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9 08:5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读《朝花夕拾》
识鲁迅其人
早上的花到了晚上才拾起
童年的故事到了中年再来回顾
《朝花夕拾》记载了鲁迅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
让我们共同翻开《朝花夕拾》这本书,了解鲁迅这个人
导语
何谓“朝花夕拾”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野草》。
作者
遇见鲁迅
作者
遇见鲁迅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背景
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学习目标
1. 借助资料,了解作者;浏览目录,合理规划,了解主要内容。
2.跳读作品,梳理人物和事件线索,串联整本书内容,挖掘有趣内容,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3.学习细读批注,赏析人物描写、修辞手法等,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旨。
孝感名字的由来
孝感原名“孝昌”,是根据当地孝子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也因“孝昌”之名犯了庄宗祖父名讳,于是改“孝昌”为“孝感”,“孝感”因此得名。
《二十四孝图》
从古至今,孝道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传承这样的优秀传统。“二十四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今天我们就从鲁迅的《二十四孝图》开始,走进鲁迅。
晨露:每天读一篇文章,做一篇读书笔记。
朝花:每天由6人小组进行故事播报。
第一阶段 粗读概览
要求
1.每天进行故事播报,听读过程中,初步了解和感知鲁迅的童年生活;
2.指导学生进行提要式阅读,掌握对文章关键部分做概括和梳理的方法,粗读概览,厚书薄读。
1.《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及原因。
2.《阿长与<山海经>》——怀念长妈妈。
3.《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4.《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对儿童的压制和摧残。5.《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童年生活的有趣与读书生活的乏味。
7.《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的实质。
8.《琐记》——描写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
9.《藤野先生》——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
10.《范爱农》——写一个潦倒一生同乡好友的故事。
第一阶段 粗读概览
细读:细读探究经典作品中有趣的人物。
深解: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组织语言描述相应人物的典型特点。
第二阶段 细读深解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阅读后,每个人分别选取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自己组织语言描述人物的典型特点;
2.另一同学猜测前一位同学所叙述的人物。
1.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2.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3.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4.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表达对父亲的深爱。
5.陈莲河——绍兴城的“名医”,道貌岸然。
6.衍太太——灵魂卑琐,虚伪,自私奸猾。
第二阶段 细读深解
品读:指导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典型故事片段,演绎课本剧,品读学习书中的描写手法、写作手法;
深解:体会语言精妙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三阶段 品读体会
要求
1.演绎“雪地捕鸟”等课本剧,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孩童时期的作者捕鸟的乐趣。
2.针对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等进行品读批注。
第三阶段 品读体会
【课本剧示例1】《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儿时父亲治病的情景。指导学生学习小组可通过阅读后演绎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从而深入体会父亲被江湖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这篇文章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批注示例1】《五猖会》“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批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诵读的声音比作深秋的蟋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所背诵内容的枯燥,表现了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束缚。
夕拾落花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3.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时,多用反讽手法。
4.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及贴切的人物描写方法。
用心品读,细心捡拾——文中写作宝典之落花
研读: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继续深入阅读文章;
探究:分析主题,探究作者有趣的精神世界,总结鲁迅精神。
第四阶段 研读探究
要求
1. 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重点篇章,关键句段。
2.小组讨论,分析主题,探究作者有趣的精神世界,总结鲁迅精神。
第四阶段 研读探究
【批注示例1】第14页《阿长与<山海经>》“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批注】“渴慕”写出“我”对《山海经》的喜爱,表现“我”对更广阔、更丰富、更生动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批注示例2】第20页“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批注】表现鲁迅先生对“老莱娱亲”的厌恶。
余香满怀
那个俯身拾起一朵落花的人,该是个浪漫有趣的人吧;那个隔着岁月烟尘和战斗硝烟,还能欣然拾起一朵落花的人,该是个笑看风云、内心柔软的人吧;
那个肯把童年趣事翻晒出来,恰似一束带露的朝花的人,该是个童心未泯的人吧;
那个让人在笑声里回味和思考,翻开断砖按斑蝥的人,该是个齐聚情趣、学问、智慧与爱国情的人吧。
是啊,这就是鲁迅,《朝花夕拾》里的那些人儿、那些事儿、那些花儿,正是鲁迅精神的写照
再次研读,悉心探究——作者精气神儿之余香
忆读:指导学生自选所学的阅读方式忆读本书内容,继续深入阅读文章;
思悟:联系生活实际,写写读书感悟,做一份手抄报。
第五阶段 忆读思悟
要求
1.指导学生回忆书中所有的美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带入情感体验,读出自己;
2.写写读书感悟,做一份手抄报。
小结
浅拾落花,我们认真阅读,细致探究了《朝花夕拾》中有趣的人、事、灵魂,参加了故事播报、猜谜、批注细读、课本剧表演等活动,逐步生成阅读整本书的期待,消除了与经典的隔膜,徜徉在文字中,感悟鲁迅灵魂的芬芳。
阅读《朝花夕拾》,完成读书感悟或阅读手抄报。
作业
可以是:
赏花瞬间那温暖亲情的聚焦
可以是:
不经意间发现朝花带露的欣喜
可以是:
含英咀华,仔细阅读《朝花夕拾》的心灵触动……
可以是:
童年趣事小片段……
可以是:
这次消除与经典隔膜的探趣之旅……
读《朝花夕拾》,识鲁迅其人
1.晨露朝花,我讲你听——读书播报
2.芬芳沁脾,我说你猜——经典人物
3.夕拾落花,我演你看——课本剧表演
4.余香满怀,我思你悟——探究感悟
5.飘瓣盈空,我忆你写——读书感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