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内容 声音是什么
教学 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量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通过生活体验,初步了解声音在传播中的作用;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 准备 音叉、钢尺、铁架台、棉线乒乓球、铁衣裳架、真空罩、两用打气筒、水、塑料袋、手机.
教 学 过 程 活动内容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创新点
【活动1】: 教师敲音叉、敲桌子产生声音。 【活动2】借助教学工具和学生身边的现有工具感受声音产生的过程. 【活动3】 借助教学工具,感受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产生声音. 【活动4】 设计活动,再次感受声音的产生的条件。 【活动5】练习. 【活动6】 利用衣架,水、手机、抽气筒、真空瓶结合幻灯片设计实验,感知声音的传播。 【活动7】例解和练习. 【活动8】 结合幻灯片,体会声音传播方式. 【活动9】 讲解和体会,声速的问题. 【活动10】 引导学生阅读,知道声音具有能量. 【活动11】课堂小结. 【活动12】 知识拓展,提升升华. 【活动13】课堂练习。 课堂引入: 明朝顾宪成有这样的一句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里的声音我们是可以听得到的,还有一些声音是听不见的,但都可以传递信息或能量。其实人们总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声音是平凡的,又是奇特的。声音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性?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世界. 【提问】:请问你对声音这一现象还存在哪些想问的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又是怎么传入我们耳朵里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不需要速度? 新知学习: (一)声音的产生: 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活动2】: 试一试:纸、橡皮筋、笔帽、水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 比比谁的方法多 谁的方法特别 想一想:①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做一做:讲话时,摸一下自己的喉咙有什么感觉。观察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怎样?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活动3】:议一议,思考一:是不是物体不振动就不产生声音 (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用手捂住音叉,声音立刻停止,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思考二:气体能不能产生声音呢 (向笔帽中吹气可发出声音) 思考三:液体能不能产生声音呢 (晃动水瓶发出声音,把水倒入另一个杯子中也可以发出声音) 【归纳】:1. 、 、 都能 发声; 停止,发声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被称为 。 【活动4】提问: 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但我们并没有看到振动,有没有一种方法把这种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设计方法,把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如图,将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悬挂的乒乓球作用是 . 【例题】: 例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出以下各种不同声音是由哪些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胡琴声、水滴入水声、蚊子嗡嗡声、口琴声 答:胡琴声是弦振动而产生的,水滴入水声是水振动产生的,蚊子嗡嗡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而产生的,口琴声是簧片振动而产生的。 【活动5】练习: 1、通常我们听到的鼓声或锣声,是由鼓面或锣面 产生;悦耳动听的的笛声是靠管里的 振动而产生的;拨动吉他是靠 振动产生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 【提问】: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又是怎样传出的?试一试: 固体能传播声音吗 2.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示例说明了 ; 说明了 . 3、气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4、真空能传声呢 此时研究问题的物理方法? 【活动6】:说明什么? 1.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 2.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3.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 4.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 【实验结论】: 1、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我们把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 2、声音在真空中______ (填“能”或“不能”)传播. 3、声音的传播需要: 4、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① ;② . 【想一想】:听见声音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例题】:1.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主要是靠什么传播的: 耳朵贴在枕头上,可以听到放在枕头下机械手表的“滴嗒”声,是靠传播的; 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是靠 传播的. 2、将正在发声的钟表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钟表的声音逐渐变小,直到听不见声音,由此可推测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 ) (2)耳机播放出的音乐是由手机振动产生的 ( ) (3)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 ) (4)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仍能跟着音乐表演,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 ) (5)气温为15 ℃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 ) (6)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 ) 【练习】 1、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 也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到人耳的。 2、关于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现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使玻璃罩成为真空,则( ) A.电铃停止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B.电铃继续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响亮 D.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三)声音是一波种 【活动8】 1.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称之为声波,声音的实质是一种波,它与水波类似,它是以疏密相间的波动形态向远处传播,传入人耳。 2、声波在向外传播时有可能传递的是信息;也可能传递的是能量。 ①通过交流谈话,人们可以交换信息;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 ② 如利用声能碎石...... 3、回声: (1)回声的定义: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波向外传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回声。 (2)回声的利用:可以用来测距。 【例题】: 1.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 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是由于右边的音叉的振动,在 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声波,从而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声。 【练习】: 1.如图医生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观察母体内的胎儿,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四)声速: 【提问】:在夏天,我们经常会遇见呼雷闪电的天气,此时你是先听雷声呢,还是先看到闪电?说明了什么? 声速: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叫声速。 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测定,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速度约为1500m/s;在钢铁中传播得更快,速度可达5200m/s. 由此可见:V固>V液>V气 【例题】: 例1、一根充满水的长钢管的一端被敲击后,站在钢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几次敲击声? 答: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钢最快,空气最慢,三种介质,钢、水、空气先后把声音传播到另一端,就会使人听到三次敲击声。 例2、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 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s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 经过0.5s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练习】: 1、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发生的 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 2、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m/s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大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和 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五)、声能 【活动10】引入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的节奏晃动。 **声能:声波能使烛焰晃动,表明了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 【例题】: 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泡沫塑料小球会不断地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同时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本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知识拓展】: 1.回答下列问题: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什么作用?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 (填“会”或“不会”)被弹起,乙实验乒乓球 (填“会”或“不会”)被弹起。 2、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已知声速为340m/s,问: (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若鸣笛的同时,船以20m/s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 【课堂作业】: 1.下列是小明列举的实验与事例,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吹响笛子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C.人们先听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笔,把钟敲响后,将纸从笔尖拖过,在纸上被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2.一个小孩吹气球,由于用力过猛,“啪”的一声气球吹破了,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C.吹气时球内气体振动发生的响声 D.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3.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手指 B.弦柱 C.空气 D.琴弦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生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5.《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它们的声源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 6.陕西安康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______ 产生的;鼓声通过 ______ 传到观众处。 7.根据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两条。你获得的信息:
① ______ ② ______ 7.根据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两条。你获得的信息:
① ______ ② ______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 s-1) 空气(15℃)340海水(25℃)1531空气(25℃)346铜(棒)3750软木500大理石3810煤油(25℃)1324铅(棒)5000蒸馏水(25℃)1497铁(棒)5200
8.人而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0.1秒,由此可见,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距离障碍物至少多远? 【活动1】引发学生注意,进入课堂,思考问题. 【活动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欲望,感受声音产生的过程. 【活动3】说明不管什么状态的物质,只要振动都能产生声音,增强认识声音产生声音的状态物质. 【活动4】 用图文并茂和亲自观察,探究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活动5】体现讲练结合,学以致用。 【活动6】用实验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真空不能传声的研究方法和结论. 【活动7】 讲练结合,学以致用。 【活动8】 采用类比的方法,感知声音的传播过程. 【活动9】 讲解和体会,感知声音的传播也需要时间。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同。 【活动10】 引导学生阅读,知道声音具有能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活动11】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整体认知学习内容,形成系统化。 【活动12】 体会知识的延展. 【活动13】 体会知识的应用,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板书 设计 声音的产生: 设计实验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 ; 、 、 都可做为传声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的传播形式: 以波的形式传播.传播过程中能传播 ,也可传播 . 回声: 声速: 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 回声的利用(测距); 5.声音具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