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走进科学实验室

文档属性

名称 1.2走进科学实验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9-12 16:28:21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科学入门第二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自然中的神奇 自然界有太多的神奇现象,但我们往往不可能亲临其境去探究,科学实验室就是我们的最好去处。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室能人为地控制自然条件,排除干扰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你观察到了什么?化学实验室水槽与垃圾瓶开关,插座与抹布药品器材物理实验室
实验室内有大量可供我们做实验时使用的仪器和试剂。实验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它们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物理用、化学用和生物用等实验用途有序存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位置供实验时选用。二、认识实验室仪器试管:
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试管架:放置试管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多在加热试管时使用烧杯:盛放物体,可以用来加热(需垫石棉网)酒精灯:对物体进行加热玻璃棒:
搅拌,引流,转移,蘸取 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放大镜:观察肉眼可见的微小物体显微镜:观察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物体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固体托盘天平和砝码:
测量物体质量 电压表:
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电流表: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秒表(停表):
用于测量时间分子模型:
观察分子的微观结构体积测量仪器量筒量杯学校实验室的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____,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_____,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_。酒精灯药匙滴管试管玻璃棒当堂训练当堂训练
1. 许多科学发现和重大发明都是从实验室得来的,由此说明实验室的作用是( )
A. 科学探究的基础 B. 重大发明的基地
C. 科学发现的起源地 D. 提供观察物理现象的基地
2. 在实验室中,小明要测量一水杯的体积和质量,他要用到的测量仪器为( )
A. 刻度尺、秒表 B. 千分尺、天平
C. 量筒、天平 D. 量筒、弹簧测力计 AC仔细阅读书本P8~9页:实验室的安全以及实验室安全守则,然后讲讲在实验室中该注意点什么?自主学习你认识这些标志吗?假如你在实验室中遇到了意外伤害事故你会怎么做?用大量冷水
冲洗受伤处
烧伤或烫伤
被化学试
剂灼伤
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如果意外伤害较严重,则应在老师指导下及时去医务室或医院;如果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必须有序撤离并报火警119。读图从图中找出哪些同学的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手拿试管加热,烫伤在实验室中吃东西随意闻药品气味不认真听讲和实验倒翻的液体不处理,用手移动正在加热的仪器药品的取用实验活动1、滴管的使用
2、酒精灯的使用
3、放大镜的使用书本P11页作业:1、书本12页课后练习1-4题;
2、作业本第2节;
3、复习第2节《走近科学实验室》;
4、预习第3节《科学观察》,并且动手做一下书本17页的“鸡蛋放在溶液里的实验”,下节课汇报成果。胶头滴管胶头滴管的主要用途:
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分为两种:普通胶头滴管和滴瓶上的胶头滴管(滴瓶上的胶头滴管同时起到瓶塞的作用)。1、吸取液体的方法:
第一步:在试剂瓶外挤出胶头滴管
中的空气;
第二步:伸入试剂瓶内吸取液体。
(外挤内吸)
2、胶头滴管不能交叉吸取液体。
即吸取一种试剂后,需洗净后才能吸取另一种试剂(防止液体互相混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滴加液体的方法:
①将胶头滴管竖直悬于, 试管口的正上方。
②不能将试管倾斜滴加。
③不能伸入试管内。
④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4、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倒放。
5、试剂瓶上的滴管不需要洗涤,
要专管专用,不能张冠李戴。
6、常识:20滴水的体积约为1ml。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酒精灯酒精灯的结构:
酒精灯是一种以酒精为燃料,用于加热的仪器。主要由灯体、灯芯、灯帽三大部分组成。 酒精灯的火焰由外向内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酒精灯的火焰1、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不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4 。
2、添加酒精时,用漏斗添加酒精。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
添加酒精。
4、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5、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6、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
另一个酒精灯
7、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
切不可用嘴吹灭。
8、加热时玻璃仪器不要与酒精灯
的灯芯接触。
9、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应先擦干
仪器外壁的水珠。
10、如果碰倒酒精灯并导致燃烧,
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放大镜镜柄镜片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 方法一: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实验室事故的处理方法——仅供参考
(1)创伤:伤处不能用手抚摸,也不能用水洗涤。若是玻璃创伤,应先把碎玻璃从伤处挑出。轻伤可涂以紫药水(或红汞、碘酒),必要时撤些消炎粉或敷些消炎膏, 用绷带包扎。 (2)烫伤:不要用冷水洗涤伤处。伤处皮肤未破时,可涂擦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用碳酸氢钠粉调成糊状敷于伤处,也可抹獾油或烫伤膏;如果伤处皮肤己破,可涂些紫药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 (3)受酸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洗,最后再用水冲洗。如果酸液溅入眼内,用大量水冲洗后,送校医院诊治。 (4)受碱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如果碱溅入眼中,用硼酸溶液洗。 (5)受溴腐蚀致伤:用苯或甘油洗濯伤口,再用水洗。 (6)受磷灼伤:用1%硝酸银,5%硫酸铜或浓高锰酸钾溶液洗濯伤口,然后包扎。 (7)吸入刺激性或有毒气体:吸入氯气、氯化氢气体时,可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气使之解毒。吸入硫化氢或一氧化碳气体而感不适时,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但应注意氯气、溴中毒不可进行人工呼吸,一氧化碳中毒不可施用兴奋剂。 (8)毒物进入口内:将5—10m1稀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水中,内服后,用手指伸入咽喉部,促使呕吐,吐出毒物,然后立即送医院。 (9)触电: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10)??起火:起火后,要立即一面灭火,一面防止火势蔓延(如采取切断电源,移走易燃药品等措施)。灭火的方法要针对起因选用合适的方法。一殷的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火砂子覆盖燃烧物,即可灭火。火势大时可用泡沫灭火器。但电器设备所引起的火灾,只能使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以免触电。实验人员衣服着火时,切勿惊慌乱跑,赶快脱下衣服,或用石棉布覆盖着火处。 (11)??伤势较重者,应立即送医院。
第二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例子体会观察的局限性,需要借助仪器
重点:1.认识常见的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难点: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过程方法: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试管; 烧杯;酒精灯;托盘天平;量筒;试管夹;胶头滴管;玻璃棒。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
  2.实验室里的仪器
  教师:利用图 ,介绍仪器的名称、用途,并演示其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观察器材,熟悉各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
  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 
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等。  
酒精灯:使物质加热的工具。
  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  
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
  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
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的仪器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
  强调:各种工具和仪器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的,但是每一工具和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因此,同学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二.实验室的安全。
教师讲述: 实验前,做好预习和实验准备工作,检查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全。 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应先经教师允许。绝对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不能用湿手接插实验室电源,不能用小刀、螺丝刀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品尝药品,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招气入鼻法)。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实验室剩余药品既不放回原瓶,也不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实验中必须保持肃静,不准大声喧哗,不得到处乱走。 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也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使用浓酸、浓碱等强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等被腐蚀。实验完毕要洗手。
3.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1)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抹布盖灭。
(2)若不慎烫伤,用药棉浸75%的酒精轻涂伤处。
(3)若被化学物质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
板书设计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
一、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二、实验室里的仪器:
试管架、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药匙、玻璃棒、停表、电压表、电流表、天平和砝码、显微镜
三、实验室里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