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1.5 认识棱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教材在上一节课认识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现象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探索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时,是否也能发生折射。进一步对折射概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借助三棱镜帮助学生认识太阳光是有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对光色散内容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借助彩色轮实验装置把不同的“色光”混合成“白光”,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
【学情分析】
在情感兴趣方面,学生对于雨后出现彩虹的现象并不陌生,对产生的原因非常好奇,但真正理解或是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却比较困难。在学习折射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推测出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可能也会发生方向的改变。从能力上来说,经过五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基本具备对光色散现象的观察和准确描述的能力,但光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虽然他们可以借助三棱镜发现白光的色散现象,但仍然会对光的色彩之谜有很多困惑。操作上学生能合作进行探究,组员间能合理分工。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1.观察、认识棱镜。2.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
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初步建立光和颜色的关系。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从而通过棱镜的光被分散成多色光。2.理解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
探究实践:1.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用画图的方式直观展示现象。2.制作观察彩色轮,观察彩色轮转动后的现象。
态度责任: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用画图的方式直观展示现象。
难点:理解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彩虹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彩虹的样子和颜色,回忆一下经常在什么时候出现彩虹。
2.回顾旧知,搭建旧知与新授内容的联系。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光在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偏折,光的路线发生了变化,这个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里时,也会发生折射吗?
3.如果发生折射,会是什么样的?
4.彩虹的七种颜色的光从哪里来?
二、探索
(一)探究白光的变化
1.认识三棱镜。从材质、形状上对三棱镜进行观察。三棱镜的结构特点:具有三条棱,截面是三角形,透明的玻璃体。底面顶面是磨砂材质,是方便手握,侧面是镜面利于透光。
2.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交流实验现象。
4.阅读资料获取科学信息。
5.观看视频:天空为什么有彩虹。
(二)探究色光的变化
1.思考:白光可以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光能混合成白光吗?
2.思考讨论实验方法
3.制作彩色轮。给陀螺、风扇、拉线轮进行涂色后旋转,观察实验现象。
4.彩灯合成实验。
5.分享交流。
三、研讨
1.根据已有知识推测三棱镜如何将白光分散成多种颜色的光。
2.彩色轮或是彩色陀螺,在快速旋转时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变成接近白色的颜色,这说明不同的颜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也证明了白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定是等量的三原色光,即红、蓝、绿三种光才能混合成白光。
四、拓展
1.展示三色花朵,提出问题:这三种颜色的花朵能否合成白色花朵呢?
2.视频展示。
【板书设计】
认识棱镜
三棱镜:白光→色光(彩色线条)
彩色轮:色光→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