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 《思路要清晰》课件(共32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 《思路要清晰》课件(共32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3 16:41: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写作 《思路要清晰》答案
【学习目标】
1.根据课文示例,了解一般文章的行文顺序。
2.学会根据中心选材,对所具有的材料根据中心进行取舍。
3.学习列提纲,学会布局谋篇,并体验撰写提纲的作用。
【学习重点】
让学生掌握一般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学会思路清晰进行写作的一般技巧与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列提纲,学会布局谋篇,使文章思路清晰。
【课时计划】
2课时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
——叶圣陶
二.范文引路,初步感知
1.回顾如《再塑生命的人》,思考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
“我”与莎莉文小姐第一次见面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布娃娃并教“我”拼写单词
有一天: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更大的布娃娃
这天上午:莎莉文老师和“我”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争执
后来: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点拨】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
2.回顾《植树的牧羊人》,思考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
写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变荒原的故事,就是按照 “初遇——再见——最后一次见”牧羊人。
【点拨】按时间顺序构思文章。
3.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
先回忆百草园后回顾三味书屋的生活。
【点拨】按照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构思。
4.回顾《纪念白求恩》,思考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
依次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点拨】按逻辑顺序安排层次。
技法点拨,注意事项
思路清晰内涵?
【点拨】思路清晰,就是指一篇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完整。
(二)怎样让文章思路清晰?
【点拨】
1.整体构思。
围绕作文题,我们肯定会有很多想法,会联想到很多材料。这时我们要清楚表达的中心是要根据中心取舍材料,并大体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
2.确立写作顺序。
(1)顺叙。
即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运用顺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2)倒叙。
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理有明显的界限或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插叙。
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关于另一个件事情的叙述。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还要适当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这样文章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条理非常清楚。
(4)补叙
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与交代。概述详细地说,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
(5)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
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3.学会编写提纲。
提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1)“纲领式”提纲,即只写内容的要点,以及文意的大致安排;或者只写内容的要点,连文意的安排,哪些先说,哪些后说,都留待动笔的时候相机处理。
(2)“细目式”提纲,即不只写明内容的要点,还写明表述此内容的篇章结构的具体安排,如由哪里说起,中间怎样转折、过渡、联系,最后怎样收束等等。就初学者来说,两种提纲之中,以“细目式”为好。
记叙文,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情节安排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的发展变化顺序、情感顺序等展开,可以采用顺叙、倒叙或插叙。
(三)注意事项?
【点拨】
1.注意分解层次。
文章主旨确立以后,就应该恰当地分解层次,使几个层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何分解层次主要取决于表现主旨的需要。文章层次常见的外在形式有:小标题式、序号式、总分式。
注意过渡照应。
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它像沟通两岸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贯通全文的作用。以下的情况需要过渡:
(1)在倒叙引入和结束的地方。即当文章引入倒叙的时候,或者是倒叙完了,文章又回到了顺叙的时候,要运用过渡词、句或段,使文章连贯。
(2)上文和下文的意思发生转折时。如果没有过渡,上下文就会显得自相矛盾。
(3)事件或场面转换时,以使文气贯通,浑然一体。
常用的过渡方法有:①过渡段:即用一小段文字独立成段。②过渡句:即用一两句话放在上段的最后或是下段的开头。③过渡性词语:如用“因此、但是、然而、于是”等来表示段落间的各种关系转换。
前后要照应。即前边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前面要有交代。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能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①文题照应。就是文章的正文和标题相照应。②前后照应。即文章中前后内容之间的照应。③首尾照应。即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照应。
3.努力写好结尾。
结尾是全文主旨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主旨的深化部分,决不可忽视。文章结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应该依据文章本身的内容、形式特点,因势而下,一脉贯通。结尾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严谨缜密,大添异彩。
第二课时
学以致用,作文练习
1.要表达“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一中心,下面这些材料,你会用到哪些 大致采取什么样的结构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C.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D.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E.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F.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点拨】这些材料中能表达“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个中心的有A、B、G,所以应该选择这三个材料。C是写他做体育锻炼,D写的是他乐于助人,E表现他热衷于公益,F写他独立,这些材料与“热爱学习”这个中心没有关联,所以应该舍弃。
可以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中间部分思路:按照学习的规律排列材料,从课上到课下,从课内到课外,突出热爱学习的主题。
2.以《 二三事》为题,自己列一个作文提纲。
【点拨】
提纲示例一:
题目:《爸爸二三事》
主题:表现爸爸热爱篮球,是个球迷。
主要事件:
(1)爸爸爱订球类报刊,爱看球类报刊。(详写神态)
(2)爸爸爱看球赛。(详写神态、语言和动作)
(3)爸爸爱打篮球。(详写动作)
写作顺序:按爸爸三个方面爱好写(逻辑顺序)。
内容概述:首先写爸爸爱订球类报刊,爱看球类报刊,再写爸爸爱看球赛,最后写爸爸爱打篮球,表现爸爸热爱篮球,是个球迷的特点。
提纲示例二:
题目:《“老郭”二三事》
主题:通过记述“老郭”的几件事,赞美他强烈的责任心与高超的教学艺术,表达同学们对他的尊敬、赞美之情。
第一段:“老郭”是我们的班主任,并介绍这一称号的由来。
第二段:介绍“老郭”的“必杀技”——“无声步”,写他的严厉。(较详)
第三段:“老郭”看起来对我们很严厉,但他讲课时十分风趣幽默。(过渡)
第四段:“老郭”上课跑题,把大家逗笑,突出他的幽默。(详)
第五段:“老郭”对我们的生活也十分关心。(略)
第六段:用“老郭”的名言“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你优异的成绩”结尾。
写作顺序:按老郭严厉、幽默、对学生生活关心几个方面特点写。
内容概述:首先写“老郭”的“无步声”,体现他的严厉和责任心;再写“老郭”老郭上课跑题,突出他的幽默;最后写“老郭”对我们生活的关心,体现他的责任心。
3.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点拨】提纲示例一:
题目:《这天,我回家晚了》
主题:我因助人为乐而晚回家。
主要情节:
(1)到同学家写作业。(略)
(2)回家路上送迷路老人回家。(详)
(3)回到家被父母责备,说清真相。(略)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内容概述:首先写放学后我应同学的邀请去他家做作业;接着写在他家与他一起玩、看电视,发现时间不早了,怕父母担忧就急忙往家赶,最后详细写回家路上碰到一个老人迷路了,送他回家;之后我回到家时天都黑了,父母很着急,到处找我,我将事情经过告诉了父母,得到了夸奖。
提纲示例二:
题目:《这天,我回家晚了》
主题:通过记叙我回家晚了的事,表现家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
主要情节:
(1)练完琴,回家时搭反了车。(详写)
(2)下车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内心非常焦急害怕。(详)
(3)我又搭上车回到家。(略)
(4)母亲对我的担心。(详)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内容概述:首先写我练完琴后回家时搭反了车;然后写我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内心的焦急和害怕;接着写我又搭车回到家;最后写我回到家后知道妈妈对我的担心。
五.美文欣赏,巩固提升
这天,我回家晚了
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每当自己无助的时候,一想到家,心里就十分温暖。①
开篇设置情境:用抒情笔调赞美家,领起全文。
星期天,我去琴行练琴。练完后,我习惯性地走向车站,却大吃一惊!那个车站竟然维修了,
不再供车停靠。我不安地张望着远方,忽然想起马路对面有一个2路车车站,能到离家不远的市立医院,于是我便穿越马路,坐上了2路车。此时,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车是朝相反方向开的。②
埋下伏笔:为“我”晚归做铺垫。
我坐在车上,心里暗自高兴,称赞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错,不知不觉过了三四站。车行
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停下来,车上的人都走光了,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小同学,终点
站到了,该下车了。”这是哪里?我一头雾水,小心翼翼地下了车,望着周围陌生的环境,
差一点哭了出来!怎么觉得离家特别远?好像到了另外一个城市!③
心理描写:写出自己来到一个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与上文的“暗自高兴”形成鲜明对比。
我走走停停,心里不断安慰自己。天渐渐黑了,暗黄的灯光照在身上,我心里空荡荡的。④
环境描写:衬托出“我”“空荡荡”的心理。
我看了看手表,距放学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我徘徊在陌生的路上,泪水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也不知走了多久,一抬头,我发现我已经走到台东!台东可是我经常来的地方,希望的火苗又重新燃了起来。我小跑了起来,坐上车,不一会儿就到了家。
妈妈已经坐卧不安地等了我很久,她上来抱住我,问:“你去哪了?担心死我了 !”我委屈地
说:“我坐错车了,差点找不到家!”妈妈顿时惊讶地张大嘴巴。听完我的叙述之后,妈妈拍了拍
胸口,长长地舒了口气,说:“万幸,万幸!”⑤
细节描写:通过对妈妈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家人对“我”的担心。
这次晚归,让我知道,家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到家了,心里才踏实!⑥
⑥结尾点题:总结上文,点明主旨,照应开篇。
【点评】:
(1)思路清晰。本文开篇点明主旨,中间按时间顺序来写,层层推进,结尾再次点题,前后照应。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2)详略得当。本文详写了“我”晚归的原因——搭反了车,略写了回家后家人的反应。其中有不少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当时焦急、害怕的心理。文章详略得当,主题鲜明。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写作 《思路要清晰》学案
【学习目标】
1.根据课文示例,了解一般文章的行文顺序。
2.学会根据中心选材,对所具有的材料根据中心进行取舍。
3.学习列提纲,学会布局谋篇,并体验撰写提纲的作用。
【学习重点】
让学生掌握一般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学会思路清晰进行写作的一般技巧与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列提纲,学会布局谋篇,使文章思路清晰。
【课时计划】
2课时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
——叶圣陶
二.范文引路,初步感知
1.回顾如《再塑生命的人》,思考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
“我”与莎莉文小姐第一次见面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布娃娃并教“我”拼写单词
有一天: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更大的布娃娃
这天上午:莎莉文老师和“我”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争执
后来: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顾《植树的牧羊人》,思考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
写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变荒原的故事,就是按照 “初遇——再见——最后一次见”牧羊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
先回忆百草园后回顾三味书屋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顾《纪念白求恩》,思考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
依次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点拨,注意事项
思路清晰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怎样让文章思路清晰?
【点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围绕作文题,我们肯定会有很多想法,会联想到很多材料。这时我们要清楚表达的中心是要根据中心取舍材料,并大体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即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运用顺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2) 。
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理有明显的界限或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关于另一个件事情的叙述。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还要适当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这样文章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条理非常清楚。
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与交代。概述详细地说,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3.学会编写提纲。
提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即只写内容的要点,以及文意的大致安排;或者只写内容的要点,连文意的安排,哪些先说,哪些后说,都留待动笔的时候相机处理。
,即不只写明内容的要点,还写明表述此内容的篇章结构的具体安排,如由哪里说起,中间怎样转折、过渡、联系,最后怎样收束等等。就初学者来说,两种提纲之中,以“细目式”为好。
记叙文,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情节安排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的发展变化顺序、情感顺序等展开,可以采用顺叙、倒叙或插叙。
(三)注意事项?
【点拨】

文章主旨确立以后,就应该恰当地分解层次,使几个层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何分解层次主要取决于表现主旨的需要。文章层次常见的外在形式有:小标题式、序号式、总分式。

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它像沟通两岸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贯通全文的作用。以下的情况需要过渡:
(1)在倒叙引入和结束的地方。即当文章引入倒叙的时候,或者是倒叙完了,文章又回到了顺叙的时候,要运用过渡词、句或段,使文章连贯。
(2)上文和下文的意思发生转折时。如果没有过渡,上下文就会显得自相矛盾。
(3)事件或场面转换时,以使文气贯通,浑然一体。
常用的过渡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后要照应。即前边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前面要有交代。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能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是全文主旨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主旨的深化部分,决不可忽视。文章结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应该依据文章本身的内容、形式特点,因势而下,一脉贯通。结尾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严谨缜密,大添异彩。
第二课时
学以致用,作文练习
1.要表达“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一中心,下面这些材料,你会用到哪些 大致采取什么样的结构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C.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D.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E.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F.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 二三事》为题,自己列一个作文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美文欣赏,巩固提升
这天,我回家晚了
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每当自己无助的时候,一想到家,心里就十分温暖。①

星期天,我去琴行练琴。练完后,我习惯性地走向车站,却大吃一惊!那个车站竟然维修了,
不再供车停靠。我不安地张望着远方,忽然想起马路对面有一个2路车车站,能到离家不远的市立医院,于是我便穿越马路,坐上了2路车。此时,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车是朝相反方向开的。②

我坐在车上,心里暗自高兴,称赞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错,不知不觉过了三四站。车行
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停下来,车上的人都走光了,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小同学,终点
站到了,该下车了。”这是哪里?我一头雾水,小心翼翼地下了车,望着周围陌生的环境,
差一点哭了出来!怎么觉得离家特别远?好像到了另外一个城市!③

我走走停停,心里不断安慰自己。天渐渐黑了,暗黄的灯光照在身上,我心里空荡荡的。④

我看了看手表,距放学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我徘徊在陌生的路上,泪水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也不知走了多久,一抬头,我发现我已经走到台东!台东可是我经常来的地方,希望的火苗又重新燃了起来。我小跑了起来,坐上车,不一会儿就到了家。
妈妈已经坐卧不安地等了我很久,她上来抱住我,问:“你去哪了?担心死我了 !”我委屈地
说:“我坐错车了,差点找不到家!”妈妈顿时惊讶地张大嘴巴。听完我的叙述之后,妈妈拍了拍胸口,长长地舒了口气,说:“万幸,万幸!”⑤

这次晚归,让我知道,家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到家了,心里才踏实!⑥
⑥ 。
【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写作 《思路要清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课文示例,了解一般文章的行文顺序。
2.学会根据中心选材,对所具有的材料根据中心进行取舍。
3.学习列提纲,学会布局谋篇,并体验撰写提纲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一般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学会思路清晰进行写作的一般技巧与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列提纲,学会布局谋篇,使文章思路清晰。
【课时计划】
2课时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
——叶圣陶
二.范文引路,初步感知
1.回顾如《再塑生命的人》,思考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
“我”与莎莉文小姐第一次见面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布娃娃并教“我”拼写单词
有一天: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更大的布娃娃
这天上午:莎莉文老师和“我”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争执
后来: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点拨】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
2.回顾《植树的牧羊人》,思考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
写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变荒原的故事,就是按照 “初遇——再见——最后一次见”牧羊人。
【点拨】按时间顺序构思文章。
3.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
先回忆百草园后回顾三味书屋的生活。
【点拨】按照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构思。
4.回顾《纪念白求恩》,思考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
依次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点拨】按逻辑顺序安排层次。
技法点拨,注意事项
思路清晰内涵?
【点拨】思路清晰,就是指一篇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完整。
(二)怎样让文章思路清晰?
【点拨】
1.整体构思。
围绕作文题,我们肯定会有很多想法,会联想到很多材料。这时我们要清楚表达的中心是要根据中心取舍材料,并大体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
2.确立写作顺序。
(1)顺叙。
即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运用顺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倒叙。
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理有明显的界限或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插叙。
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关于另一个件事情的叙述。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还要适当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这样文章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条理非常清楚。
(4)补叙
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与交代。概述详细地说,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
(5)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
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3.学会编写提纲。
提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1)“纲领式”提纲,即只写内容的要点,以及文意的大致安排;或者只写内容的要点,连文意的安排,哪些先说,哪些后说,都留待动笔的时候相机处理。
(2)“细目式”提纲,即不只写明内容的要点,还写明表述此内容的篇章结构的具体安排,如由哪里说起,中间怎样转折、过渡、联系,最后怎样收束等等。就初学者来说,两种提纲之中,以“细目式”为好。
记叙文,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情节安排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的发展变化顺序、情感顺序等展开,可以采用顺叙、倒叙或插叙。
(三)注意事项?
【点拨】
1.注意分解层次。
文章主旨确立以后,就应该恰当地分解层次,使几个层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何分解层次主要取决于表现主旨的需要。文章层次常见的外在形式有:小标题式、序号式、总分式。
注意过渡照应。
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它像沟通两岸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贯通全文的作用。以下的情况需要过渡:
(1)在倒叙引入和结束的地方。即当文章引入倒叙的时候,或者是倒叙完了,文章又回到了顺叙的时候,要运用过渡词、句或段,使文章连贯。
(2)上文和下文的意思发生转折时。如果没有过渡,上下文就会显得自相矛盾。
(3)事件或场面转换时,以使文气贯通,浑然一体。
常用的过渡方法有:①过渡段:即用一小段文字独立成段。②过渡句:即用一两句话放在上段的最后或是下段的开头。③过渡性词语:如用“因此、但是、然而、于是”等来表示段落间的各种关系转换。
前后要照应。即前边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前面要有交代。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能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①文题照应。就是文章的正文和标题相照应。②前后照应。即文章中前后内容之间的照应。③首尾照应。即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照应。
3.努力写好结尾。
结尾是全文主旨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主旨的深化部分,决不可忽视。文章结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应该依据文章本身的内容、形式特点,因势而下,一脉贯通。结尾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严谨缜密,大添异彩。
第二课时
学以致用,作文练习
1.要表达“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一中心,下面这些材料,你会用到哪些 大致采取什么样的结构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C.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D.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E.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F.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点拨】这些材料中能表达“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个中心的有A、B、G,所以应该选择这三个材料。C是写他做体育锻炼,D写的是他乐于助人,E表现他热衷于公益,F写他独立,这些材料与“热爱学习”这个中心没有关联,所以应该舍弃。
可以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中间部分思路:按照学习的规律排列材料,从课上到课下,从课内到课外,突出热爱学习的主题。
2.以《 二三事》为题,自己列一个作文提纲。
【点拨】
提纲示例一:
题目:《爸爸二三事》
主题:表现爸爸热爱篮球,是个球迷。
主要事件:
(1)爸爸爱订球类报刊,爱看球类报刊。(详写神态)
(2)爸爸爱看球赛。(详写神态、语言和动作)
(3)爸爸爱打篮球。(详写动作)
写作顺序:按爸爸三个方面爱好写(逻辑顺序)。
内容概述:首先写爸爸爱订球类报刊,爱看球类报刊,再写爸爸爱看球赛,最后写爸爸爱打篮球,表现爸爸热爱篮球,是个球迷的特点。
提纲示例二:
题目:《“老郭”二三事》
主题:通过记述“老郭”的几件事,赞美他强烈的责任心与高超的教学艺术,表达同学们对他的尊敬、赞美之情。
第一段:“老郭”是我们的班主任,并介绍这一称号的由来。
第二段:介绍“老郭”的“必杀技”——“无声步”,写他的严厉。(较详)
第三段:“老郭”看起来对我们很严厉,但他讲课时十分风趣幽默。(过渡)
第四段:“老郭”上课跑题,把大家逗笑,突出他的幽默。(详)
第五段:“老郭”对我们的生活也十分关心。(略)
第六段:用“老郭”的名言“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你优异的成绩”结尾。
写作顺序:按老郭严厉、幽默、对学生生活关心几个方面特点写。
内容概述:首先写“老郭”的“无步声”,体现他的严厉和责任心;再写“老郭”老郭上课跑题,突出他的幽默;最后写“老郭”对我们生活的关心,体现他的责任心。
3.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点拨】提纲示例一:
题目:《这天,我回家晚了》
主题:我因助人为乐而晚回家。
主要情节:
(1)到同学家写作业。(略)
(2)回家路上送迷路老人回家。(详)
(3)回到家被父母责备,说清真相。(略)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内容概述:首先写放学后我应同学的邀请去他家做作业;接着写在他家与他一起玩、看电视,发现时间不早了,怕父母担忧就急忙往家赶,最后详细写回家路上碰到一个老人迷路了,送他回家;之后我回到家时天都黑了,父母很着急,到处找我,我将事情经过告诉了父母,得到了夸奖。
提纲示例二:
题目:《这天,我回家晚了》
主题:通过记叙我回家晚了的事,表现家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
主要情节:
(1)练完琴,回家时搭反了车。(详写)
(2)下车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内心非常焦急害怕。(详)
(3)我又搭上车回到家。(略)
(4)母亲对我的担心。(详)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内容概述:首先写我练完琴后回家时搭反了车;然后写我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内心的焦急和害怕;接着写我又搭车回到家;最后写我回到家后知道妈妈对我的担心。
五.美文欣赏,巩固提升
这天,我回家晚了
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每当自己无助的时候,一想到家,心里就十分温暖。①
开篇设置情境:用抒情笔调赞美家,领起全文。
星期天,我去琴行练琴。练完后,我习惯性地走向车站,却大吃一惊!那个车站竟然维修了,
不再供车停靠。我不安地张望着远方,忽然想起马路对面有一个2路车车站,能到离家不远的市立医院,于是我便穿越马路,坐上了2路车。此时,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车是朝相反方向开的。②
埋下伏笔:为“我”晚归做铺垫。
我坐在车上,心里暗自高兴,称赞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错,不知不觉过了三四站。车行
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停下来,车上的人都走光了,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小同学,终点
站到了,该下车了。”这是哪里?我一头雾水,小心翼翼地下了车,望着周围陌生的环境,
差一点哭了出来!怎么觉得离家特别远?好像到了另外一个城市!③
心理描写:写出自己来到一个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与上文的“暗自高兴”形成鲜明对比。
我走走停停,心里不断安慰自己。天渐渐黑了,暗黄的灯光照在身上,我心里空荡荡的。④
环境描写:衬托出“我”“空荡荡”的心理。
我看了看手表,距放学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我徘徊在陌生的路上,泪水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也不知走了多久,一抬头,我发现我已经走到台东!台东可是我经常来的地方,希望的火苗又重新燃了起来。我小跑了起来,坐上车,不一会儿就到了家。
妈妈已经坐卧不安地等了我很久,她上来抱住我,问:“你去哪了?担心死我了 !”我委屈地
说:“我坐错车了,差点找不到家!”妈妈顿时惊讶地张大嘴巴。听完我的叙述之后,妈妈拍了拍
胸口,长长地舒了口气,说:“万幸,万幸!”⑤
细节描写:通过对妈妈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家人对“我”的担心。
这次晚归,让我知道,家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到家了,心里才踏实!⑥
⑥结尾点题:总结上文,点明主旨,照应开篇。
【点评】:
(1)思路清晰。本文开篇点明主旨,中间按时间顺序来写,层层推进,结尾再次点题,前后照应。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2)详略得当。本文详写了“我”晚归的原因——搭反了车,略写了回家后家人的反应。其中有不少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当时焦急、害怕的心理。文章详略得当,主题鲜明。(共32张PPT)
第四单元写作 思路要清晰
部编版 七年级上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
——叶圣陶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1.回顾如《再塑生命的人》,思考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
“我”与莎莉文小姐第一次见面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布娃娃并教“我”拼写单词
有一天: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更大的布娃娃
这天上午:莎莉文老师和“我”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争执
后来: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
新知讲解
2.回顾《植树的牧羊人》,思考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
写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变荒原的故事,就是按照 “初遇——再见——最后一次见”牧羊人。
按时间顺序构思文章。
新知讲解
3.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
先回忆百草园后回顾三味书屋的生活。
按照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构思。
新知讲解
4.回顾《纪念白求恩》,思考按什么顺序构思文章?
依次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按逻辑顺序安排层次。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一)思路清晰内涵?
思路清晰,就是指一篇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完整。
新知讲解
(二)怎样让文章思路清晰?
1.整体构思。
围绕作文题,我们肯定会有很多想法,会联想到很多材料。这时我们要清楚表达的中心是要根据中心取舍材料,并大体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
思路清晰
新知讲解
2.确立写作顺序。
(1)顺叙。
即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运用顺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2)倒叙。
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理有明显的界限或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新知讲解
(3)插叙。
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关于另一个件事情的叙述。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还要适当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这样文章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条理非常清楚。
(4)补叙
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与交代。概述详细地说,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5)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
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3.学会编写提纲。
(1)“纲领式”提纲,即只写内容的要点,以及文意的大致安排;或者只写内容的要点,连文意的安排,哪些先说,哪些后说,都留待动笔的时候相机处理。
(2)“细目式”提纲,即不只写明内容的要点,还写明表述此内容的篇章结构的具体安排,如由哪里说起,中间怎样转折、过渡、联系,最后怎样收束等等。就初学者来说,两种提纲之中,以“细目式”为好。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三)注意事项?
1.注意分解层次。
文章主旨确立以后,就应该恰当地分解层次,使几个层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何分解层次主要取决于表现主旨的需要。文章层次常见的外在形式有:小标题式、序号式、总分式。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2.注意过渡照应。
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它像沟通两岸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贯通全文的作用。以下的情况需要过渡:
(1)在倒叙引入和结束的地方。即当文章引入倒叙的时候,或者是倒叙完了,文章又回到了顺叙的时候,要运用过渡词、句或段,使文章连贯。
(2)上文和下文的意思发生转折时。如果没有过渡,上下文就会显得自相矛盾。
(3)事件或场面转换时,以使文气贯通,浑然一体。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常用的过渡方法有:
①过渡段:即用一小段文字独立成段。
②过渡句:即用一两句话放在上段的最后或是下段的开头。
③过渡性词语:如用“因此、但是、然而、于是”等来表示段落间的各种关系转换。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前后要照应。即前边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前面要有交代。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能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
①文题照应。就是文章的正文和标题相照应。②前后照应。即文章中前后内容之间的照应。③首尾照应。即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照应。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努力写好结尾。
结尾是全文主旨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主旨的深化部分,决不可忽视。文章结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应该依据文章本身的内容、形式特点,因势而下,一脉贯通。结尾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严谨缜密,大添异彩。
合作探究




1.要表达“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一中心,下面这些材料,你会用到哪些 大致采取什么样的结构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C.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D.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E.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F.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这些材料中能表达“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个中心的有A、B、G,所以应该选择这三个材料。C是写他做体育锻炼,D写的是他乐于助人,E表现他热衷于公益,F写他独立,这些材料与“热爱学习”这个中心没有关联,所以应该舍弃。
可以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中间部分思路:按照学习的规律排列材料,从课上到课下,从课内到课外,突出热爱学习的主题。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以《____________ 二三事》为题,自己列一个作文提纲。
________二三事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提纲示例一:
题目:《爸爸二三事》
主题:表现爸爸热爱篮球,是个球迷。
主要事件:
(1)爸爸爱订球类报刊,爱看球类报刊。(详写神态)
(2)爸爸爱看球赛。(详写神态、语言和动作)
(3)爸爸爱打篮球。(详写动作)
写作顺序:按爸爸三个方面爱好写(逻辑顺序)。
内容概述:首先写爸爸爱订球类报刊,爱看球类报刊,再写爸爸爱看球赛,最后写爸爸爱打篮球,表现爸爸热爱篮球,是个球迷的特点。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提纲示例二:
题目:《“老郭”二三事》
主题:通过记述“老郭”的几件事,赞美他强烈的责任心与高超的教学艺术,表达同学们对他的尊敬、赞美之情。
第一段:“老郭”是我们的班主任,并介绍这一称号的由来。
第二段:介绍“老郭”的“必杀技”——“无声步”,写他的严厉。(较详)
第三段:“老郭”看起来对我们很严厉,但他讲课时十分风趣幽默。(过渡)
第四段:“老郭”上课跑题,把大家逗笑,突出他的幽默。(详)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第五段:“老郭”对我们的生活也十分关心。(略)
第六段:用“老郭”的名言“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你优异的成绩”结尾。
写作顺序:按老郭严厉、幽默、对学生生活关心几个方面特点写。
内容概述:首先写“老郭”的“无步声”,体现他的严厉和责任心;再写“老郭”老郭上课跑题,突出他的幽默;最后写“老郭”对我们生活的关心,体现他的责任心。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我回家晚了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提纲示例一:
题目:《这天,我回家晚了》
主题:我因助人为乐而晚回家。
主要情节:
(1)到同学家写作业。(略)
(2)回家路上送迷路老人回家。(详)
(3)回到家被父母责备,说清真相。(略)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内容概述:首先写放学后我应同学的邀请去他家做作业;接着写在他家与他一起玩、看电视,发现时间不早了,怕父母担忧就急忙往家赶,最后详细写回家路上碰到一个老人迷路了,送他回家;之后我回到家时天都黑了,父母很着急,到处找我,我将事情经过告诉了父母,得到了夸奖。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提纲示例二:
题目:《这天,我回家晚了》
主题:通过记叙我回家晚了的事,表现家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
主要情节:
(1)练完琴,回家时搭反了车。(详写)
(2)下车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内心非常焦急害怕。(详)
(3)我又搭上车回到家。(略)
(4)母亲对我的担心。(详)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内容概述:首先写我练完琴后回家时搭反了车;然后写我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内心的焦急和害怕;接着写我又搭车回到家;最后写我回到家后知道妈妈对我的担心。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同桌互评。
(2) 美文展示。
(3)教师点评。
(4) 修改升格。
(5)复查建议。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