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九上语文同步高效课件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导入新课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下此词。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新中国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同志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雪》。此词作于1936年2月,此时的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后,又面临日寇铁蹄肆虐国土。毛泽东同志当时正在陕西清涧袁家沟,准备率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 开赴抗日前线,而对茫茫雪景,他豪情满怀,指点江山,俯仰古今,挥笔写下此词。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初读诗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 雪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点明所写内容。
沁园春 莽莽 素裹
妖娆 稍逊 分外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qìn
ráo
hán
mǎng
guǒ
xùn
fèn
shǔ
字词正音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诵读上阕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上阕:描绘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品读上阕
这句话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内容上,是北方壮观雪景的概貌图;结构上,总领下文,为分写雪景作铺垫。
这句话给你怎样的感受?在文中起何作用?
上阕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景物?分别运用哪些方法来写景?
望
长城
黄河
群山
高原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惟余”体现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
“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用了夸张的修辞。描绘了白雪覆盖范围之广,黄河结冰的壮观景象。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句话中的“惟余”和“顿失”给你怎样的感受?
这样写群山和雪原,化静为动,形象地展现了群山的曲折,高原的雄浑,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具有雄心勃勃的气概。
山、原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欲与天公试比高”中的“欲”字有何妙处?
“欲”是“想要”的意思,这里是将山、原拟人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不服输的竞争气势。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与前面几句在写景上有何不同?
这三句是虚景,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红日、白雪、群山、雪原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诵读下阕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品读下阕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描绘自然过渡到评点历史帝王。
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成吉思汗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作者是如何评价这些帝王的?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用“惜”字评价历代英雄人物,纵论历史,有何深意?
“惜”中含褒:
肯定秦始皇等人是英雄人物,具有雄才大略。
“惜”中有贬:
委婉批评这些历史英雄重武治,不擅文治,在政治、
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有所欠缺。
“惜”中寓意:
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新的风流人物正在而且必将创造出空前伟大的业绩。这里的风流人物,是指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结构梳理
上阕咏雪
总写北国雪景
实写北国雪景
想象晴日雪景
意境壮阔
动静结合
壮丽多姿
热爱祖国山河
歌颂今朝英雄
下阕抒怀
评古:短于文治
颂今:风流人物
寓情于议
课堂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是阅读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是孟子提出的:“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下》)意思是读书必须了解作者的为人,研究其所处的时代。在鉴赏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尽量利用现存的文献资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
拓展延伸
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
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者的生平等与作品联的基本原则系起来,这样有利于读者更深刻、更透彻地全面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
知人
论世
“知人论世”
的基本原则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赏析]
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和战友们对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与《沁园春·雪》一词可谓异曲同工。
本课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北国雪景的美。请你也运用这一手法描绘一处景物。
[写作指导]
①从细处着眼,既要观察静态时事物的情态,也要观察动态时事物的情态,把两者结合起来,突出事物的整体感、生动性。
②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自己独特的感悟融汇其中,创造独特的效果。
③恰当运用想象、联想。
一课一得
[写作示范]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凝神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静态描写
比喻
动态描写
拟人
本文阅读考点
重要修辞手法
描绘诗歌画面
比喻 拟人 互文
本文考点回顾
赏析诗歌语言
重要写作技法
动静结合
课后作业
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你可能感慨万千,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见到的冰雪景观。(200字左右)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