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象、家”两个生字。
2.通过借助图画、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流利。
3.通过借助插图,读好对话,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借助图画、形声字、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引出课题
咕咚(发现形声字特点)
齐读课题,质疑
二、初读文,解决生字
1、自由读课文,有拼音的拼读,没拼音的想办法解决。
2、生字对对碰,同桌合作读生字条
3、集中识字
(1)出示:山羊、小鹿、野牛、大象
野:野牛、野外、野花、野草
象:字理演变,书写
(2)出示:掉进、逃命、拦住、领着、吓了一跳、熟了
4、木瓜熟了,会发生什么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
①初读;②读“高”;③读出动作“掉进”;④齐读
三、精读课文
这咕咚声引来了哪些动物?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1、听读课文,圈出文中出现的动物。生交流。
2、学Pra2
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他有什么反应?
出示句子:①初读;②强调读“吓了一跳、拔腿就跑”;③加上动作读;④采访小兔子,体会心情读(个性化朗读);⑤关注标点,齐读
3、学Pra3
这时,小猴子听见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出示句子:①对比读“不好啦”与“不好啦、不好啦”(体会心情,个性化朗读)②师生合作读。
师:小猴子想让所有动物听见他的喊声,他一边跑一边大叫,生:不好啦......
4、学Pra4
都有谁听见了呢?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出示动物图片,给出句式,学生尝试说话。
句式:
①________一听,也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②________一听,也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
③________一听,也__________。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
师生合作读。师:这下可热闹了,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生:......
学Pra5
指生读,提问:野牛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一样?
生自由谈感受,说说这是一头________的野牛。
6、学最后两段
那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生齐读最后两自然段
师:他们为什么笑?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挥谈感受
四、总结明理
原来他们都明白了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先动脑筋思考,或者亲自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结束语:童话故事很有趣,动物会说话,还会告诉我们道理,这些道理会深化到我们内心,变成一种力量,陪伴我们成长。
板书设计:
咕咚
兔子 拔腿就跑
小猴子 山羊 狐狸 叫
小鹿 大象 跟着跑
野牛 拦住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