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17 20:5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地中,各月气温变化最小的是 。
(2)B地最冷月是 月,约为 ℃;
最热月是 月,约为 ℃。
(3)A、B、C这三地都位于 半球(南、北)
判断依据是 。
1、看气温
(1) 冬季
(最低月平均气温)
夏季
(最高月平均气温)
(2)气温年较差——大 / 小
气温年较差
=最热月气温 — 最冷月气温。
< 0 C 为 低温/寒冷
>0 C 为 温和
<20 C 为 温和
>20 C 为 高温/炎热
如何读图析图?
<0 C 为寒冷
0 ~15 C 为温和
> 15 C 为高温
(其他)
月均温
2 看降水
(1)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大/小/均匀/不均匀
Eg: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
(2)年降水量—多/少
年降水量=12个月降水量之和
年降水量 < 400mm为降水较少
> 800mm为降水较多
月降水量 > 100mm为多雨
50mm-100mm为湿润
< 50mm为少雨
3 看气温和降水的配合
是否雨热同期
如何读图析图?
如何分析某地的气候特征:
(时间+气温+降水)
1、气温:
夏季(高温、温和)
冬季(温和、寒冷)
年较差(大、小)
2、降水:
年降水量(大、小)
降水季节分配(是否均匀,
哪几个月降水较多/
夏季、冬季、全年···)
3、气温和降水的配合情况
(雨热同期/雨热不同期)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一课时)
真冷啊,挤一起晒晒太阳,好暖和!
太热啦,洗个凉水澡,啃块大冰块还不过瘾!
北极地区
广州动物园
①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②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③海陆分布与气候
④地形地势与气候
⑤人类活动与气候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的差异
影响太阳辐射
的强弱和变化
太阳辐射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一日当中,太阳东升西落。什么时候太阳辐射最强
中午
我们把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
图中ABC三个时刻,哪个太阳高度大,哪个时候太阳辐射最强 哪个时候太阳辐射最弱
A
C
B
400
300
可见,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

太阳相对地球来说很大,因此我们把太阳光看做平行光。
事实:地球表面是 ,
同一时间世界各地的太阳
高度 。
假设:地面是平的,同一时刻世界各地的太阳高度 。
都一样
球面
不一样
直射:照射面积 →光束 →太阳辐射
斜射:照射面积 →光束 →太阳辐射

集中
分散



A
B
C
D
E
何处得到太阳光热最多?何处最少?
太阳高度一样吗?



受地球是个球体影响,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不同,使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空间上)
结论:
1.冬季,我国北方的哈尔滨白雪皑皑,而南方的海南岛则花果飘香,气候宜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的影响 D.河流的影响
2.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如果你留意的话,就会发现它们是有规律的,如一天内物体影长的变化。下面是早上、正午、下午物体影长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短—长—短 B. 长—短—长
C.长—短—短 D. 短—长—长
A
B
3.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下列四点太阳辐射最弱的是(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D
一天之内,一年之间,太阳高度为什么会变化呢?
早晨和晚上 ,中午 ;
夏季气温 ,冬季气温 。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气温也会不同。(时间上)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太阳高度的概念
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2.结论
太阳高度越大,则受到的太阳辐射越强,受到的光热就越多,因此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空间)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影响一天的气温;
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影响一年的气温。(时间)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自转 公转
围绕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如果地球不自转,A点在一天内会有黑夜吗
B点在一天内会有白天吗
为了更好的学习自转,
我们先假设地球不公转
N
A
B
不会
自转
围绕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交替
①地球的自转与气候
N
A
B
结论:由于地球自转,同一
地点上接受的太阳辐射

每时每刻都在改变
我们经历着清晨—正午—傍晚—午夜的连续变化,也感受着一天当中的气温变化。
1.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某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某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某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D.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
2.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B.自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C.自转形成了昼夜更替现象
D.自转的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
D
B
3.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B.夏季日出时间比冬季早
C.山东的学生通常比新疆的学生上课时间早
D.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C
自转 公转
围绕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地轴
太阳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一天
一年
一天的
昼夜交替
②地球的公转与气候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66.5°
赤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23.5°
观察:
太阳直射点在什么纬度范围内来回移动?会产生什么现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 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 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 太阳直射
23 26 N
0
23 26 S
春分
3月21日
夏 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次年春分
冬 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两次
一次
没有
 比一比,看谁答得快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期
北半球节气
南半球节气
南回归线
(23.5°S)
赤道
北回归线
(23.5°N)
赤道
3月21日
春分
6月22日
夏至
9月23日
秋分
12月22日
冬至
注意:南半球的节气与北半球相反
秋分
冬至
春分
夏至
3月21日 春分
6月22日
夏至
9月23日 秋分
12月22日
冬至
观察教材P80图4-21,判断各位置的节气。
方法总结:
根据直射点位置判断节气或日期
合作
探究
  比一比,看谁答得快!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期
北半球节气
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
南回归线
(23.5°S)
赤道
北回归线
(23.5°N)
赤道
3月21日
春分
6月22日
夏至
9月23日
秋分
12月22日
冬至
全球昼夜等长
昼长
夜短
全球昼夜等长
昼短
夜长
注意: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相反
由于地球的公转,同一个地点在不同的日期白天的长度 ,黑夜的长度也 。
不同
不同
昼夜长短的变化
赤道上昼夜长短也在变化吗?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春分、秋分
夏至日
冬至日
由于地球的公转,同一个地点在不同的日子接受的太阳辐射 ;
有些月冷,有些月热
产生四季
不同
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每天都发生 ,最北可到达 ,
最南可到达 。
变化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都很热,
属于热带。
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每天都
发生 ,北极圈以北有 现象,
南极圈以南有 现象。
变化
极昼、极夜
极昼、极夜
北极圈-北极点、南极圈-南极点之间
全年都较冷,属于寒带。
、 太
阳直射点不能到达,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北回归线—北极圈
南回归线—南极圈
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之间属于温带。
热带:南回归线(23.5°S)—北回归线(23.5°N)
原因: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南回归线—南极圈,北回归线—北极圈
原因:无太阳直射、极昼和极夜现象;
寒带:南极圈以内,北极圈以内
原因: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五带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
有极昼极夜
有阳光直射
无阳光直射
有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极圈
23.50N
23.50S
66.50N
66.50S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自转 公转
围绕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地轴
太阳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一天
一年
昼夜交替
五带的划分
四季的产生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地球上的五带中,非洲绝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
非洲
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欧洲绝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
欧洲
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个洲?
南极洲
B
220
200
1800
1750
A
670
700
00
150
分析内容 A地 B地
纬 度
经 度
属于低纬、中纬、高纬
属于南、北半球
属于东、西半球
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22°N
175°W
低纬
北半球
西半球
热带


67°S
15° E
高纬
南半球
东半球
南寒带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春分日时地球位置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D
A
3.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
B.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
C.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北极点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D.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4.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和南温带
C.北寒带和南寒带 D.北温带和北寒带
C
B
将地球上的五带与其相应的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
A .热带
B .南、北温带
C .南、北寒带
① 有太阳光线直射现象
② 有极昼极夜现象
③ 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 气候四季分明
⑤ 气候终年炎热
⑥ 气候终年寒冷
(1)对照“地球公转示意”图,说出太阳光线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上的日期与节气。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2)哪一天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
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和9月23日前后(秋分日)
6月22日前后(夏至日)
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3)在你居住的地区,每年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常宁市(26.38°N,北半球)
5月1日: 10月1日:
五带名称 范围 太阳直射情况 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无极昼极夜
南、北温带 无太阳直射
南、北寒带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图,填写。
回归线、极圈之间
南、北极圈之间
有太阳直射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5)将地球上的五带与其气候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热带
北温带和南温带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的四季
变化明显
气候终年炎热
气候终年寒冷
(6)在地球上的五带中,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一个带?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一个带?在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一个洲?
非洲 欧洲 南极洲
(7)在地球上的五带中,你居住的地区属于哪一个带?那里有太阳直射现象吗?每年哪个时间段昼长夜短?
常宁市(26.38°N,北半球)
(热带)
(北温带)
(南寒带)
北温带、无太阳直射、春分日—秋分日昼长夜短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①两分两至日
②昼夜长短变化
③五带的划分及原因
1. 第16届亚运会开幕式2010年11月12日在广州海心沙举行,此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2.当地球公转到图中④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B.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C.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D.南半球昼夜等长
C
C
3.下列节日中,我国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元旦1月1日 B.劳动节5月1日
C.儿童节6月1日 D.国庆节10月1日
4.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更替 B.四季变化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全球变暖
C
B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