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言文二则《 学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文言文二则《 学弈》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7 10:4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我们从一年级一起入学,如今,转眼间,我们都快读完5年级了。在这5年的学习生涯中,我们坐在同样的教室里,面对同样的老师,可是大家的优秀程度却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言文,从中去了解它的奥秘吧。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学弈》(板书课题)
题目《学弈》中的“弈”是“下棋”的意思,而“学奕”自然就是“学习下棋”的意思了。
请孩子们看到学习单。看着这幅插图,在这篇文言文当中,两个人在学下什么棋呢?你看黑白棋子,喜欢下棋的同学一定知道,这是——围棋。围棋啊,起源于中国。它比象棋还出现得更早,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
二、了解作者
1、请孩子们看注释1,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何许人呢?孩子们了解吗?抽生汇报。
2、孩子,你了解得真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孟子吧。出示PPT:(谁来为我们大声介绍一下)
孟子,名珂,字号不详,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与《大学》《中庸》《论语》并称为“四书” 。
三、学习课文
(一)一读正音
1、孩子们,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语言精练,语句难懂,但其实学习文言文有方法。孩子们,学习文言文,你们积累了哪些好方法呢?抽生汇报。
看来孩子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特别善长总结方法,孩子们真棒!学习文言文大致有三个步骤,今天我们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学这篇《学奕》,是什么方法呢
PPT出示:文言文三读法:一读正音,二读明意,三读悟理。那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2、接下来,我们就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注意首先我们要读准字音。下面请孩子们借助文中的注音,自由地朗读课文。时间3分钟,待会我会请孩子们来读哦。
生自由读。
3、抽生读,正音,或表扬(2位)
4、那孩子们仔细聆听老师范读一遍,看看你们觉得老师和刚才读得这位同学有什么不同?哪里好?哪里不好?
师范读。生评价。引出停顿。(朗读一篇文言文的时候,有标点的地方要停顿,但是有些没有标点,在读的时候,也要停顿。停顿的时候就像老师这样多停留一下)
5、下面老师把停顿符号标出来了,(谁来试试像老师这样有停顿地读。
抽生读。(孩子,你这样有停顿地读,就把文言文的韵味读出来了)
6、古人读书啊,讲究吟诵,读得入情的时候,还会摇头晃脑,读得有滋有味。孩子们,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学学古人摇头晃脑地读,看看是不是另一番感觉?
师配乐,生朗诵。(加上动作,韵味又多了一层)
(二)二读明意
1、孩子们,在几遍诵读之后啊,我们已经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啦!那这篇《学奕》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就请孩子们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知:这是一篇短小的寓言故事,共5句话,70个字。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句话。第一句应该怎样理解呢?我们首先看注释。——“弈秋”、“通国”“弈”的意思。那孩子们能不能根据这三个关键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呢?
可能,我们还需要理解“之”、“善”和“者”的意思。“之”老师通过查阅工具书,知道“之”在这里的意思是“的”的意思。“者”呢,在这里做“。。。。。。的人”理解。“善”呢,孩子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下?生汇报:擅长、善于。
所以,我们把这些重点词语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弈秋是全国的擅长下棋的人。
孩子们看,我们理解了第一句的意思,用到了哪些方法呢?生汇报:看注释、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师板书。
3、实践:孩子们学会了吗?接下来,请孩子们运用这些方法,小组合作理解第二句话。
(1)出示第二句话,生齐读。
(2)这个句子有点长,我们分开来汇报。先看前半句。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还要说清楚运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哦。
(3)生汇报。提醒孩子说清楚运用了什么方法,理解句意的。并且要求说具体。生评价。
(4)再用同样的方法来学后半句。生评价或补充。师讲“思援弓繳而射之”的停顿。
(5)孩子们,看着插图,哪个人是“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的人”?我们从他的表情,动作就能看出来。所以,“看插图”也是理解文言文的一个方法。(师板书)
我们看,理解文言文意思,除了“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还有“看插图”等方法。孩子们,学会了吗?那就请孩子们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自主理解最后两句的意思。
4、迁移:出示最后两句,最后两句又写了什么呢?齐读句子。
(1)自主借助注释理解。
(2)出示第二句,抽生汇报。
孩子,你理解得很准确。这里面出现了两个“之”字,只要
你把这个字理解到了,这句话就变得简单了。“之”在这儿是代词,代指什么呢?——他。意思是,虽然那个人与专心致志的人一起学习,但他却不如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之”是文言文当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字。在本文就出现了6次,瞧。它有那么多意思,你们能分别说说每句话中“之”字的意思吗?
PPT出示:(1)通国之善弈者也
(2)惟弈秋之为听
(3)一人虽听之
(4)思援弓繳而射之
(5)虽与之俱学
(6)弗若之矣
之的几种意思:(1)指代上文提到过的人或物
(2)无实际意义
(3)的
抽生汇报。
“之”的几种意思,孩子们要熟悉掌握哦。掌握好这些常用字的用法,学习文言文就简单了一半。
(3)最后一句,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呢?
抽生汇报,讲方法。
5、孩子们你看,同样是学艺,同样的老师,他们学习的结果却不一样。
PPT出示:请你试着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PPT出示全文意思。
(三)三读明理
1、你看,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课程,两个人同时在学习,可是最后学习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你能从文中去找到答案吗?请孩子们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来。
PPT出示:学习建议二: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请你用文中的话说出其中的原因?
2、你为什么会勾画这一句呢?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出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出示另一句子,这就是原因。
3、如果这时,让你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评价这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你会用什么词语呢?插图左边一位和右边一位:三心二意(一心二用、心不在焉、心猿意马、东张西望、左顾右盼、魂不守舍)——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一心一意、目不斜视)
他们同样拜奕秋为师,同时学习下棋,学习条件是一样的。最不同的是他们的学习态度。
PPT出示:条件一样,态度不同,结果不同。(板书)
4、所以,当看到这两个人在学奕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时,这时你有什么想法? 生汇报。
师:条件一样,态度不同,结果不同。
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5、你看,孟子多么智慧呀!为了向我们说明“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获”的这个观点,给我们讲述了两个人学奕的故事,让我们在这样一个鲜明的事例中,很清楚地明白了他的观点。看了故事,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习了吧!
PPT出示:学习态度决定学习结果。
其实学奕就像学做人。只要我们走好每一步人生之棋都是专心致志的,我们就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
四、师做总结,课后作业
这节课,我们通过三读法,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读懂了内容。希望孩子们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以后文言文的学习中去。这节课,还有一个任务,课后思考题一,背诵课文。给孩子们5分钟的时间,背诵。
请孩子们下面请孩子们发挥想象,把这篇文言文用自己的话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家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