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动物的行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
A. 猫静伏在老鼠出没的洞口 B. 变色龙体色由褐色变成绿色
C. 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兔和白兔 D. 蝙蝠白天栖息于岩壁上
幼小的黑猩猩从成年黑猩猩的行为中学会用细树枝蘸上水和唾液,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这种行为属于( )
A. 先天性行为 B. 学习行为 C. 本能 D. 取食行为
很多诗句都与生物学知识有关联。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有可能让你想到相应的动物活动的画面,其中写到的动物行为分别属于( )
A.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B. 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 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D. 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通过探究蚂蚁的通讯,我们发现蚂蚁的通讯主要是靠( )
A. 气味 B. 性外激素 C. 舞蹈姿势 D. 声音
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后代
B.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且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 学习行为可以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D.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控制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 B. 动物的行为之间互不相关
C. 动物的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 动物的行为就是动物天生具有的本领
如图将蟑螂放在人工暗室中做生物钟实验,经过一个星期后,蟑螂的活动发生变化,这种行为属于( )
A. 先天性行为 B. 学习行为
C. 节律行为 D. 社群(社会)行为
下列关于狒狒群体生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列等级次序
B. 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C. 群体内的雄狒狒轮流享有食物和配偶,轮流选择筑巢场地
D.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群体成员有明确的分工
如图是同一实验条件下不同的动物所需要的“尝试与错误”次数的曲线图,由此可知下列行为的生理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的是( )
蚯蚓走迷宫
猩猩设法取高处的香蕉
鸡绕道取食
小学生的识字学习
A. B. C. D.
如图为小明探究蚂蚁取食行为的实验简图。实验前他的假设是蚂蚁取食行为与食物气味有关,而与颜色无关,据此假设,实验结果应该是( )
A. 蚂蚁分布在白面粉周围
B. 蚂蚁分布在盐粉末周围
C. 蚂蚁均分布在糖的周围
D. 蚂蚁随机分布在食物周围
下列事例中,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
A. 金龟子受惊扰时会缩起足假死不动
B. 蚂蚁成群结队地将食物搬回蚁巢
C. 一只工蜂发现了蜜源后, 会通过“跳舞”把蜜源的位置告诉同伴
D. 小猩猩跟着大猩猩摇晃树枝, 让枝头的果实掉落到地上方便取食
我国是诗的国度,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颂扬万物的诗句。下面有关鸟类的诗句从生物学角度解读错误的是( )
A. 两个黄鹂鸣翠柳——求偶行为 B. 泥融飞燕子——取食行为
C. 子在巢中望母归——育雏行为 D. 谁家新燕啄春泥——筑巢行为
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 用摄像机拍摄狮群的生活
B. 法布尔用放大镜观察各种昆虫并如实记录
C. 用望远镜研究鸟类的飞行
D. 弗里施用颜色卡片研究蜜蜂的色觉
下列例子中所用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的是( )
A. 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
B. 探究涡虫对电刺激的反应
C. 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
D. 科学家做三刺鱼繁殖期间攻击行为的模拟实验
动物行为的多种多样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下列哪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
A. 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 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 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 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B. 躯体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C. 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D. “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可用野外采集的幼虫和新鲜白菜叶作为实验材料
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会(群)行为的是( )
A. 大批的青蛙在雨后鸣叫求偶 B. 成群的麻雀飞向麦田觅食麦粒
C. 大马哈鱼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 D. 草原上狼群围猎黄羊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如图是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小鸟喂鱼的行为属于 行为,大山雀成功喝到牛奶之后,“其他大山雀”也偷喝牛奶的行为是 行为。前者是由其体内的 决定的。从维持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 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2)蚯蚓成功走出迷宫的尝试次数比黑猩猩成功摘取香蕉的次数 ,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
(3)黑猩猩完成摘取香蕉的动作, 不仅要依靠运动系统,运动所需的能量还有赖于消化系统、 系统、 系统等的配合。
观察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标号属于 行为,此行为对维持动物个体的 和种群的 是十分重要的。
(2)标号 的行为属于节律行为。
(3)标号 的行为与“雌、雄蛙抱对”的行为相同。
(4)大雁飞行时,在头雁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这表明大雁有 行为。
(5)动物多种多样的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 表现,这种表现是 的结果。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动物间的信息交流也各有不同。某校社团的同学做了以下相关实验来进行探究。实验一:在探究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实验中。某组同学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
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 记录小白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据此回答:
(1)经过几次尝试和失败后,小白鼠能够直接爬向迷宫出口,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 行为。
(2)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用2只以上的小白鼠做实验,这种做法称为 (填字母序号)。
A.设置重复组
B.求平均值
C.设置对照组
D.排除无关变量
(3)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探究小组的同学准备了年龄、生长情况相同的两只雌、雄小白鼠,来观察它们的学习行为, 请作出假设: 。
(4)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少得多,这种差异主要是由 决定的。
实验二:采集菜粉蝶的虫卵,进行室内培养,观察虫卵孵化成菜青虫后取食植物叶片的类型,对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进行探究实验。此探究实验应分为以下步骤:
(5)针对这一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
(6)制订、实施计划:
在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油菜、萝卜、卷心菜等) 叶片上找有菜粉蝶虫卵的叶片, 带回实验室。
如图所示,将带有虫卵的叶片分别放入不同的容器中,每个容器中再分别放入不同种的植物叶片, 将装置放置在温暖的地方。
以上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将虫卵隔离饲养的目的是排除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相互学习得来的。实验中设置了许多个装置(A、B、C、D),除叶片不同外,其他条件都 ,这是为了进行 。
(7)选用长大的菜青虫进行实验行不行 为什么 。
四、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小梅观察了黄蜂的生殖:当黄蜂交尾后,雌黄蜂便在沙土中挖一个穴道,穴道末端扩展成小室;然后,雌黄蜂飞出去猎获毛虫或蜘蛛,用其尾部的刺将猎获物麻醉后带回穴道内的小室;随后在小室内产下一个卵,并将穴口用沙土封闭后飞走。由卵孵化成的幼虫以亲代贮存的猎获物为食,直至发育成成虫后,才掘一个洞口,从穴道中爬出来。子代黄蜂虽然从未见过其亲代是如何完成这些程序的,但当它发育到一定时期却能重复亲代所完成的同样程序。
(1)黄蜂的生殖行为是 (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 。
(2)黄蜂的生殖行为是由 决定的。
(3)小梅还观察了一窝蜜蜂,发现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大量的工蜂,这说明蜜蜂是具有 行为的昆虫。
(4)小梅研究黄蜂和蜜蜂行为的方法,属于 法。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猫静伏在老鼠出没的洞口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取食行为;变色龙体色由褐色变成绿色是体色的改变,属于防御行为;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兔和白兔,是变异现象,不是动物行为;蝙蝠白天栖息于岩壁属于昼夜节律, 属于动物行为
2.【答案】B
【解析】幼小的黑猩猩取食白蚁的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3.【答案】A
【解析】“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蝶类在采食花蜜, 因此描述了昆虫的取食行为; “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因此描述了昆虫的繁殖行为。
4.【答案】A
【解析】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是通过分泌物,告诉其他蚂蚁寻找食物的路线, 可见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的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动物的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的特点。
【解答】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后代;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减弱直到消失,学习行为可以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故B符合题意。
6.【答案】A
【解析】动物的种类繁多,行为也多种多样;动物的行为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如后天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积累生活经验获得的; 当刺激后天学习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 该行为会逐渐减弱直到消失。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行为,明确动物的行为类型特点及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节律行为等。节律行为是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图中蟑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昼夜节律行为,这是蟑螂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因此蟑螂的活动发生变化,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中的节律行为。
故选C。
8.【答案】C
【解析】狒狒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首领”雄狒狒,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雄狒狒还有带领雄狒狒保卫群体的义务。“首领”雄狒狒的选择受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凶猛程度的影响,不受性别和年龄的限制。
故选C。
9.【答案】D
【解析】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越简单,所需要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相反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越复杂, 所需要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由多到少依次是蚯蚓鸡猩猩人,即生理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假设:蚂蚁取食行为与食物气味有关,而与颜色无关。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为了确保实验只有这一个变量, 应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由于生物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的特性,分析图示推测现象可得出结论:蚂蚁的取食行为与食物的气味有关,即蚂蚁均分布在糖的周围。
11.【答案】D
【解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金龟子受惊吓时就缩起足装死不动、一只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跳舞”将蜜源位置告诉同伴、蚂蚁会成群结队的将食物搬回蚁穴的行为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小猩猩跟着大猩猩摇晃树枝,让枝头的果实落到地上好取食是在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一种后天性行为。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A两个黄鹂鸣翠柳,是求偶行为,故正确;
B泥融飞燕子是指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是筑巢行为,故错误;
C子在巢中望母归,是育雏行为,故正确;
D谁家新燕啄春泥,是筑巢行为,故正确。
13.【答案】D
【解析】用摄像机拍摄狮群的生活、用放大镜观察各种昆虫、用望远镜研究鸟类的飞行,都是在自然状态下借助仪器进行观察,不对动物施加任何外界影响或将影响降低到最小,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弗里施用颜色卡片研究蜜蜂的色觉,对实验对象施加了外界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实验法。
14.【答案】A
【解析】“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采用的是观察法;“探究涡虫对电刺激的反应”“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和“科学家做三刺鱼繁殖期间攻击行为的模拟实验”,都采用的是实验法。
15.【答案】D
【解析】“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尺蠖拟态”“猫捉老鼠”“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鹦鹉学舌”“惊弓之鸟”都是学习行为, 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6.【答案】D
【解析】采集即将孵化的菜青虫的卵孵化后作为实验材料, 不能直接用菜青虫的幼虫, 可避免菜青虫获得学习行为, 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D错误。
17.【答案】D
【解析】社会(群)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大批的青蛙在雨后鸣叫求偶、成群的麻雀飞向麦田觅食麦粒、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这些动物群体内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都不属于社会(群)行为;草原上狼群集体围猎黄羊,群体内具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群)行为。
18.【答案】(1)先天性 学习 遗传物质 学习
(2)多 强 少
(3)呼吸 循环
【解析】(1)小鸟喂鱼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大山雀喝牛奶的行为,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2)蚯蚓走迷宫“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比黑猩猩摘取香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多,说明动物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动物越高等, 学习能力越强, “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3)黑猩猩完成摘取香蕉的动作.不仅要依靠运动系统完成, 还要消耗能量, 能量的获取离不开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密切配合。
19.【答案】 (1)防御 生存 繁衍 (2) (3) (4)社群 (5)适应性 自然选择
【解析】 (1)黄鼬放出臭气,是为了恐吓敌害,掩护自己逃跑,避免伤害,属于防御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繁衍是十分重要的。(2)秋天雁南飞,是受季节影响形成的节律行为。(3)黄鹂筑巢,是鸟类的筑巢行为,属于繁殖行为,雌、雄蛙抱对行为也是繁殖行为。(4)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有明显的组织、分工和等级,大雁飞行时,在头雁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这表明大雁有社群行为。(5)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提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动物要想生存就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动物的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0.【答案】(1)学习(后天学习) (2)A
(3)不同性别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没有差异(或小白鼠的学习能力与性别无关等合理即可)
(4)遗传物质 (5)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吗
(6)相同且适宜 对照
(7)不行;因为长大的菜青虫可能受已经吃过的植物叶片或成长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扰而选择叶片,导致实验失败
【解析】(1)小白鼠通过多次的尝试与错误,能够顺利走出迷宫,说明小白鼠的这种行为是学习(后天学习) 行为。
(2)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或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可信度,要用多只小鼠进行重复实验, 也就是设置重复组。
(3)探究小组的同学准备了年龄、生长情况相同的两只雌、雄小白鼠, 由此作出假设: 不同性别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没有差异或小白鼠的学习能力与性别无关等。
(4)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少得多,这种差异主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5)针对实验二提出的问题是: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吗
(6)对照实验只能存在单一变量, 本实验中的变量是叶片, 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
(7)不能选用长大的菜青虫进行实验, 否则, 长大的菜青虫可能受已经吃过的植物叶片或成长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扰而选择叶片,导致实验失败,不能确定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
(1)学习(后天学习) (2)A
(3)不同性别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没有差异(或小白鼠的学习能力与性别无关等合理即可)
(4)遗传物质 (5)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吗
(6)相同且适宜 对照
(7)不行;因为长大的菜青虫可能受已经吃过的植物叶片或成长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扰而选择叶片,导致实验失败
21.【答案】 (1)先天性行为 (2)遗传物质 (3)社群 (4)观察
【解析】(1)(2)从题干的描述中可知,黄蜂的生殖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3)蜜蜂的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具有社群行为。
(4)小梅是让黄蜂和蜜蜂处于自然状态下,来观察研究它们的行为的,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法。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