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Python的函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Python的函数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8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10-25 17:3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内容 第12课 Python的函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用内建函数的格式和功能。 初步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理解函数的参数传递过程。 通过实例,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掌握函数的运用。
教学重点 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教学难点 函数的参数及传递过程
教学准备 python教学环境 “斐波那契数列问题”程序设计实例
教学过程
教学版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那么计算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 阅读课本思考: 是将以个大问题细分成各个小问题。 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是一段具有特定功能、可重复使用的语句块。 任务一、函数的种类及常用函数及其功能 函数的种类:内建函数和自定义函数 内建函数len( )的运用 st=’python’ Len(st) 输出结果为6 Let=[“huawei”,”oppo”,”vivo”] Len(lst) 输出结果为3 说明:len 为返回型整数,表示项目的个数。 阅读课本,了解函数的分类,常用函数及其功能完成任务。 带着问题阅读,针对性较强,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自定义函数 自定义函数:一般由函数名、参数、函数体组成。 函数名:可以是任何有效的python标识符 参数:可以是零个、一个或多个 语法格式: def <函数名> ([参数列表]): <函数体> [return<返回值>] 调用函数 格式: <函数名>([参数列表]) 如printinfo( ),调用该函数输出姓名和年龄
三、函数运用的程序实例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斐波那契数列”?简单的说就是小兔子生小兔子的关系 问题分析:兔子数量与时间的关系 Fib(1)=1,fib(2)=1 Fib(3)=fib(1)+fib(2)=2 Fib(n)=fib(n-1)+fib(n-2) (n>2) 2.算法设计 3.编写程序: def fib(n): a,b=1,1 for i in range(3,n+1): a,b=b,a+b returu b #输入月数 n=int(input(‘请输入第n个月:’)) #调用fib函数,i值为实参 for i in range(1,n+1): Print(fib(i),end=’’) 4.测试运行 生思考并回答讨论交流,归纳复杂程序设计步骤 讨论交流,将要实现的问题进行分解,并规划设计。 组内合作,完成各程序模块 整合各个模块,调试完成程序。 介绍自己的作品,交流制作经验。 通过列表,让学生找到时间与数量的关系,是本程序设计的关键,对复杂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本课内容要点回顾: 1.函数的概念 2. 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任务完成程序实例: 1.问题分析 2.算法设计 3.编写程序 4.调试程序 结合任务巩固本课知识技能。 即时巩固, 加深印象
板书设计 第12课 Python的函数 一、函数的概念 二、自定义函数 1.定义函数 2.调用函数 三、函数应用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