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的发展变化
学习目标:
了解聚落的概念及类型
描述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知道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通过读图分析、小组探究等方式、培养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是人们聚居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聚落。
2、早期的聚落大多数分布在地形_________、土壤_________、_________充足、气候_____________、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便利的地区。
3、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_______;在高山、荒漠地区,______________聚落。
4、目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意大利的__________,法国的巴黎塞纳河畔,巴西的巴西利亚中国云南的____________、山西的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等。
二、探究活动
第一模块 乡村和城市
1、结合教材城市和乡村景观图片,比较乡村和城市的差异,填写下列表格内容
房屋 道路情况 商店多少 学校多少 医院多少 有无农田 有无果园 有无鱼塘 人口规模 生产活动
密度 高度
乡村
城市
2、教材87页活动第2题,判断分别是城市还是乡村,并说出判断理由。
第二模块 聚落与环境
3、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原始部落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你觉得下图A、B、C、D四个位置中,从自然环境要素考虑,哪里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4、结合教材90页知识之窗,探讨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民居建筑 建筑特点 气候特点
黄土高原的窑洞
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
因纽特人的冰屋
西亚的村庄
第三模块 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
5、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以阆中的古城为例。
三、课堂小结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资源)
乡村 与环境的关系
聚落 人文环境(交通、文化、经济水平等)
城市 发展与保护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工作的有( )。
A.纺织工业 B.饮食服务业 C.耕作业 D.邮电业
2.下列属于城市聚落景观的有( )。
A.农田 B.牧场 C.池塘 D.高楼
3.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4.聚落比较密集的地方是在( )
A、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B、工农业生产很落后的地区
C、高山地区 D、荒漠地区
5.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
A、聚落密集 B、聚落稀疏 C、建筑物矮小 D、聚落规模小
6.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纽人特别耐寒
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意
7.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能反映当地降水多 B、能反映当地冬暖夏凉
C、能反映当地气候干旱 D、能反映当地经济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