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综合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综合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9-12 21:3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考查内容:第一单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闭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
 A.需要营养 B.能进行呼吸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能生长和繁殖
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
 ①草  ②煮熟的鱼 ③珊瑚  ④钟乳石 
⑤冬眠的蛇 ⑥恐龙化石 ⑦蘑菇  ⑧家鸽
 A.①⑤⑦⑧ B.①③④⑧ C.②③④⑥ D.②⑤⑥⑦
3.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生物划分为 (  )
 A.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B.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C.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D.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
4.下列各项中所列生物都是植物的是 (  )
 A.柳树、珊瑚、仙人掌 B.捕蝇草、玉米、螺旋藻
 C.枯叶蝶、仙人掌、地衣 D.蘑菇、捕蝇草、珊瑚
5.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资料的形式包括 (  )
 A.文字、图片 B.数据
 C.音像资料 D.以上都是
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7.不借助任何工具,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任何圈层的生物是 (  )
 A.哺乳类动物 B.人类
 C.鱼类 D.细菌
8.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A.一片森林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里所有的动物 D.一块草地
9.卧室里不能摆放过多的植物过夜,这是因为 (  )
 A.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 B.植物要生长
 C.植物会释放过多的氧气 D.植物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
10.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  )
 A.蚯蚓在土壤中缺乏食物
 B.蚯蚓在土壤中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C.蚯蚓喜欢雨后晒太阳
 D.蚯蚓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
11.生物圈的范围为 (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2.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有(  )
 A.捕食关系 B.合作关系
 C.竞争关系 D.分工关系
13.在海面150米以下的水层中,几乎找不到藻类植物,其主要的环境因素是 (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珊瑚虫生活在阳光充足、温暖的浅水区,是因为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物的生长
 B.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都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C.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
 D.长江水灾和城市沙漠化与人类破坏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15.下列食物链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种子→鼠→蛇→鹰
 B.种子→鼠→猫头鹰
 C.草→马→马蛔虫
 D.浮游植物→海螺→海豹
16.植物散失的水分能增加空气湿度,这说明 (  )
 A.生物和环境关系不密切
 B.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C.空气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D.生物能适应环境
17.下列描写生物繁殖的是 (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8.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  )
 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19.雁鸣湖景色美丽,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去考察,发现湖内生活着芦苇、鱼、水草、鸭子等各种生物。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
 A.都能生长和繁殖
 B.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20.下列选项中,其中的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的生态系统是 (  )
 A.草原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图1-1
21. 某小组做有关鼠妇的研究,装置如图1-1。他们的做法是将20只发育状态一致的鼠妇放入此装置中央,用纸板罩在上面遮光。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干土和湿土中鼠妇的只数,共10次,统计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干土中鼠妇的只数 湿土中鼠妇的只数
数量 占总数/% 数量 占总数/%
1
2 8 40 12 60
3 5 25 15 75
4 3 15 17 85
5 6 30 14 70
6 5 25 15 75
7 2 10 18 90
8 2 10 18 90
9 1 5 19 95
10 2 18 90
1 5 19 95
(1)从表格的数据中可以得出第9次记录的鼠妇在干土中的数量是2,则占总数的________%。
(2)从表格中反映出鼠妇在装置的湿土部分出现的数量,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________,因此可以证明鼠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习性。
(3)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只有土壤的干湿程度是不同的,土壤湿度是这个实验中的________。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__。
22.下表表示几种不同生物体内一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DDT的含量,生物A~D分别代表的是藻类植物、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动物、以小动物为食的鱼类和较大型肉食性鱼类。
生物种类 A B C D
DDT的积累量 10ppm 0.015ppm 5ppm 25ppm
(1)分别写出A~D代表的生物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2)用A~D表示出该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2)中可以看出,DDT通过________而积累,因而营养级越高,DDT的积累量也越________。
23.请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填写字母代码):
A.含羞草  B.睡莲  C.斑马  D.蘑菇  E.小鸡  F.阳光  G.山 H.珊瑚礁  I.钟乳石  J.机器人  K.鲸  L.金鱼  M.恐龙化石
(1)以上材料中属于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生活环境,上述材料中的生物可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那么:
①陆生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生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图1-2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________部分和________者。
(2)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________,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肉动物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本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________。
(4)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____________。
25.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改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蚕与桑是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_。
(3)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________率。
参考答案
一、1.C  2.A  3.A  4.B  5.D  6.B  7.D  8.C  9.D  10.B  11.D  12.C 13.A  14.C  15.C  16.B  17.A 18.A  19.D  20.D
二、21.(1)10 (2)增加 生活在潮湿环境 (3)探究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4)变量 对照实验  22.(1)以小动物为食的鱼类 藻类植物 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动物 较大型肉食性鱼类 (2)B→C→A→D (3)食物链 多  23.(1)A、B、C、D、E、K、L (2)①A、C、D、E ②B、K、L 24.(1)非生物 分解 (2)多 多 (3)吃与被吃 食物链 5 食物网 (4)草→鼠→蛇→鹰 (5)增多  25.(1)吃与被吃 (2)细菌、真菌 (3)太阳
(4)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