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31 10:1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目录
历史解释
法治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法治建设就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表现在三个方面,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大力普法。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精神文明建设主要表现在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开始
1.初创(20世纪50年代)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承前启后的发展环节,这一阶段的政治制度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方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历史上,这一时期的政权组成比较接近于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另一方面,这一阶段的政治制度已经开始显示,在政权建设的形式上更多地采用苏联模式的而不是西方民主的形式。例如把检察机关从行政部门独立出来,与审判机关并列,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意义:
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
(3)意义
2.破坏(文革时期)
四人帮 ——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罪魁祸首
3.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后)
(1)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2)1982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
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十五大报告
“法制”和“法治”有什么区别?
4.依法治国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法律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
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一字之改重大意义在于:目标更明确,从重视制度建设→既重视制度,又重视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
阶段 内容 意义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
《婚姻法》、《土地改革法》、《宪法》、《组织法》
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基础
修改《宪法》、《刑法》、《诉讼法》、《企业法》《合同法》
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
“法治国家”、“尊保人权”入宪
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宪法修正案》反恐怖主义法、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中.民法典》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949年
《共同纲领》、《政府组织法》、《协商会议组织法》
开始法治建设历程
特征①:宪法主体
特征②:曲折发展
特征③:与时俱进
特征④:以人为本
特征⑤:注重实践
根本特征:中国特色
特征⑥:继承发展
小结
对点训练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的一幅宣传画《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该作品
A.宣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肃清了中国延续千年的封建礼教
C.体现了对男女平等权的尊重 D.落实了“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
对点训练2.(2022·江苏·高三开学考)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活动与纠纷越来越频繁,客观上迫切需要一部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法律。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编纂《民法典》作为重要的立法任务,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的出台
A.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全建立 B.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依法治国
C.发展了我国新时期的基本政治制度 D.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
C
D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雷锋
时传祥
焦裕禄
王进喜
孟泰
①背景: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
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个人。
②影响:
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
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
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李四光
华罗庚
2.改革开放后
① 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
2.改革开放后的精神文明建设
② 20世纪90年代:开展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
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2.改革开放后
材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2001年,中共中央在总结以往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③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
爱国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88年6月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2011年3月,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9月25日,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
中国地球物理学家。1975年参加工作。2009年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2019年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对点训练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时代精神是指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面临着物质困乏、百废待兴的困难局面,这样的时代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下列项中,符合这一时代内涵的精神是
A.挽救危机、求亡图存 B.艰苦奋斗、发奋图强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D.引领时代、开拓进取
对点训练4.(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暑主席令,决定投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助章”,投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藏“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称号。这一决定( )
丰富了新时代特色理论体系
对精神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
C.利于中国快速战胜重大疾病
D.全面提升了公民的道德素质
B
B
课堂小结
法制
进程
精神
文明
1949
共同纲领
1954
五四宪法
1966
1976
造文革破坏
1980
五讲
四美
三热爱
1990
爱国
主义
教育
1997
依法
治国
八二
宪法
2001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
《公民道德建
设实施纲要》
2004
2010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体系
20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修正案
2020
民法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