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师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近年本课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选择题
1.(2022重庆中考A卷11.)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水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
2.(2022达州中考7.)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多因公务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 )
A.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B. 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3.(2022陕西中考7.)下列两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C )
A. 国防力量的壮大 B. 教育事业的繁荣
C. 社会生活的变迁 D. 民族关系的和睦
4.(2022赤峰中考13.) 观察下面图片,分析城乡变化原因( C )
A.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C.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5.(2022河南中考14.)近年来,“直播带货”“线上拼单”等热词频出,这表明我国商业领域( C )
A. 销售渠道单一 B. 物资供应充沛 C. 信息技术发展 D. 市场监管规范
6.(2022海南中考10.)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C )
A. 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 B. 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 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D. 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7.(2022贺州中考14 .) 目前,贺州市一些县区农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纷纷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自己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这反映了计算机网络( A )
A. 极大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 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C. 尚未影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D. 使网络销售完全取代市场销售
8.(2022广东中考 21.)如图。伴随高速铁路的开通,“半小时”“一小时”城市圈形成。这一成就( C )
A. 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B. 实现军备更新换代
C. 加速区域协调发展 D. 促进了西部大开发
9.(2022宁波中考8.)如图是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它反映了我国( B )
①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 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 ④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2021眉山市8.)春节联欢晚会是赞助商竞争舞台。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这反映了( C )
A. 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B. 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C. 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 D.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1.(2021山西省9.)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A )
A. 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 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 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12.(2021江西省15.) 下图反映了( C )
A. 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B. 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C. 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D. 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13.(2021苏州市11.)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C )
A.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B.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变化
14.(2021衡阳市13.)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B )
A. 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B. 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 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15. (2019黄石10 .)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D )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16. (2019福建19 .)表1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表1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A )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17.(2019株洲10 .)2016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D )
A.用微信支付 B.穿现代服装 C.住小洋楼 D.用粮票买米
二.非选择题
1.(2019昆明29 .)(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奋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
——据部编教材、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3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图4“铁人”、图5“两弹一星”元勋分别是谁
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4分)
材料三
1978年至2017年,我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7640万人,年均增加961万人。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
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部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3分)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认识。(3分)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
(2)王进喜,邓稼先。艰苦奋斗精神。
(3)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住房条件持续改善。
(4)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的政策等。(言之有理即可)
2.(2018临沂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6分)
(2)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和“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各是什么 实现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确保哪一政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6分)
【答案】(1)邓小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衣着色彩艳丽,样式丰富多彩,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房子变的更加宽敞,轿车走进千家万户等。
(2)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生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近年本课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选择题
1.(2022重庆中考A卷11.)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水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
2.(2022达州中考7.)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多因公务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B. 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3.(2022陕西中考7.)下列两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国防力量的壮大 B. 教育事业的繁荣
C. 社会生活的变迁 D. 民族关系的和睦
4.(2022赤峰中考13.) 观察下面图片,分析城乡变化原因( )
A.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C.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5.(2022河南中考14.)近年来,“直播带货”“线上拼单”等热词频出,这表明我国商业领域( )
A. 销售渠道单一 B. 物资供应充沛 C. 信息技术发展 D. 市场监管规范
6.(2022海南中考10.)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
A. 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 B. 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 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D. 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7.(2022贺州中考14 .) 目前,贺州市一些县区农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纷纷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自己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这反映了计算机网络( )
A. 极大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 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C. 尚未影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D. 使网络销售完全取代市场销售
8.(2022广东中考 21.)如图。伴随高速铁路的开通,“半小时”“一小时”城市圈形成。这一成就( )
A. 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B. 实现军备更新换代
C. 加速区域协调发展 D. 促进了西部大开发
9.(2022宁波中考8.)如图是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它反映了我国( )
①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 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 ④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2021眉山市8.)春节联欢晚会是赞助商竞争舞台。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这反映了( )
A. 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B. 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C. 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 D.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1.(2021山西省9.)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 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 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 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12.(2021江西省15.) 下图反映了( )
A. 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B. 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C. 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D. 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13.(2021苏州市11.)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
A.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B.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变化
14.(2021衡阳市13.)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A. 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B. 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 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15. (2019黄石10 .)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16. (2019福建19 .)表1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表1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17.(2019株洲10 .)2016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
A.用微信支付 B.穿现代服装 C.住小洋楼 D.用粮票买米
二.非选择题
1.(2019昆明29 .)(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奋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
——据部编教材、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3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图4“铁人”、图5“两弹一星”元勋分别是谁
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4分)
材料三
1978年至2017年,我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7640万人,年均增加961万人。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
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部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3分)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认识。(3分)
2.(2018临沂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6分)
(2)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和“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各是什么 实现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确保哪一政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