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 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简史一、最早发现的绘画是出现在原始陶罐上的图案和原始岩画鹳鱼石斧图罐 舞蹈纹陶盆 广西花山岩画 阴山岩画 二、先秦时期的绘画艺术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大多神秘,奇诡,体现了当时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艺术特征此时已经形成,线条的运用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三、秦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 山东嘉祥武氏祠中的画像石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这一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绘画特点:
1、产生了帝王画家和专职的文人画家。
2、宗教美术题材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产生了系统的文艺理论和画论,其中,最著名的是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理论。1、佛教题材的壁画
右上为《鹿王本生图 》
右下为《尸毗pí王本生图 》2、人物画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顾恺之简介顾恺之(348— 409 )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焦溪)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 “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绘画全面发展期-----隋唐杨隋和李唐相继开疆拓土,军威四震,建立起的隋唐大帝国登上了空前壮阔的历史舞台上,中国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史诗般壮丽的隆盛时代。
以强盛的国力为依据,唐文化造就了一个丰富浓烈的艺术世界,绘画进入全面发展期。
绘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各自独立发展,且都有专门的名家。水墨画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并出现新的绘画技法。1、人物画:从内容上看,人物画大都以反映贵族生活为主,题材多是豪华的游耍、车马楼阁等。《步辇图》 阎立本《步辇图》简介此图描绘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图中李世民威严而平和,端坐在宫女抬着的步辇之上,另有几位宫女为太宗撑伞、张扇。画面左边站立三人:红衣虬髯者为宫中的礼宾官员,其后身着藏服者为吐蕃使者禄东赞,最后着白袍者为内官。作者不仅再现了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更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不同身分、气质、仪态和相互关系,并具有肖像画特征。 《天王送子图》吴道子 (画圣)《天王送子图》是吴道子的传世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遗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临摹本。 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 《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 此画描绘了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guó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在春天出游的情景。作品表现了贵妇人们游春时悠闲从容的欢悦情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的人们奢侈淫逸的享乐生活。画面里出游的行列呈前松后紧组合型的构图,统一中有着变化,使画面充满着节奏感和韵律感。周昉《簪花仕女图》 唐代画家周昉绘,绢本设色、重彩,纵49厘米、横180厘米,用笔朴实,气韵古雅,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画中描写几位衣着艳丽的最新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向人们展示了这几位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虽然她们逗犬、拈花、戏鹤、扑蝶,侍女持扇相从,看上去悠闲自得,但是透过外表神情,可以发现她们的精神生活却不无寂寞空虚之感。 2、山水画
隋展子虔 《游春图》 《游春图》以抒情而近似纪实的手法展示了中国的美丽河山,和贵族悠闲舒适的生活。该画以春游为主题,画幅不大,场面却十分开阔。画面采用俯视法取景,将远景、近景一同向中景聚拢,使各处景物完整和谐地统一在一幅画面中,层次分明,具有“咫尺千里”的艺术境界。 《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一幅山水画,全图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山石树木的线条,轻重顿挫,充满变化。作者运用了浓重的青绿填色,作为全画的主调。浓重的青绿色调,也正是春天自然景色的特征。这种色彩的使用,被称为“青绿法”,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一种独具风格的画法。 唐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中晚唐的水墨山水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苏东坡:“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 雪溪图六、继续发展的五代绘画五代(公元907-960)是一个纷扰割裂的时期。北方和中原战乱频繁,生产凋敝,人民生活困苦,文化艺术发展受到压抑。
南方战争较少,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因而绘画艺术在南方获得发展。
南唐和西蜀,都设有画院,我国历史上从此开始正式设立画院。 1、人物画 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发展了唐代以来的世俗化倾向,但在内容上那种盛唐时期欢愉升平的题材已日趋稀少,画家笔下呈现出的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身边琐事,爱的苦恼,闲的寂寥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由听琴、观舞、休闲、赏乐和调笑等五个既可独立成章,却又相互关联的片断所组成的画卷,无论是造型、用笔、设色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
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原迹已失传,今版本为宋人临摹本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略,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2、山水画 五代山水画成绩斐然,南北两种画风正式确立,笔法墨法大体具备。 荆浩《匡庐图》 关仝《关山行旅图》 董源《潇湘图》 3、花鸟画 五代花鸟画形成不同流派、不同风格,这就是以黄筌和徐熙为代表的“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体。黄筌 《写生珍禽图》 《写生珍禽图》《写生珍禽图》为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
鸟雀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是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显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不已。 徐熙 《雪竹图》 七、两宋时期的绘画1、宋代山水
宋代山水画为百代师法,或写齐鲁一带寒林雪景,或写川陇一带雄山大川,或写江南一带烟烟雨云山,皆取材于自然更超乎自然。
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山水画中体现得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写实风景画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欣赏和理解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方面。李成
《读碑窠石图》 苏轼《古木怪石图》2、宋代花鸟画 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 宋代花鸟画赵佶《芙蓉锦鸡图》《芙蓉锦鸡图》,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图设色艳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这种表现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很是流行。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均为华丽的题材,但如此构图便不同于一般装饰,而充满了活趣。加以双勾笔力挺拔,色调秀雅,线条工细沉着;渲染填色薄艳娇嫩,细致入微。锦鸡、花鸟、飞蝶,皆精工而不板滞,实达到了工笔画中难以企及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 赵佶简介赵佶是一位艺术家皇帝,他终日潜心迷恋于书法和绘画,无心坐在龙椅上处理庞大 的大宋政事,他先是启用高俅,封他为殿帅府太尉,接着又重用蔡京、童贯之类,把一切朝政都交由这几个人处理。而他则狠抓文化艺术事业,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给画家以优厚的待遇,鼓励他们创作优秀的作品,像米芾、张择端等一代大师遂应运而生。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将御府所藏历代书画辑编成《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的推动和倡导,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这位亡国皇帝政治无能,生活穷奢,但是艺术造诣极深,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工极研,堪称一代大家。 3、宋代风俗画李嵩《货郎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宫之宝之一。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八、元代绘画元代绘画是近古绘画开始转变的重要时期。绘画发达,最突出的是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画家都是些身居高位的士大夫或在野文人,创作自由,表现自身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创作指导思想提倡遣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土气,重视主观感情抒发。 1、元代山水画元山水画是我古代山水画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 元 赵孟? 《秀石疏林图》 赵孟? 〈鹊华秋色图〉 2、元代花鸟画 元代水墨写意得到发展,尤其是“四君子“画。这不仅是因为受到书法入画理论的影响,而且因为知识分子在元备受压抑,于是在绘画上籍笔墨自鸣高雅,而墨竹,梅,兰及菊,正是集清品之精灵。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华开澹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图》 纸本水墨任仁发《二马图》 元画面很简单,画幅前边是一匹壮实、膘肥肉厚的花马,昂首,踏着轻快的碎步,尾巴扬起飘动,显得自在得意。随在这匹马后边的则是一匹骨瘦如柴的马,条条肋骨清晰可见,它低着头,步履蹒跚,尾巴卷缩着,显出吃力疲惫之态。画家以极其写实的手段,采用勾勒的笔法,描画了马匹的轮廓,线条极富表现力,然后赋以色泽,颇具唐人画马的传统。如果单纯从画面来看,画中描绘的只是两匹马,我们似乎不会感到这是一幅讽刺绘画,但是结合画幅后面作者自己的题记来看,其实它是对当时官场乃至社会的种种腐败黑暗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只不过采用了隐喻、拟人的手法,曲折地表明了画家的态度和观点。 九、延续与变异的明清绘画艺术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文化虽然趋于保守,但绘画领域却出现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流派与个性强烈的画家,流派纷呈。戴进《风雨归舟图》 连花冠子道人衣,
日待君王宴紫微。
花柳不知人已去,
年年斗绿与争绯。 唐寅 《 孟蜀宫伎图 》
徐渭 《牡丹蕉石图》 朱耷 《孔雀图竹石图》 孔雀名花两竹屏,竹梢两半墨生成;如何了得成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等,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小鸟图》《六君子图》等。
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和弘仁皆为僧侣,故名四僧。 中国传统艺术中,陶瓷,漆器,玉器,染织,金银器,建筑等,以其悠久的历史,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彩的形态为世人所瞩目,中华文明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