的决心和急切!
生:齐读
小结:孩子们抓住男孩的语言体会到了他内心的变化。你们真会读书!
3、体会列宁对男孩的爱护和说话的巧妙
①为什么发生变化
师:男孩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生:看见列宁很担心\着急
生:看见列宁担心着急,不忍心
师:哦,是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男孩。原来是列宁的话中有爱的魔力,男孩才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列宁的话好在哪里?妙在哪里?四人小组讨论。
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说什么样的话让男孩放掉灰雀呢?
1、你把灰雀放了吧!做个好孩子!
2、你赶快把灰雀放了,做人不能那么自私。
3、可爱的孩子,你就把灰雀放了吧!灰雀本该自由飞翔,呆在笼子里,多孤单,多可怜呀!
师:如果你是男孩,你更喜欢那种说法?
生:列宁的说法。
师:为什么?
生:列宁这样说不会伤害到自尊心。
生:如果像我们那样说的话,男孩肯定很难过、丢脸
生:列宁只是担心灰雀,让男孩主动放了灰雀
生:列宁装着不知道,男孩不会不好意思。
生:更好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
师:是呀!他说得多么智慧!多么巧妙呀!这就是语言的魔力,没有一句责备,仅仅是暗示(不明说,用含蓄委婉的语言使人明白),便让男孩发生了这样大的转变。让我们再来回顾他们的对话,感受列宁对男孩的爱护和他语言的巧妙。出示:对话
女生读列宁的话,男生读男孩的话!
师:列宁喜爱灰雀吗?男孩喜欢灰雀吗?可是他们的做法却截然不同,你认为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男孩最终也明白了什么样的喜爱是真正的喜爱。
四、灰雀回来后
1、引导看书读第后三个自然段自然段
师:是呀,到了第二天——(手势导入读书)
生:齐读
师:那只灰雀又回来了,我们又看到了那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了。出示:灰雀的句子,鸟鸣声
生:看课件齐读
师:我们不仅看到了三只可爱的灰雀,还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有同情心的孩子\知错能改的孩子\诚实的孩子
五、结束语
师:(师站板书旁)是啊!同学们,(指板书)这就是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能知道什么样的喜爱是真正的喜爱,还能学到巧妙的语言表达的方法。
李华正在阳台上浇花,结果浇到了路下阿姨晾的被单上。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
李华答到:我又不是故意的,不好意思。
那我再给您添两朵花吧。
对不起,刘阿姨。我以后会注意的。
其实,这样的运用巧妙语言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读读这两篇文章:《语言的魅力》、《说话与办事》。
板书:5、灰雀
列宁 男孩
害怕
暗示 犹豫
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