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复习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课标
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知道基督教的传播,
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世纪
巴勒斯坦地区(亚洲)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4世纪末,成为罗马国教,促进基督教的传播。
时间:
创始人:
传播:
一、基督教的兴起
耶稣
地点:
教义:
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2)建立时间:
(3)建立者:
481年
克洛维
法兰克王国
二、法兰克王国
(1)思想上: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2)政治上:保留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国有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亲兵和官吏,获得广泛支持。
(3)对外政策:不断扩张。
克洛维巩固统治的措施:
把土地赐给部下
(无偿)
有条件的赏赐
改革
国王
部下
土地
效忠
(封建领主)
土地
效忠
臣下
赐地的人:封君
接受封地的人:封臣
封君与封臣关系
查理·马特改革
三、封君与封臣
改革前
改革后
无偿的赏赐
有条件的封赏
封君
封臣
封君与封臣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欧洲中世纪谚语
1.义务
2.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3.概括封君、封臣关系的特点。
义务
封君
封臣
效忠、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给与土地、提供保护等
土地的封赐
等级森严,权力和义务交织,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封君与封臣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查理·马特改革》
在西欧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等级性
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
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
中世纪欧洲最伟大的君主之一,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神圣罗马帝国奠基人,建立了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查理曼帝国。他在行政、司法、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都有杰出建树,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他引入了欧洲文明,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
四、查理曼帝国
查理加冕
公元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查理大帝
或
查理曼
查理的统治措施
①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
②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人民要交“十一税(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
作用:
教会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
814年,
查理曼去世后,
帝国走向分裂。
帝国分裂
查理曼大帝病逝后不久,帝国陷入混战之中,父子相争、兄弟相残,最终,查理曼三个孙子和解,正式瓜分帝国。
西欧庄园
课标
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西欧庄园
形成:
9世纪开始流行,大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概况
性质:
庄园法庭:
(司法权)
居民:
土地:
领主的“自营地”
佃户的“份地”
“共用地”——林地、荒地等
耕地
主持:
特点:
审判依据:
作用:
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维护领主的利益
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特权
惩罚手段: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领主或他的管家
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没有固定的开庭时间和地点
习惯法或村法
罚金(归领主)
课标
知道西区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西欧城市的复苏与新兴城市的兴起(10世纪)
(一).城市的重新兴起
①农业技术提高
②农业剩余产品增加;
③商业贸易发展;
④人口增长。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1.原因:
意大利的威尼斯
2、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① 时间:
10世纪
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法兰西的巴黎、
英格兰的伦敦等。
交通便利、规模较小
② 代表:
③ 特点:
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如同“中世纪的花朵”到处开放。
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渡口、港湾、城堡、寺院,甚至交叉路口等地。
2、城市自治
① 手段:
② 类型:
③ 形式: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取得“特许状”
自由城市
自治城市
法国琅城
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和国王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
主教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又要重新统治琅城
1112年,愤怒的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主教。国王派军队镇压,琅城居民坚持斗争
1128年路易六世被迫同意琅城实行自治
法国琅城起义
城市类型
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1、自由城市
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2、自治城市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基本居民:
手工工匠、商人
手工业者
商人
2、身份获得:
3、生产生活:
农奴 市民
从事小商品生产
专事商业和贸易
居民的来源
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1、手工工匠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2、商人
他们都是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
4、市民阶级形成:
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
市民阶层
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银行家
早期资产阶级
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阶级条件
1、背景:
三、大学的兴起
经济的发展;
许多希腊、罗马文化的古典著作在西欧传播、
阿拉伯文化也传入西欧;
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
2、类型:
教会学校、教师私人兴办的学校
大学的发展:
①12世纪,巴黎出现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巴黎大学
①免赋税特权
②司法特权
③教育自主权
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
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
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3、大学的特权:
牛津大学默顿学院
4、课程:
5、对课程的评价:
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基础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
专业课程:法学、医学、神学
6、对大学的评价: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的兴起
“大学”一词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大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团体,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西欧早期的大学有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等。意大利北部博洛尼亚大学,是以学生组成的社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团得到教会的支持,掌握了学校的管理权,负责任免教师,监督教学计划。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和学位的授予,则由资深教授掌控。
知识拓展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拜占廷帝国和
查士丁尼法典
课标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
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东罗马帝国
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帝国
一、拜占庭帝国由来
地理位置优越
经济比较活跃,
社会比较稳定。
拜占庭帝国强盛的原因
④统治者查士丁尼的卓越才能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查士丁尼法典》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查士丁尼及其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内容
《罗马民法大全》
局限性:
积极影响:
地位:
仍然承认奴隶制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约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罗马民法大全》—评价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史料研读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颁布法律的目的是什么呢?
阿拉伯人入侵
7C
不断被外族蚕食
9C
11C
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
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奥斯曼土耳其不断进攻
14世纪初
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1453年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思考:偌大一个帝国为什么会灭亡?
西 班 牙
小 亚 细 亚
意
大
利
利
比
亚
埃
及
叙利亚
巴勒斯坦
君士坦丁堡(拜占庭)
亚
得
里
亚
海
爱
琴
海
黑
海
中
海
地
拜 占 庭 帝 国
奥 斯 曼 帝 国
欧
洲
亚
洲
非
洲
6世纪中期的拜占庭帝国疆域
1451年拜占庭帝国疆域
1451年奥斯曼帝国疆域
1453年
1、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对基督教、古希腊罗马、和东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独特的拜占庭文化
2、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精神营养
对东欧文化影响巨大
三、拜占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