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表示的是同一概念
B.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 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 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河流中
B. 农药和化肥能促进农业生产,可以大量使用
C. 煤和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人类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利用
D. “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方向发展
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为了防止液体洒落,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伸入试管中部
B. 为了能看清楚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C. 为了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没有毒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抓起
D.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为了安全,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学习要具有良好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
A. 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B. 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C. 固执己见,尽量不去交流,这样可以排除其他人对自己观点的干扰
D. 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
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周其凤写过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歌词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B. 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
C. 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
D. 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放入铁钉 B. 倾倒稀酸
C. 滴加溶液 D. 熄灭酒精灯
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是( )
试管 集气瓶 蒸发皿 量筒 烧杯 燃烧匙
A. B. C. D.
如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表示( )
A. 氧分子 B. 氧原子 C. 氢分子 D. 氢原子
王亮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生玻璃仪器破裂的状况,他可能进行了下列哪些错误操作( )
玻璃仪器外壁有水,没擦干就加热
没均匀加热,就直接集中加热
加热时玻璃仪器接触灯芯
刚加热完的玻璃仪器立即用冷水冲洗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稍向下倾斜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试管里的液体超过
A. B. C. D. 全部
如图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 图甲实验可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C. 图乙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D. 图丙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石蜡蒸气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与空气形成对流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 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 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下列水、氢气、氧气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填写下面内容。
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 和 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而成的。氢气球中氢气是由大量 聚集而成的,氢分子是由 自相结合而成的。急救病人的氧气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氧分子是由 自相结合而成的。由此可知,不同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同种原子也可自相结合,原子按照 填“相同”或“不同”方式结合构成不同的物质。
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塞子要 在桌面上。
如图,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如图,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先对试管进行 ,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写出仪器的名称: 。
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
加热试管里的药品用
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仪器是 。
实验室取用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序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如图是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指出并改正下列操作中的错误。
编号 错误 改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错误。现有下列数据,用对应的序号填空。
A. . . . .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 处
试管里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要与桌面成 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熄灭燃着的酒精灯,应用 盖灭。
胶头滴管用后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的原因是 。
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请仔细观察下图,找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任写两种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为了安全和实验的成功,必须要明确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基本技能。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
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E.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以上认识和做法中不合理的有 填序号。
指出下面各图中的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
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铜粉末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放热现象,小明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讨论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 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
烧杯内壁上出现
手摸烧杯有热的感觉
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水和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为 变化。
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
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
感觉 灯丝为银
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
【结论】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如图,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后取出,可以看到 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对蜡烛燃烧实验的再探究:
【发现问题】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某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 ,原因是 。
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
13.【答案】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氧原子
不同
14.【答案】向着手心
倒放
预热
15.【答案】集气瓶
烧杯 胶头滴管 量筒
16.【答案】
编号 错误 改正
试管口和细口瓶口没有挨紧 试管口应该紧挨细口瓶口
标签在下方 标签应对着手心
瓶塞正放于桌面上 瓶塞应该倒放于桌面上
17.【答案】
灯帽
防止液体倒流,污染试剂或腐蚀橡胶帽
不应在实验室打闹 不能用手直接拿着试管加热合理即可
18.【答案】
液体沸腾溅出,会烫伤人;造成药品浪费或粉末沾在试管壁上;污染试剂
19.【答案】【猜想二】不一定
【验证过程】水珠;化学
发热;物理
【结论】二
20.【答案】浮在水面上;小
;外焰
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验证】
;否;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干扰白烟的检验
水蒸气
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燃烧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