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复习
导 航 设 计
【目标清单】 1、记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础知识。 2、会:运用透镜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 透镜 1、透镜的分类 区分方法凸透镜凹透镜
2、光路图中标出关于透镜特殊点(光心、焦点)、特殊线(主光轴)及特殊距离(焦距)的位置。 3、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⑴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 射出。因而利用凸透镜能得到平行光。⑵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 ⑶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 点。 4、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⑴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被折射后平行于 射出。 因而利用凹透镜能得到平行光。 ⑵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 点。 ⑶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正倒大小虚实u>2fu=2f2f>u>fu=fu<f
当成实像时,物近像 像变 ,物 像 像变小。 当成虚像时,物近像 像变 ,物 像 像变小。 三、眼睛与眼镜: 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 、 的 像。 2、近视眼的成因 ,近视眼要用____镜来矫正。 3、远视眼的成因 ,远视眼要用____镜来矫正。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1、物镜是 ,目镜是 。 2、显微镜由两个 镜组成,其工作原理:被观察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_____________,通过物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______________,通过目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经过两次放大,可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 3、望远镜由两个 镜组成,其工作原理:远处的物体经物镜成____________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____________,再通过目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实质是拉近被观察的远处物体,扩大视角,从而看到远处物体。 4、视角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 典型例题 1.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
cm
)2.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如图,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4. 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火种,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 ;“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其 位置。 5.有下列几种常见的镜子:A. 平面镜,B. 凹面镜,C. 凸面镜,D. 凸透镜,E. 凹透镜。其中发生光的反射的是 ;发生光的折射是 ;能会聚光的是 ;能发散光的是 。(填字母代号) 6.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天体照片,哈勃空间望远镜安置在 外,以避免 干扰。 如图所示,S为蜡烛,S′为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请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画图确定并标出凸透镜光心O点的位置及两侧焦点F的位置。 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 ) 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根据光的传播光路,在下图中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镜。 10.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 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2》复习
导 航 设 计
【目标清单】 1.掌握凸透镜成像实验:②实验仪器的调节;③焦距的测量;④实验操作;⑤实验现象及应用;⑥再次得到清晰像的操作;优化实验 2.会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环境选择 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较亮”“较暗”) 一些。 2.器材组装及调节 (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目的是 。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中心的 (选填“上”或“下”)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合理的操作是 。 3.器材选择 实验中,小组同学不用蜡烛,而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写出一条即可) 4.实验操作: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原因有: ; ; ③ 。 5.实验结论 要求:不借助光路,画出物体在不同位置上像的大致位置,成像特点。 典型例题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其焦距为 cm。 图乙是小梦某次实验时的情景,烛焰在光屏上能呈现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 5 cm 刻度处,则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且像的大小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 (3)若将蜡烛移至图乙中距凸透镜8 cm处,此时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为了观察此时成像特点,接下来的操作是 ;小梦将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看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图乙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梦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某一位置时,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镜片为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5)实验中成清晰实像后,将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成清晰的像,支持你观点的依据是 。 (6)在图乙实验中,小梦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一半,发现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形成烛焰完整的像,与原像相比所成的像会 。 (7)小梦小组接着选取了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进行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小梦小组选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在图乙实验中,小梦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较小的另一个凸透镜 ,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 (8)右图是同组的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另一块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物距为20 cm时的成像的特点可以应用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 或“放大镜”)。 (9)同组的小亮认为: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但像与物是上下颠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法帮助小亮验证他的观点: 。 2. 实践活动中,小明用焦距可调的数码相机拍出两张如甲、乙两图所示的永祚寺双塔的照片,小红看了这两张照片后对小明说:“乙图照片一定是你调大焦距后拍出的。”小红的说法 (选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正确,依据是 。 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前约1 m的位 置, 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2 m C.“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 要使所成的像变小,可以远离摄像头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调节右侧的光屏直到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接着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清晰实像,如图乙所示;最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60cm处,发现光屏上的像模糊不清。请解答: 该凸透镜的焦距f= cm; 图乙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的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 晰实像,这个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 ; 凸透镜移到60cm处的成像情况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相似。 5.小明有三块厚薄不同但口径相同的玻璃凸透镜,他想用会聚能力最强的一块制作“太 阳能火柴”会聚太阳光,点燃干木柴。请你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实验帮他找出会聚能力最强的一块凸透镜。 实验器材: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