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7 10:1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多元诵读品琴声 想象补白怀知音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是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用琴声表达自己像高山一样魏然的志向和大海一样宽厚的情怀,而钟子期是情操、智慧正好与他共鸣,不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本篇文言文所在单元的单元要素之一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选编这篇课文文的意图,意识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关键词和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诵读全文。
2、想象伯牙和钟子期的动作、表情、心理,体会钟子期和伯牙之间相知相惜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艺术之美。
3、结合资料袋,交流对最后一句话的感受。
教学重点:想象伯牙和钟子期的动作、表情、心理,体会钟子期和伯牙之间相知相惜的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资料袋,交流对最后一句话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感知内容,识知音
1.读题解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文言文。古典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篇都值得细细品读,每一篇都越读越有味道。今天要学的文言文和音乐有关,谁来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读得真准。“鼓”琴什么意思?
生:弹琴
师:再读题目。伯牙何许人也?
生自由汇报
师补充资料,谁来给大家更全面地介绍伯牙?
小资料:伯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琴师,被人尊为“琴仙”。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过渡:伯牙的琴声到底有多美妙呢?让我一起走进经典,走进人物。
2.通读正音。
出示自读提示:自由小声读课文两遍,借助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抽生读,读好重点词
zāi wēi shāng
善哉乎 巍巍乎 汤汤乎
第一步:读准词语
第二步:读好词语
师示范读“善哉乎”,延长加重“乎”字读出赞扬的语气。
抽生读运用方法读“巍巍乎”“汤汤乎”。
第三步:读好句子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抽生读,师总结方法:像这样把语气词一停顿一延长,文言文的味道就出来了。
(2)联系注释读准多音字“为”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借助图片读准易错字 破琴绝弦xián
3.读明意思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1)请借助注释和译文,小组内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自由汇报,相机回顾文言文理解内容的方法:借助注释、联系生活经验、借助图片等
(2)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品味语言,懂知音
1.想象画面,体会琴声
师: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伯牙的琴声呢?
生: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原来,伯牙的琴声都藏在子期的两句话中。学习第一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1)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
(2)强调关键词读出画面
(3)运用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下一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补充资料,体会心声
(1)师:钟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么?关注关键字“志”
(2)补充资料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山、鸿鹄等代表志向远大,流水代表志趣高雅。(出示句子:读——(伯牙)志在太山,说明伯牙——生:志向高远。(伯牙)志在流水,说明伯牙——师:志趣高雅。
师:这样说来,钟子期所说的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流水也不仅仅道出了伯牙弹奏的音乐画面,也道出了---
生: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情怀。
师:子期对伯牙可谓既知乐又知志啊!补充资料二——很多古书上说,伯牙的琴艺是绝妙之极,许许多多的人以听到他的琴声而荣幸。但却没有人真正能懂他的琴声,他一直在苦苦寻觅自己的知音,
三、补充留白,祭知音
1.代入角色,诗意补白
师:你想一想,如果你是伯牙,一直以来没有人能听懂你的琴声,内心感到孤独寂寞。这个时候,你遇到了钟子期,你有何感想。想象伯牙的动作神情,写一写:伯牙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接着往下写。
(1)播放音乐《知音》,学生练笔。
(2)学生展示汇报
2.出示古书《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加深学生理解。
3.师生合朗读。
师:一句伯牙,一句子期。这样的形式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一个在述说,一个在倾听,写得多妙啊。从此啊,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4.感情朗读,真挚想念
师:传说这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可是,当第二年中秋伯牙兴致满满地跑来与子期相会的时候,天意弄人啊!伯牙见到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墓碑啊。
关注重点句: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师采访:伯牙啊,伯牙,你为什么一定要破琴绝弦?
(2)生自由回报,师引导感情朗读。
师:真是一曲肝肠断,天涯无处觅知音。
四、熟读成诵,怀知音
(1)补充“课后资料袋”,受经典故事代代传承的魅力。
(2)熟读成诵。
师:们知道知音难寻,知音难觅,但是我们仍然怀抱着愿望在生命中找寻我们的知音。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