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单元检测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单元检测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17 11:19:0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满分:100分 时量:75分钟
卷I(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0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60分 , )
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陆续在世界各地蔓延。中国积极采取防控措施,迅速控制住疫情,并帮扶世界其他国家战胜疫情。北京时间3月12日11点31分,中国医疗队从北京出发,经过18个小时后抵达罗马(41954′N,12°29′E)进行救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医疗队抵达罗马时,当地区时是( )
A.3月13日22:31 B.3月12日22:31
C.3月13日12:31 D.3月14日12:31
2.下列关于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24小时 B.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3分56秒
C.太阳日是地球的真正自转周期 D.一个恒星日比一个太阳日,地球要多转59′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B.此时北京昼短夜长
C.哈尔滨日影达一年中最长 D.NO为晨线
4.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Q点的地方时为17:00 B.N点的地方时为6:00
C.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D.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
李老师于2019年1月1日乘坐航班从上海(东八区)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如图为“在互联网上查询到的该航班信息图”。读图,完成(1)~(2)题。
5.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 )
A.9小时 B.10小时 C.11小时 D.12小时
6.李老师出发时为1月1日,到达时为12月31日,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 )
A.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起飞与降落两地经度差异大
C.起飞与降落两地纬度差异大 D.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是安徽旅游的一个标志性景点。黄山的景在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色,而黄山日出更是美不胜收。下表为游客为看日出查询的某月日出和日落时间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7.该月最可能是( )
A.3月 B.6月 C.12月 D.9月
8.该季节最可能看到的景色是( )
A.红艳春花簇簇开,黄山美景盼人来 B.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C.秋落秋风里,行吟逸思饶 D.黄山一夜雪,渭水雁声多
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左为合成后的照片,图右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9.K日地球位置位于图右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5点,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A.1:1 B.1:5 C.2:5 D.3:5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
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2.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
A.30° 7月 B.60° 7月 C.60° 1月 D.30° 1月
新华社海南文昌电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为夏季 B.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
C.南半球为夏季 D.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14.嫦娥五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期间,其公转速度( )
A.先变快后变慢 B.先变慢后变快 C.逐渐变快 D.逐渐变慢
15.与我国其他三个卫星发射基地相比,文昌的优势条件是( )
①纬度低,利于节省燃料 ②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③科学技术发达 ④海运便利,便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6.假如黄赤交角变为15°,则( )
A.热带范围扩大 B.温带范围不变
C.北极圈纬度为75°N D.南回归线南移
日晷是由晷针、晷面和晷面上的刻度组成的。太阳照射晷针,形成晷影,晷影的长度和角度会投射到相应的时间刻度上,通过刻度可读出时间。漏指盛水漏壶,刻指放在漏壶里的标尺,上面刻有计时的标尺。漏刻计时是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日晷计时是依据( )
A.太阳东升西落 B.太阳直射点移动
C.存在黄赤交角 D.昼夜长短的变化
18.漏刻计时相对于日晷计时更被古人广泛采用,主要是因为漏刻计时( )
A.制造成本低 B.全天均可计时 C.取材更方便 D.可移动性较好
下图为2018年5月29日,美国纽约受哈顿第42街出现“曼哈顿悬日”美景。该景观一年出现两次,日落时阳光将洒满曼哈领的所有的走向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时间长达15分钟。完成下列各题。
19.一年中另一次的时间应该是( )
A.6月22日 B.7月13日 C.春分日 D.12月22日
20.图中街道的走向大致为(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卷II(非选择题)

21.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3分,共24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
(2)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B点对跖点的坐标是________。
(3)这天,赤道上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北极圈日落方位是________。此日过后三个月之间,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北京白昼逐渐变长 B.西安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京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河漫滩或冲积平原上,河流流速较慢,河流凹岸的侵蚀与凸岸的堆积持续进行,河道愈来愈弯曲,最后形成不受河岸限制的自由曲流。自由曲流经历地壳抬升,原来的河曲形态会被保留。河水流动受原河曲形态限制,形成深切曲流。相对于自由曲流,深切曲流更少见,一般分布在山区。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人类的干预使许多平原地区的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在观测曲流景观时,自由曲流只能从飞机上俯瞰,而很多深切曲流能找一制高点探其一角,甚至全貌。图5为嘉陵江青居曲流景观图。
(1)自由曲流多分布在河流的________游地区,此处多为流水________作用形成,土层深厚、土质松散,________蚀作用显著;深切曲流以________蚀作用为主。(8分)
(2)请在图中标出河流的凹岸和凸岸。(2分)
(3)说出自然裁弯取直会形成的地貌,并推测人工裁弯取直工程的目的。(6分)
试卷第2页,总7页
试卷第1页,总7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满分:100分 时量:75分钟
卷I(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0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60分)。
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陆续在世界各地蔓延。中国积极采取防控措施,迅速控制住疫情,并帮扶世界其他国家战胜疫情。北京时间3月12日11点31分,中国医疗队从北京出发,经过18个小时后抵达罗马(41954′N,12°29′E)进行救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医疗队抵达罗马时,当地区时是( )
A.3月13日22:31 B.3月12日22:31
C.3月13日12:31 D.3月14日12:31
2.下列关于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24小时 B.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3分56秒
C.太阳日是地球的真正自转周期 D.一个恒星日比一个太阳日,地球要多转59′
【解析】
1.材料信息表明,北京时间3月12日11时31分,中国医疗队从北京出发,经过18个小时后抵达罗马进行救援,则中国医疗队到达罗马时北京时间为3月13日5时31分(3月12日11时31分+18小时)。罗马的经度为12°29’E,处于东一区,比东八区晚7个小时,因此中国医疗队抵达罗马时,当地区时是(3月13日5时31分-7小时),即3月12日22:31,B正确,A、C、D错误。
2.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1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为1太阳日。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长3分56秒;一个恒星日(转动360°)比一个太阳日(转动360°59')地球要少转59秒。故选B。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B.此时北京昼短夜长
C.哈尔滨日影达一年中最长 D.NO为晨线
4.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Q点的地方时为17:00 B.N点的地方时为6:00
C.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D.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
【解析】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因此是南极上空的俯视图,所在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因此所在半球河流左岸侵蚀严重,A错误;图中P、Q所在的经线为两条日界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0:00应位于夜半球的中线位置,因此P所在的经线为自然日界线,Q指向180经线,因此ON为晨线,OM为昏线,D正确;南半球昼短夜长,北京昼长夜短,B错误;此时并不一定是冬至日,C错误。故正确选项为D。
4.由上题可知,OP为自然日界线,时间为0:00,OQ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经度为180°,2POQ=120°,Q点时间为16:00,排除A;赤道总是昼夜等分,图中M、N未平分最外围的纬线圈,说明该纬线圈不是赤道,N点未在晨线与赤道交点,时间不能是6:00,排除B;再过8小时,OP与OQ重合,全球为同一日期,C正确;
顺自转方向跃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6日,排除D。故选C。
李老师于2019年1月1日乘坐航班从上海(东八区)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如图为“在互联网上查询到的该航班信息图”。读图,完成(1)~(2)题。
5.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 )
A.9小时 B.10小时 C.11小时 D.12小时
6.李老师出发时为1月1日,到达时为12月31日,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 )
A.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起飞与降落两地经度差异大
C.起飞与降落两地纬度差异大 D.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解析】
5.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旧金山采用西八区的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所以当北京时间为2019年1月1日0:15飞机起飞时,旧金山的时间为2019年1月1日0:15﹣16小时=2018年12月31日8:15;飞机在旧金山降落的时间为12月31日19:20,则飞机飞行的时间为12月31日19:20﹣12月31日8:15=11小时5分,距离该数值最近的是11小时,故C正确,ABD错误。
6.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靠东的日出时间早,靠西的日出时间晚,所以本次飞行“时光倒流”是由于起飞与降落两地经度差异大所致,故B正确,ACD错误。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是安徽旅游的一个标志性景点。黄山的景在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色,而黄山日出更是美不胜收。下表为游客为看日出查询的某月日出和日落时间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7.该月最可能是( )
A.3月 B.6月 C.12月 D.9月
8.该季节最可能看到的景色是( )
A.红艳春花簇簇开,黄山美景盼人来 B.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C.秋落秋风里,行吟逸思饶 D.黄山一夜雪,渭水雁声多
【解析】
7.读图可知,该月日出时间先提前、后推迟,说明昼先变长、后变短,为夏至日所在月份,即6月。
8.“红艳春花簇簇开,黄山美景盼人来”描写的春花为春季景色;“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描写的是雨后出现大面积云海景观,应为夏季的景色;“秋落秋风里,行吟逸思饶”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黄山一夜雪,渭水雁声多”描写的是冬季的景色。
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左为合成后的照片,图右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9.K日地球位置位于图右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5点,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A.1:1 B.1:5 C.2:5 D.3:5
【解析】
9.阅读图文材料,结合知识,K日前后八天太阳位置重合,证明K日处于中间,能拍摄这种现象只能是在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线前后,但是材料中显示拍摄的是西北方向,故太阳直射的是北半球,因此K日应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日,为夏至日;观察右图,①处于近日点1月初,对应的②③之间为远日点7月初,结合地球公转方向,②为夏至日,故选择B。
10.根据题意,北京时间为5点,新的一天零点经线应该在45°E(120°E-丨5-0丨×15=45°),因此新的一天为180-45°=135°,而旧的一天范围为180°+45°=225°,比列135∶225=3∶5,故选D。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
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2.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
A.30° 7月 B.60° 7月 C.60° 1月 D.30° 1月
【解析】
11.由图甲可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①正确;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极点为0,其他各处都相等,约为每小时15°,②错误,BC错误。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在远日点(7月初)最慢,在近日点(1月初)最快,③错误,④正确,A正确,D错误。故选A。
12.由所学知识可知,60°纬线的长度约是赤道长度的一半,故其自转线速度大致为赤道自转线速度的一半,图甲中M点线速度大约为赤道自转线速度的一半,故M点的纬度为60°,AD错误。图乙中N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为远日点,是7月初,B正确,C错误。故选B。
新华社海南文昌电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为夏季 B.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
C.南半球为夏季 D.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14.嫦娥五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期间,其公转速度( )
A.先变快后变慢 B.先变慢后变快 C.逐渐变快 D.逐渐变慢
15.与我国其他三个卫星发射基地相比,文昌的优势条件是( )
①纬度低,利于节省燃料 ②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③科学技术发达 ④海运便利,便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6.假如黄赤交角变为15°,则( )
A.热带范围扩大 B.温带范围不变
C.北极圈纬度为75°N D.南回归线南移
【解析】
13.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时为11月24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A错误,C正确;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D错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出现,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时为11月24日4时30分,几分钟的时间不足以表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B错误。故选C。
14.嫦娥五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期间,为11月24日-12月17日之间,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7月初)到近日点(1月初)之间,公转速度逐渐变快,C正确,ABD错误。故选
C.
文昌位于海南,与我国其他三个卫星发射基地相比,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利于节省燃料,①正确;海南省为岛屿,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与我国其他三个卫星发射基地相比,地势并无优势,②错误;海南经济较落后,科技无优势,③错误;海南省为岛屿,海运便利,便于大型设备的运输,④正确。D项的①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
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都变大,温带变小。黄赤交角的度数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因此C正确。
日晷是由晷针、晷面和晷面上的刻度组成的。太阳照射晷针,形成晷影,晷影的长度和角度会投射到相应的时间刻度上,通过刻度可读出时间。漏指盛水漏壶,刻指放在漏壶里的标尺,上面刻有计时的标尺。漏刻计时是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日晷计时是依据( )
A.太阳东升西落 B.太阳直射点移动
C.存在黄赤交角 D.昼夜长短的变化
18.漏刻计时相对于日晷计时更被古人广泛采用,主要是因为漏刻计时( )
A.制造成本低 B.全天均可计时 C.取材更方便 D.可移动性较好
【解析】
17.由于地球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日影投影在不同的刻度可以计时,因此日晷计时是依据太阳的东升西落,A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黄赤交角、.昼夜长短的变化都是公转产生的现象,B、C、D错误。
18.根据材料可知,日晷计时最大的缺点就是在阴雨天气或者没有太阳的黑夜是无法使用的,因此漏刻计时被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全天均可计时。
下图为2018年5月29日,美国纽约受哈顿第42街出现“曼哈顿悬日”美景。该景观一年出现两次,日落时阳光将洒满曼哈领的所有的走向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时间长达15分钟。完成下列各题。
19.一年中另一次的时间应该是( )
A.6月22日 B.7月13日 C.春分日 D.12月22日
20.图中街道的走向大致为(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解析】
19.5月29日,美国纽约受哈顿第42街出现“曼哈顿悬日”美景,另外一次悬日与第一次出现的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因此另外一个日期为7月13日,B正确。A、C、D。错误。
20.5月29日为北半球夏半年,此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从图中可以看出日落方向和街道的走向一致,因此街道为西北-东南走向,D正确,A、B、C错误。
卷II(非选择题)

21.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3分,共24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
(2)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B点对跖点的坐标是________。
(3)这天,赤道上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北极圈日落方位是________。此日过后三个月之间,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北京白昼逐渐变长 B.西安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京
【答案】
(1)(0,60°E),16,120°W向东到180°
(2)60° (30°S, 120°E
(3)6时,正西,D
【考点】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解析】
(1)根据经度的分布规律,从0°经线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读图可以判断,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0°纬线),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为30°,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60°E,地方时为12时,因此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0°,60°E)。根据东早西晚的计算原则,经度差15°,时间差为1小时,北京时间是120°E经线上的地方时,此时北京时间是16时。故答案为:(0°,60°E);16;120°W向东至180°。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图中A、B两地均为30°N,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所以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30°=60°。B点的经度是60°W,因此,B点的对跖点是
(30°S,120°E).故答案为:60°;30°S,120°E).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日出时间为6时,北极圈日落方位是正西方向。此日过后三个月之间,太阳直射点有可能向北移动,也有可能向南移动。因此D正确。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河漫滩或冲积平原上,河流流速较慢,河流凹岸的侵蚀与凸岸的堆积持续进行,河道愈来愈弯曲,最后形成不受河岸限制的自由曲流。自由曲流经历地壳抬升,原来的河曲形态会被保留。河水流动受原河曲形态限制,形成深切曲流。相对于自由曲流,深切曲流更少见,一般分布在山区。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人类的干预使许多平原地区的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在观测曲流景观时,自由曲流只能从飞机上俯瞰,而很多深切曲流能找一制高点探其一角,甚至全貌。图5为嘉陵江青居曲流景观图。
(1)自由曲流多分布在河流的________游地区,此处多为流水________作用形成,土层深厚、土质松散,________蚀作用显著;深切曲流以________蚀作用为主。(8分)
(2)请在图中标出河流的凹岸和凸岸。(2分)
(3)说出自然裁弯取直会形成的地貌,并推测人工裁弯取直工程的目的。(6分)
【答案】
(1)中下,堆积,侧,下
(2)
(3)牛轭湖。
目的:降低河弯上游河道的洪水位,减轻河道溃决对堤防的压力,避免对下游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工矿企业、交通运输造成损害;缩短航运距离,降低航运成本。
【点睛】本题以自由曲流为背景,考查了自由曲流分布的位置、成因、及影响因素、人工裁弯取直工程的目的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
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解析】
(1)由材料信息“在河漫滩或冲积平原上,河流流速较慢,河流凹岸的侵蚀与凸岸的堆积持续进行,河道愈来愈弯曲,最后形成不受河岸限制的自由曲流”可知,自由曲流多分布在河漫滩或冲积平原上,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河流流速较慢,河流凹岸的侵蚀
与凸岸的堆积持续进行,所以以河流沉积作用为主,土层深厚、土质松散;河流的侧蚀作用显著;深切曲流说明河流落差大,以下蚀作用为主。
(2)
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河床较陡;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河床坡度较小,相对平缓。所以如下图所示:
(3)由所学知识可知,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人工裁
弯取直的目的:1改善航运条件:河流裁取直后,河流长度缩短,使得轮船通航时缩短,提高航运效率;河道变得更笔直,水流速度加快,使得顺水航行的轮船速度加快,节约燃料。2改善防洪条件:河流裁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排水能力
强,洪水发生时,洪能力大大提升,减轻沿岸的防洪压力;3.有利于污水的快速自净: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河流对沿岸排放污染物的自净能力
试卷第2页,总13页
试卷第1页,总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