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4.3 心脏和血液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3篇)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4.3 心脏和血液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3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17 13:3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4.3 心脏和血液》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一)
【教材分析】
《心脏和血液》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3课。心脏、血管和血液属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承担着运输养料和氧气、废物和废气的作用。血液循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着身体各器官的健康。心跳是人体的主要生命体征之一,心脏停止跳动,意味着生命的终止。本节课从学生对感知心跳的声音入手,让学生了解心脏的位置,探索心脏跳动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心脏跳动对维持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建模与推理能力,提升关注心脏、血管健康的意识;同时联系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好身体各个器官以及系统的正常运作,也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学情分析】
心跳是五年级学生非常熟悉的生命现象。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知道心脏的位置及心脏在不停地跳动,但是他们不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及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关系。木课以心跳为出发点,通过感觉心跳、了解心脏所在位置;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心脏跳动对维持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心脏、血管的功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感悟到心脏是否健康将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进而激发学生保护心脏的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1.心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2.心脏跳动使得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科学思维:1.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2.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探究实践: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
态度责任:1.通过模拟实验、观察、体验活动等方式对研究心脏、血管如何工作并维持人的生存感兴趣。2.心脏是否健康将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要时刻有保护心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
难点: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频,请你仔细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呢?
教师播放心跳音频。
学生预设:心脏在跳动。
二、认识心脏
教师提问:你能找到心脏的位置吗?
学生活动:学生用手摸住胸口。
教师提问:是的,心脏位于我们的我们的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的位置,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感受自己的心跳,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预设:具有满满的能量。
教师追问:心跳带来的能量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学生预设:输送血液。
三、心脏和血液模拟活动
1.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板书课题),可是研究心脏并不容易,为什么?
学生预设:心脏深藏于人体内部。
教师提问:那要如何进行研究呢?
学生预设:可以用x光。
教师提问:你在哪里看到过X光。
学生预设:医院。
教师提问:那我们还有什么办法?
学生预设: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可真棒!为此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套材料,这些材料你都认识吗?它是什么?(PPT出示吸耳球)
学生预设:不知道。
教师提问:这是我们的新朋友,它叫做吸耳球,是我们科学实验室中必不可少的仪器,常被用来抽取少量液体。那这些实验器材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呢?
学生预设:
塑料管——血管
吸耳球——心脏
水——血液
2.教师提问:在实验中,我们需要重点观察什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
学生预设:通过挤压吸耳球模拟心脏的跳动,观察橡胶管中的血液是如何流动的。
教师提问:如何用吸耳球模拟心脏的跳动,哪位同学愿意演示一下呢?
学生活动:用手挤压和放松吸耳球。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会想到用这样的方法?
学生预设:因为它和我们的心跳非常的相似。
教师提问:是的,那具体是如何模拟心跳的呢?
学生预设:挤压吸耳球代表心脏收缩,放松吸耳球代表心脏舒张。
教师提问:是的,心脏收缩一次和舒张一次代表了什么呢?
学生预设:一次心跳。
教师提问:收缩和舒张时,血液的流动是一样的吗?
学生预设:不一样。
教师谈话:所以具体是如何运动的,需要同学们在实验中仔细观察哦!
3.教师提问:老师用三根手指挤压和全部手指挤压吸耳球又有什么区别呢?
(教师出示不同力度挤压吸耳球动图)
学生预设:力度不同。
教师提问:那不同的力度带来的现象是一样的吗?
学生预设:不一样。
教师谈话:是的,同学们可在实验中仔细观察两者的不同。具体的实验应该如何进行,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微课。
4.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心脏和血液模拟实验》。
5.教师谈话:在实验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实验中,注意分工合作,全程将橡胶管置于水中。
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单哦!
音乐响起时,实验结束,请小组长将实验器材放置原位。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教师提问:将橡胶管放入红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吸耳球,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不同的力度挤压吸耳球,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学生预设:捏紧吸耳球,红墨水被挤出,;松开吸耳球,红墨水又会被吸进。
挤压力度越大,流动的红墨水水越多。
四、小结
教师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心脏收缩,血液流出心脏进入血管从而流向全身各处;心脏舒张,血液又会从全身各处流回到心脏。
2.心脏越强健,收缩的力度越大,每次跳动运输的血液量就越大。
【板书设计】
同课异构(二)
【教材分析】
《心脏和血液》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3课。心脏、血管和血液属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承担着运输养料和氧气、废物和废气的作用。血液循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着身体各器官的健康。心跳是人体的主要生命体征之一,心脏停止跳动,意味着生命的终止。本节课从对心脏跳动的测量入手,让学生了解心脏的位置,探索心脏跳动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心脏跳动对维持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建模与推理能力,提升关注心脏、血管健康的意识。
【学情分析】
心跳是五年级学生非常熟悉的生命现象。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知道心脏的位置及心脏在不停地跳动,但是他们不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及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关系。本课以心跳为出发点,通过感觉心跳了解心脏所在位置;通过探究心跳的意义,理解心脏、血管的功能。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1.心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2.心脏跳动使得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科学思维:1.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2.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探究实践:1.通过“人体解剖学图集”APP观察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形态。2.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
态度责任:1.对研究心脏、血管、血液如何工作并维持人的生存感兴趣。2.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3.意识到保护心脏的重要性。4.知道体育锻炼可以强壮心脏,并能够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
难点: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同学们,人生病了很多时候需要输液,药物通过针头进入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然后又到哪里去了?(课件出示学生在医院输液的场景)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选代表发言。
3.提问: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流动?
学生猜测、交流、汇报。
4.教师小结: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流动,是有一个动力源,这个动力源就是心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心脏和血液”。(板书课题:心脏和血液)
营造学生较熟悉的输液场景,聚焦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基于学生的生活问题来做研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出本节课探究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血液循环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二、探究、研讨
(一)认识心脏
1.关于心脏你已经知道什么?你能说出它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吗?
2.学生交流讨论,发表。(提示学生可以从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来说说)
3.心脏真实的样子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一款3D医学解剖软件来了解一下,这款软件中的人体构造都是完全根据真实人体制作的,可以从任意角度进行观察。
(利用希沃白板同屏技术,出示“人体解剖学图集”APP,展示心脏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心脏。)
4.总结: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立的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位于胸腔中部,在两肺之间偏左的位置。心脏主要由肌肉构成,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
5.体验:(1)深度试找心脏的位置,让右手侧平举,握紧拳头,屈肘将拳头放于胸腔偏左一点点的位置,体会自己心脏的大小,确认心脏所在位置。
(2)知道心脏所以位置后,用医用听诊器听听自己或同学的心跳声。
学生的经验和已有认识是学习新知的基础,通过让学生自己体验和课件展示,使学生对心脏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有直观的感受。
(二)模拟实验,认识心跳
1.刚才你们利用听诊器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心跳声)
2.(播放心脏跳动的声音)你们听到的是这样一种声音吗?(是的)
我们都知道心脏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吗?心脏在胸腔内部,不便于直接观察,为此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套材料,我们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一起研究。
实验要求:
(1)如图所示,将胶管放入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吸耳球,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不同的力度挤压吸耳球,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3)数一数,一分钟里我们挤压了多少次?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注意:其中一个同学挤压一分钟,不是每人挤压一分钟。)
温馨提示:每个成员都要用吸耳球实际体验一次,挤压时用力不要太大。
实验记录表:
模拟心脏跳动实验记录表
反复挤压和放松吸耳球,有什么现象发生? 放松时,液体_____________;挤压时,液体______________。
用不同的力度挤压吸耳球,有什么不同?
数一数,一分钟挤压______次,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
学生分组实验。(6分钟)
2.汇报、交流(请学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思考:
(1)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的手和吸耳球相当于人体的什么器官?塑料管、水槽内的水分别相当于什么?(板书:心脏、血管、血液)
(2)挤压吸耳球相当心脏在干什么?此时血液是进来还是出去?
3.现在你们知道心脏是怎样跳动的了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心脏跳动的真实样子。
(用“人体解剖学图集”APP展示动画:心脏跳动和心脏内部变化。)
3.研讨:
(1)心脏为什么不停的跳动?
(2)血液在人体里是怎样循环流动的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
(播放微视频:《人体血液循环》)。
用手反复挤压和松开皮球,有助于学生认识心脏、血管及其功能,感受心脏的工作强度。在模拟实验之后,观看血液循环的视频,帮助学生建立模拟实验与事实间的联系,从而完整认识心脏跳动的意义。
三、拓展
1.课后思考
正常成年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心脏无时无刻不在工作,它会疲劳吗?如何保护我们的心脏?
2.课堂延伸
课堂的最后,老师留给大家一个“小彩蛋”,让我们一起来打开看看。
哇!原来是一个二维码。二维码中有什么惊喜呢?老师会把二维码分享到班级群,想深入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同学,请课后扫码学习。
【板书设计】
同课异构(三)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本单元基于现代健康新理念,立足于提升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状态的意识。在四年级学习人体的呼吸与消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组织了人体运动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相关知识的学习内容,以此为依托,进一步帮助学生建构“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认知。学习维护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建立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牢固树立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意识,使其养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
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封闭的输送系统,无法组织学生直接观察。本课通过“人体探秘”APP观察心脏跳动,帮助学生了解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将人体需要的氧气、营养物质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将身体各部分工作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运输到肺部等器官排出体外。本课让学生认识到血液循环系统对于维持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血液循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着身体各器官的健康,进而让学生提升关注心脏、血管健康的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前四年的科学课程学习,五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些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也有所了解。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人体的呼吸与消化相关知识,已经初步建立了“ 系统化”的人体结构概念,知识的迁移对本课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心跳对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生命现象,学生能通过生活经验知道心脏的位置及心脏在不停地跳动,但是他们不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及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关系。且血液循环系统处于人体内部,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使得学生认识起来增加了难度。
所以,本课教学应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顺序,借助多媒体和APP,化抽象为具体来认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表及里就是通过学生测量心跳和脉搏,认识血液循的外在表现,再借助APP、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本来无法直接看到的事物。通过观察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心脏、血管及其功能。通过阅读资料,讨论交流,提升关注心脏健康的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1.心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2.心脏跳动使得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人的生命活动。3.心脏、血管、血液共同组成血液循环系统。
科学思维: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探究实践:能够借助APP和多媒体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态度责任:1.对研究心脏、血管、血液如何工作并维持人的生存感兴趣。2.重视心脏健康,并能够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已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
难点: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播放中医把脉视频。
2.教师提问:这位医生如何给人看病?
教师提问: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
(用手机摄像,投屏展示学生操作)
教师提问:像他这样做,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感受脉搏)
教师提问:是谁让血管动起来的?心脏在哪里?
(用班级优化大师给善于思考的学生鼓励)
教师提问:你这样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对于心脏与血管的前概念)
3.教师谈话:这样的猜测对吗?怎么来证明呢?因为心脏和血液在我们的身体里,不能直接观察到。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一款软件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身体。
以中医把脉视频导入,引导学生感知脉搏,激活学生关于心脏与血管的已有认知,引起学生对心跳现象的关注和探究的欲望,并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出铺垫。
二、探索
1.打开软件的血液循环系统界面,投屏到一体机上。
2.教师提问:看看心脏在什么位置,和你想的一样吗?
教师谈话:我们的心脏在胸腔中间偏左,形状像桃,大约是拳头大小,与血管相接。
教师提问:观察血管,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谈话: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按照构造功能分,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人体的所有血管连接起来,长度足足有9.6万多千米,大约可以绕地球两周半。
教师谈话:心脏、血管和血液共同组成我们的血液循环系统。
3.APP展示心脏界面。
教师提问:是什么声音? 心脏是怎样跳动的?
教师谈话:心脏无时无刻不在工作,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一次心跳。数一数,一、二、三…… 跳动的心脏里面是怎样的?我们打开它来看一看。
教师提问:通过你的观察,心脏这样不停地跳动是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4.APP展示血管界面。
教师提问:请你回忆四年级学过的与呼吸有关的知识,想一想血液这样流动起来有什么作用?
(学生联系旧知,回答问题)
5.APP展示心脏界面,使人物运动起来。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依托信息技术的助力,利用“人体探秘”APP和希沃白板,将心脏输送血液这样一个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生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有直观的认识。学生的经验和已有认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到心脏、血管及其功能,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三、研讨与练习
1.教师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一定有所收获吧!接下来请两位同学上来比一比,看看谁能得第一。
2.出示练习一,组织小竞赛。
3.出示练习二,学生观看视频后小组讨论,再回答问题。
(讨论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周围的人和事,鼓励学生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谈话:中医历史悠久,是我国的国粹,它能治疗许多种疾病,其中蕴含了许多科学道理。只要你多观察、勤思考,一定能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组织答题小竞赛,边练习、边复习、边巩固,为课堂添活力。结合导入视频中的把脉诊病,讨论传统中医与科学的联系,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知识,让学生感受科学魅力,产生探究的浓厚兴趣。
四、拓展
1.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心脏跳动有关的知识,心脏跳动对我们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要,如果心脏停止跳动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跟随视频来了解一下。
教师提问:心跳停止真是太可怕了,万一我们身边有人遇到了这样的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2.布置作业:回家搜索学习心肺复苏,将学习视频分享到班级微信群。
明白心脏的跳动对维持生命的重要性,关注心脏健康问题,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组织学生课后利用抖音搜索学习心肺复苏术,引导学生让手机成为学习助手,而不是仅仅是娱乐设备。
【板书设计】
心脏和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