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2022—2018年中考真题按课汇编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试卷(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2022—2018年中考真题按课汇编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试卷(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8 10:39: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师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近年本课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选择题
1.(2022毕节市中考7.)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同步发展。材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的完成( A )
A. 改善了人民生活 B. 完善了工业布局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忽视了经济规律
2.(2022沈阳中考7.)辽宁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6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架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7月20日,我国最大的一座炼炉——鞍钢九号高炉,练出第一炉钢水。与上述成就相关的是( B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建立经济特区
3.(2022温州中考4.)据图可知,“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C )
A. 发展中国外交事业 B. 完成土地改革
C.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 推进改革开放
4.(2022昆明中考16.)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巨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是(C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5.(2022建设兵团中考11.)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鞍钢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发明和改进了“万能工具胎”,一年完成三年的劳动定额。这一时期出现了“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的口号。材料反映的精神内涵是( C )
A. 乐于助人 B. 严守纪律 C. 忘我奉献 D. 生命至上
6.(2022遂宁中考8.)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同时,奠定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的根本政治制度也确立了,它是( A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D.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7.(2022临沂中考15.)下图所反映的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的。该计划实施的历史意义是( C )
A. 集中主要的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大多数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C. 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
8.(2022东营中考15)下列哪一语句反映的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B)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
9.(2022赤峰中考10.)《人民日报》1954年1月25日文:“中央、华北和北京各机关选民投票的队伍中,充溢着格外热烈的气氛。好多单位的首长们和住地选区的选民们一起参加投票。”材料说明( D )
A. 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显著 B.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完备
C. 制定宪法是建国初期的首要任务 D. 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
10.(2022泰州中考12.)下图为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C )
A. 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 B. 土地改革后农民支持工业的决心
C. 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建设祖国的热情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人的愿望
11.(2022邵阳中考13.)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保障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C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12.(2022齐齐哈尔中考19.)我国取得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巨大建设成就,得益于( B )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西部大开发 D. 自贸区的成立
13.(2022牡丹江、鸡西中考16.)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B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 D.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14.(2022北部湾经济区中考11 .)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说:“(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实行了(B )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三大改造 D. 改革开放
15.(2022荆州中考7.)195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选举法》。该《选举法》的颁布实施(B)
A. 宣告了三大改造的完成 B. 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
C. 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D. 标志着工业化建设开始
16.(2021株洲市10.)从1953年到2021年,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一幅治国蓝图。如图中属于“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的是( C )
A.港珠澳大桥 B.青藏铁路 C.武汉长江大桥 D.天问一号
17.(2021河池市10.) 识读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以下这组图片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A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对外开放政策
18.(2021重庆A卷10.)下列图片所示建设成就,反映我国( B )
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A.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开启了国企改革的新历程 D.形成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19.(2021赤峰市9.)下表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 A )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长率(%)
钢铁(万吨) 185 535 296
生铁(万吨) 193 594 208
粮(万吨) 16392 19505 19
A.“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B.“大跃进”成就突出
C.人民公社化成就突出 D.改革开放成就突出
20.(2021鄂州市5.)下图反映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与该会议相关的史实是( A )
A.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制定了“一五”计划
C. 会后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 通过了土地改革决议
21.(2021聊城市15.)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 )
A. 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B.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 发展航空航天技术 D. 贯彻落实双百方针
22.(2021青海省7.)右图呈现的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哪些行业领域取得的建设成就 ( C )
A.国防建设领域下
B.农业和商业领域
C.工业和交通领域
D.教育和医药领域
23.(2021怀化市10.)结合下表,为解决重工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址和发电量的实行( C )
A.三大改造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4.(2021重庆B卷7.)下图所示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系列漫画”中的一幅,画中我国某厂工人为所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
A.反映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B.表明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C.说明汽车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D.体现改革开放成就突出
25.(2021梧州市7.)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B )
A.实行三大改造 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C.调整国民经济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26.(2021广东16.)如题16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 )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题16表
A.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
C.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制思想 D.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
27.(2021北京中考11.)漫画反映出( C )
《敬祝进步》(改绘) 1954年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 ”1953年说:“哈!我相信你”
A.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B. 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后的喜悦
C. 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信心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8.(2020湘潭9.)审纪兰代表参加了建国以来全部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符合她第--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历的是( B )
A.听到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B.参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C.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D.激动于习近平阐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29.(2020昆明12.) 表1新中国建设成就表(部分)
根据表1指出,上述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 B )
A.土地改革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30.(2020滨州12.)“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A )
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1.(2020南充10.)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复兴号投入运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山东舰航母交付使用,北斗3号全球系统成功收官……我国工业化起步于( D )
A.三大改造 B.“十三五”规划 C.土地改革 D.“一五”计划
32.(2020德阳18.)这个国家在1950~1957年之间共给了中国81亿卢布(旧卢布),用于工业建设援助,其中包括211个项目。1958年8月增加了47个项目,1959年2月又增加了78个项目。“这个国家”应是( C )
A.美国 B.法国 C.苏联 D.英国
33.(2020台州23.)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D )
①创造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③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④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4.(2020德州11.)新中国高度重视工业体系建设,从一五计划开始就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为此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有( B )
①鞍山大型轧钢厂 ②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③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④大庆油田投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5.(2019河南A卷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B )
A.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和沿江的格局
C.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非选择题
1.(2021荆州市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 % ,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 % ,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 % ,轻工业和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1.97 。
材料二 1980年,国务院决定对轻工业实行“六个优先”的原则,即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基本建设优先,银行贷款优先,交通运输优先等六个方面的优先。当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比1979 年增长18.4%。 1980年、1981年和1998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9%、51.5%和 49.3 % ,重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 53.1%、48.5%和 50.7%。
——均摘自萧国亮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具有什么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特点产生的主要作用。(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积极发展轻工业说明了什么?(2分)
【答案】(1)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作用: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改变了我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有利于我国国防力量的增强;相应地发展轻工业,有利于我国日用品工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2)国家积极发展轻工业,说明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高度关注;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促进我国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扩大民众就业;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2.(2020安徽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强适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备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
材料二 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据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并分析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4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给你的启示。(2分)
【答案】(2)国情:工业落后,重工业比重低。(2分)原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各界齐心协力等。(任答两点,2分)
(3)民族独立是国家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良好的社会制度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和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等。(任答一点,2分)
3.(2020呼和浩特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首词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畅游长江时写下的。它描绘了1956年中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建设的景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也体现了毛泽东对未来的展望。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水调歌头 游泳》创作的国内背景。
(2)材料划线部分提到正在建设的工程是   ,尝试用“/”符号为划线部分断句。
(3)简述毛泽东描绘的宏图中交通建设成就的历史意义。
【答案】(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正顺利进行。
(2)武汉长江大桥。根据语义可断句为: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3)改变交通状况,推动经济发展;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4.(2020通辽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1953年1月1日)
材料二: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水利、国防事业也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摘编自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下
(1)材料一认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新中国成立初期做了哪些准备?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得照抄材料原文)。举一项“一五”计划期间在湖北省境内建成的重大工程。
(3)材料三中提到的“弯路”指的是什么?这一时期(1956~1966年)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其代表性成就是什么?
(4)你认为新中国前30年经济建设成就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答案】(1)实现工业化(发展工业);一五计划,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
(2)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4)新中国前30年经济建设成就为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学生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近年本课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选择题
1.(2022毕节市中考7.)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同步发展。材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的完成(  )
A. 改善了人民生活 B. 完善了工业布局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忽视了经济规律
2.(2022沈阳中考7.)辽宁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6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架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7月20日,我国最大的一座炼炉——鞍钢九号高炉,练出第一炉钢水。与上述成就相关的是(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建立经济特区
3.(2022温州中考4.)据图可知,“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
A. 发展中国外交事业 B. 完成土地改革
C.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 推进改革开放
4.(2022昆明中考16.)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巨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是(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5.(2022建设兵团中考11.)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鞍钢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发明和改进了“万能工具胎”,一年完成三年的劳动定额。这一时期出现了“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的口号。材料反映的精神内涵是( )
A. 乐于助人 B. 严守纪律 C. 忘我奉献 D. 生命至上
6.(2022遂宁中考8.)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同时,奠定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的根本政治制度也确立了,它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D.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7.(2022临沂中考15.)下图所反映的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的。该计划实施的历史意义是( )
A. 集中主要的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大多数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C. 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
8.(2022东营中考15)下列哪一语句反映的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
9.(2022赤峰中考10.)《人民日报》1954年1月25日文:“中央、华北和北京各机关选民投票的队伍中,充溢着格外热烈的气氛。好多单位的首长们和住地选区的选民们一起参加投票。”材料说明( )
A. 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显著 B.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完备
C. 制定宪法是建国初期的首要任务 D. 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
10.(2022泰州中考12.)下图为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 )
A. 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 B. 土地改革后农民支持工业的决心
C. 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建设祖国的热情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人的愿望
11.(2022邵阳中考13.)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保障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12.(2022齐齐哈尔中考19.)我国取得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巨大建设成就,得益于( )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西部大开发 D. 自贸区的成立
13.(2022牡丹江、鸡西中考16.)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 D.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14.(2022北部湾经济区中考11 .)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说:“(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实行了( )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三大改造 D. 改革开放
15.(2022荆州中考7.)195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选举法》。该《选举法》的颁布实施( )
A. 宣告了三大改造的完成 B. 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
C. 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D. 标志着工业化建设开始
16.(2021株洲市10.)从1953年到2021年,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一幅治国蓝图。如图中属于“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的是( )
A.港珠澳大桥 B.青藏铁路 C.武汉长江大桥 D.天问一号
17.(2021河池市10.) 识读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以下这组图片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对外开放政策
18.(2021重庆A卷10.)下列图片所示建设成就,反映我国( )
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A.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开启了国企改革的新历程 D.形成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19.(2021赤峰市9.)下表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 )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长率(%)
钢铁(万吨) 185 535 296
生铁(万吨) 193 594 208
粮(万吨) 16392 19505 19
A.“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B.“大跃进”成就突出
C.人民公社化成就突出 D.改革开放成就突出
20.(2021鄂州市5.)下图反映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与该会议相关的史实是( )
A.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制定了“一五”计划
C. 会后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 通过了土地改革决议
21.(2021聊城市15.)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 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B.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 发展航空航天技术 D. 贯彻落实双百方针
22.(2021青海省7.)右图呈现的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哪些行业领域取得的建设成就 ( )
A.国防建设领域下
B.农业和商业领域
C.工业和交通领域
D.教育和医药领域
23.(2021怀化市10.)结合下表,为解决重工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址和发电量的实行( )
A.三大改造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4.(2021重庆B卷7.)下图所示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系列漫画”中的一幅,画中我国某厂工人为所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B.表明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C.说明汽车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D.体现改革开放成就突出
25.(2021梧州市7.)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实行三大改造 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C.调整国民经济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26.(2021广东16.)如题16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题16表
A.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
C.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制思想 D.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
27.(2021北京中考11.)漫画反映出( )
《敬祝进步》(改绘) 1954年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 ”1953年说:“哈!我相信你”
A.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B. 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后的喜悦
C. 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信心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8.(2020湘潭9.)审纪兰代表参加了建国以来全部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符合她第--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历的是( )
A.听到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B.参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C.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D.激动于习近平阐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29.(2020昆明12.) 表1新中国建设成就表(部分)
根据表1指出,上述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30.(2020滨州12.)“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1.(2020南充10.)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复兴号投入运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山东舰航母交付使用,北斗3号全球系统成功收官……我国工业化起步于( )
A.三大改造 B.“十三五”规划 C.土地改革 D.“一五”计划
32.(2020德阳18.)这个国家在1950~1957年之间共给了中国81亿卢布(旧卢布),用于工业建设援助,其中包括211个项目。1958年8月增加了47个项目,1959年2月又增加了78个项目。“这个国家”应是( )
A.美国 B.法国 C.苏联 D.英国
33.(2020台州23.)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 )
①创造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③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④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4.(2020德州11.)新中国高度重视工业体系建设,从一五计划开始就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为此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有( )
①鞍山大型轧钢厂 ②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③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④大庆油田投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5.(2019河南A卷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
A.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和沿江的格局
C.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非选择题
1.(2021荆州市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 % ,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 % ,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 % ,轻工业和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1.97 。
材料二 1980年,国务院决定对轻工业实行“六个优先”的原则,即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基本建设优先,银行贷款优先,交通运输优先等六个方面的优先。当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比1979 年增长18.4%。 1980年、1981年和1998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9%、51.5%和 49.3 % ,重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 53.1%、48.5%和 50.7%。
——均摘自萧国亮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具有什么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特点产生的主要作用。(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积极发展轻工业说明了什么?(2分)
2.(2020安徽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强适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备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
材料二 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据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并分析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4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给你的启示。(2分)
3.(2020呼和浩特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首词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畅游长江时写下的。它描绘了1956年中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建设的景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也体现了毛泽东对未来的展望。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水调歌头 游泳》创作的国内背景。
(2)材料划线部分提到正在建设的工程是   ,尝试用“/”符号为划线部分断句。
(3)简述毛泽东描绘的宏图中交通建设成就的历史意义。
4.(2020通辽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1953年1月1日)
材料二: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水利、国防事业也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摘编自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下
(1)材料一认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新中国成立初期做了哪些准备?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得照抄材料原文)。举一项“一五”计划期间在湖北省境内建成的重大工程。
(3)材料三中提到的“弯路”指的是什么?这一时期(1956~1966年)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其代表性成就是什么?
(4)你认为新中国前30年经济建设成就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