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综合作业题
选择题
1.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英国 B.日本 C.美国 D.法国
2.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 )
A. 公车上书 B. 组织强学会
C. 保国会的成立 D. 兴中会的成立
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话出自( )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康广仁
4.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 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 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 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清末郑观应的这首诗描述的应是哪次海战的悲壮场面( )
A. 丰岛海战 B. 黄海大战
C. 青浦大捷 D. 威海卫战役
6.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
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7.据太常侍卿陈兰彬1876年奏称:“创办招商局后,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一千三百余万两。”据李鸿章自己估计“创办招商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据此可知,洋务运动在某种程度上( )
A.推动了了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
B.抵御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C.加快了追赶西方国家的步伐
D.成就了中国求富求强的梦想
8.有人这样评述中国近代前期某场战争:“它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使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0.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 )
①严复②谭嗣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1.清朝的北洋海军创始于19世纪70年代,覆没于19世纪90年代。要想了解北洋海军的兴衰史,寻访历史遗迹,可以去下列哪个地方( )
A. 广州虎门 B. 福建马尾 C. 天津大沽 D. 山东威海卫
12.洋务运动时期,设立江南制造总局的是( )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张之洞 D. 左宗棠
13.“它打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文明,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意义。”材料所评论的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民族工业的萌芽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4.下列有关八国联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八国联军包括西班牙 B. 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C. 攻占北京后,到处烧杀抢掠 D. 侵略军曾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
15.电影《甲午风云》中的主人公(如图)感动了许多人,他是( )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曾纪泽 D. 邓世昌
16.商人可用来传递生意信息,记者可以用它来发回新闻报道,老百姓与亲友联系也可以用上它。这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的( )
A. 手机 B. 火车 C. 有线电报 D. 计算机网络
17.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这一主张属于下列哪个派别( )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8.某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该统帅是基于哪一场战争所言(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0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
A. 《辛丑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南京条约》 D. 《二十一条》
20.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 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2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自19世纪中叶起,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先后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屡遭破坏。下面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22.洋务派创办的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是( )
A. 湖北织布官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轮船招商局 D. 安庆内军械所
23.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下列探索的口号与洋务运动有关的是 ( )
A. 民主、科学 B. 自强、求富
C. 自由、民主 D. 自由、平等
24.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战争的赔款不仅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沉重负担,而且也使国家失去了迈向近代化所需的资本积累。近代史上,在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5.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 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変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1)图中人物是谁?
(2)他主张采取什么措施挽救民族危亡?
27.中美两国现如今是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二则间的恩恩怨怨可以追溯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中美两国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并历经曲折反复的历程,耐人寻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那段耐人寻味的历史。
【中美较劲】
材料一: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外国研究机构康伦公司在《美国对亚洲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说: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在所有(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1)、历史上美国直接参与了哪次侵华战争?材料中中美的较量指的是什么事件?
【中美缓和】
材料二: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如下三图)。
(2)中美关系缓和的标志性事件是?中美是在何时建立外交关系的?在此段时期内,新中国还有哪些外交上的成就?
【中美的羁绊】
材料三:中美关系路途崎岖,经常发生大小矛盾,但美国对台持续的军售,难免令中美近日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使两国关系进入新的艰困期
﹣﹣人民网《环球时报》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3)结合材料四分析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是什么?你认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中美关系的感悟】
(4)通过上述材料,中美之间几十年关系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8.如图,阅读图11和材料:
材料: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读图,从日军入侵路线看,甲午中日战争具有什么特点?
(2)图中地点马关是中国人的“伤心地”。《马关条约》不同于以往条约的新内容是什么?
(3)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整体性影响是什么?
(4)战争导致的“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9.请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州船政局遗址上的老房子(图1)
材料二:福州船政局开办了船政学堂,学堂借鉴西方船舶学校的课程设置,制定了基础和实用的大量技术课程,每一门课都用英语或法语教学。学堂派留学生到英国、法国留学,学习的专业主要是造船、轮机制造和驾驶。(图2为外籍老师在上课)
材料三:船政学堂培养了邓世昌、严复、詹天佑等一批中国近代杰出人才。
(1)福州船政局的创办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一次尝试,这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哪一场运动的实践?
(2)请根据材料二,归纳船政学堂的办学特点。
(3)请你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出以上三位船政英才的事迹或贡献。
(4)通过对以上的船政历史的了解,请你提炼其中蕴含的精神。
答案
1-5CACCB 6-10ABACB 11-15DAAAD 16-20CBDBC 21-25CBBDD
26、(1)梁启超
(2)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维新,挽救民族危亡。
27、(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美援朝。
(2)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9年;中日建交或中国回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台湾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干涉中国内政或者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中美关系的变化都是以国家的利益为核心,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
28.(1)有海战和陆战两条战线。
(2)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3)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公车上书)。
29.(1)洋务运动
(2)学习西方语言、先进知识和科学技术。
(3)示例一:邓世昌,理由: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战上,邓世昌英勇抗敌,为国捐躯.示例二:严复,理由: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他的译著《天演论》影响巨大,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示例三:詹天佑,理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4)自强、改革、爱国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