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课件(共26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14.2《荷塘月色》课件(共26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7 12:0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跟着大师学写作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具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的特点。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文体知识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本段主要写什么景?具体写了哪些?
2.怎么写的
课文怎么写(第4段) 我获得的写作启示
1.逻辑顺序 2.写作手法 3.语言特色
跟着大师学写作
课文怎么写 我获得的写作启示(第4段)
1.逻辑顺序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横向→纵向 上→下 静→动 2.写作手法 比喻,排比,拟人,通感 3.语言特色 多用叠词 多用短句 1.写景应抓住某一具体环境下的主要景观(意象),要抓能突显主要环境特点的意象来写,忌无目的乱抓。(针对性、典型性)
2.确定好所写意象后,要找到意象之间的联系,展开时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顺序性)
3.写景往往要用修辞、更好的突显环境之美,同时还能融入个人的情感。(生动性、情感性)
4.语言方面要注意用词和句式,选用词语要精心,要有特色,要能与你所写的景和传达的情相吻合。(特色性)
跟着大师学写作
课文怎么写(第6段) 我获得的写作启示
1.逻辑顺序 远→近、高→低、 静→动 (树、山、路灯、蝉蛙声) 2.写作手法 比喻、拟人 以动衬静 3.语言特色 叠词、短句 数量词(一片、一旁、一例......)
跟着大师学写作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不齐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现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
“浮”,水汽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
“洗”,“牛乳”的比喻承上文“泻”字而来,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洁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
“笼”,“梦”的比喻承上文“浮”字而来,一个“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
课文怎么写(第5段) 我获得的写作启示
1.逻辑顺序 月光→月影 上→下 2.写作手法 比喻、通感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3.语言特色 叠词 精炼动词(泻、浮、洗、笼)
跟着大师学写作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课文怎么写(第6段) 我获得的写作启示
1.逻辑顺序 远→近、高→低、 静→动 (树、山、路灯、蝉蛙声) 2.写作手法 比喻、拟人 以动衬静 3.语言特色 叠词、短句 数量词(一片、一旁、一例......)
跟着大师学写作
2018浙江高考——《汴京的星河》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5分)
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地一声启开,一根长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云……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
2018浙江高考——《汴京的星河》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5分)
答案 ①连用10 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②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静”,形成强烈反差。③前文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趁热打铁,活学活用
《荷塘月色》第六段中连用六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5分)
 ①连用6个“一”将“荷塘月色”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②此处连用几个“一”凸显了荷塘四周的“静”,既呼应了前文“荷塘月色”的清幽静谧,又与后文“蝉声”与“蛙声”的“闹”形成反差。③六个“一”读来节奏明快,让作品韵律十足。
采莲赋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
鷁首徐回,兼传羽杯;
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
夏始春余,叶嫩花初,
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课文怎么写 我获得的写作启示
引用古典诗文,语言简洁凝练,同时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加强文化底蕴,增强了散文的意趣。
跟着大师学写作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作者的心路历程
课文怎么写 我获得的写作启示
将个人心情作为一条线索(暗线)贯穿全文,写景同时有机的将情感融入,揭示自己的情感变化。
跟着大师学写作
博喻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2,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2,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全方位,多角度描写,起到加强语意,增添气势的作用,使读者印象深刻。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它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也称之为移觉。
例: (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视觉转为感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通感
通感(移觉)
4,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颦一笑中,从她的优雅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粒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应。
5,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突破语言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月下的荷塘
弥望 田田 出水很高 (比喻)
零星点缀(拟人、比喻 博喻)
缕缕
(通感)
颤动(比喻、拟人)
看不见的 脉脉


幽雅宁静
( )
( )
( )
( )
( )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荷塘上的月色
( )
( )
月光
月影
如流水 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浮起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
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朦胧优雅
荷塘的四面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
整体的风光
杨柳
树梢
远山
树缝
灯光
树上
蝉声
水里
蛙声
由远及近、由静及动
写作需要静下心来,就像大师朱自清,尤其要真情实感,也要在文字语言中细细推敲,希望今天的学习可以给同学们一点点写作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