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 人音版(2019 )高中音乐 第1单元 第1节 歌唱 课件(共30张PPT,内嵌音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 人音版(2019 )高中音乐 第1单元 第1节 歌唱 课件(共30张PPT,内嵌音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8-17 21:5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歌 唱
歌唱发声是一个物理的声学、音响学现象。而进行歌唱艺术实践又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歌唱运动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
呼吸器官,即“源”动力,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组成,它们是歌唱“源”的动力和能量的保证。
日常的呼吸
歌唱时的呼吸
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
胸腹式联合呼吸
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靠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
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它包括喉头、声带。
喉头 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
声带 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性质非常坚实。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靠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靠拢闭合发生声音。声带在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放松并张开的,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
喉咙的上部与舌根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软骨,叫会厌。会厌的功能有两个方面 声门的保护作用,避免呛着
歌唱的时候,会厌竖起,形成通道让声音流畅地输出。
胸腔 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 低音
肺部 (胸声区)
喉 圆润
共鸣腔 口腔 咽腔 中音 悦耳
口腔 (混声区) 丰满
鼻腔 动听
头腔 上颌窦 高音
额窦 (头声区)
蝶窦
咬字吐字器官(即语言器官)

舌 位置和不同的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
牙齿
上腭等
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发挥。所以语言器官是我们吐字咬字时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吐字咬字时出声、引长和归韵的重要器官。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要训练好声音进行歌唱,首先要了解所参与发声器官的构造和作用。
 
1、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这里的放松绝不是松垮、瘫痪,它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就是精神饱满的状态。
2、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全身有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
3、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重量落在双脚上。
4、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记应当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虚着唱歌。
5、嘴巴是歌唱的喇叭,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
6、还有歌唱时下颌收回,正确的感觉应该是仿佛由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脖子和后背、腰部连成一线,这样才使气息畅通无阻。
7、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赋予适当的动作,但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矫揉造作,画蛇添足。坐唱的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一样,但要注意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也不要靠在椅背上,注意臀部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1/3的面积,两脚稍分开,自然弯曲,不能跷腿坐,也不能两腿交叉叠起。
 正 确 的 歌 唱 姿 势 是:
考 考你:
1、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2、歌的词曲作者是谁?
3、这首歌是哪部影片的主题曲?
4、这首歌属于那种风格的作品?
A、舞曲 B、流行音乐 C、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
词:田汉 曲:聂耳
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
创作背景: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1935年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激励着人民大众奋勇抗争,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屈从于外来压迫的气节与精神。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之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78年、1982年、2004年先后三次通过相关决议,最终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赋予了国歌的宪法地位。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其中三连音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歌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聂耳根据歌词分句的特点,把这首歌曲处理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所形成的自由体结构。虽然每个乐句的旋律、结构都各不相同,但乐句与乐句之间,衔接紧密,发展自然,唱起来起伏跌宕、浑然一体。
歌词第一、二句都是带有号召性的。作曲家把这两句旋律按"5-1-3-5"的上行趋势处理,特别是节奏的安排,采用了后半拍起句,更能给人以紧迫感。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
歌词第三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全部歌词中最重要的警句。聂耳在这里不仅运用了全曲中的最高、最强音,而且创造性地在"中华民族到了"之后,突然休止半拍,从而使"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得到突出的强调 。
《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 。
独唱
对唱
演唱形式 重唱
齐唱
轮唱
表演唱
合唱等
齐唱是单声部歌曲演唱形式,众多人(人数不限)唱同一旋律。齐唱要求所有演唱者在歌曲的音准、节奏、速度、力度、风格等方面做到整齐、准确,在发声方法上力求一致,使声部统一协调。
男声齐唱
音色 女声齐唱
混声齐唱
童声齐唱
歌曲《我爱你中国》是陈冲主演的电影《海外赤子》的一首经典插曲,创作于1979年,作词为瞿琮,作曲为郑秋枫。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该影片的热播,这首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马来西亚归侨叶佩英演唱的主题曲也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唱响。尽管歌词质朴无华,却有动人心魄的激情。
《我爱你中国》属于独唱。歌曲把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每当唱起这首歌,都能让人的内心体验到一种喷涌而出的激情,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崇高之爱。
歌曲的演唱形式为?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独唱是指由一个人演唱的形式。独唱可以充分显示演唱者的声音特性、演唱风格、歌唱技巧,演唱者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可以发挥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较为自由。
男高音独唱
男声独唱 男中音独唱
男低音独唱
根据音色 女高音独唱
女声独唱 女中音独唱
女低音独唱
童声独唱
我国的民间说唱,如单弦、琴书、鼓词、弹词等表演形式,也属于独唱。
单弦源于北京,又称单弦牌子曲。清乾隆、嘉庆年间兴起,形成于清代末叶。演唱时用八角鼓击节,其曲牌众多,曲调丰富,反映现实生活,代表曲目有《胭脂》、《挑帘裁衣》、 《金山寺》等。自单弦票友随缘乐以后,出现了德寿山、全月如、荣剑尘、常澍田、谢芮芝等名家,他们推动了单弦艺术的发展。
琴书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曲艺中的琴书,因演唱时用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琴书的表现形式不一,有一人立唱,两人或多人坐唱或走唱,也有分角色拆唱。唱词也根据其乐曲,有七字句、十字句和长短句之分。有说有唱,一般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伴奏乐器除扬琴之外,也兼用三弦、二胡、筝、坠胡等。
鼓词 一般指以鼓、板击节说唱的曲艺艺术形式,这种说唱形式的历史十分悠久。鼓词的名称起源于明代,清代以后,鼓词演唱兴盛。北方鼓词主要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辽宁以及北京、天津等地。南方主要有江苏的扬州鼓词和浙江的温州鼓词等。
弹词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曲艺。流行于中国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说唱文学形式。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词话,开始出现于明中叶,至清代极为繁荣,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它由说、噱、弹、唱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其作品多为长篇,每次开说前往往插上一段开篇,相当于话本中之入话,供演唱者定场试音之用。弹词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浅近,语言上有"国音"和"土音"之分。
在山谷中说话会发生什么?
《回声》是由作曲家拉索创作的。歌曲创作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为一段多句体式。乐曲声部间纯净而丰满,旋律简洁而质朴。由于它在声乐上具有较难的演唱技巧,又有良好的演出效果,所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合唱团都喜欢演唱它。这首作品传入中国后,被译配成中文,不仅是音乐会上的精彩合唱曲目,也成为各类合唱团训练合唱的好教材。
《回声》的演唱形式?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回声》是一首混声无伴奏合唱,由作曲家拉索用意大利威尼斯所特有的双重四部合唱形式写成的。那奇妙、和谐、遥相呼应的动人音响,往往使人有置身在群山幽谷之中的感觉,领受到与大自然对话的快乐,内心无比宽广、舒畅。
合唱是多声部歌曲演唱形式,每个声部人数较多(几人或数十人不等)。合唱在音响上讲究整体的谐和性,因此各声部对音色、音量、力度的要求更严,声部间的音量配合均衡。根据音色区别
女声合唱 二部合唱
三部合唱等
男声合唱 二部合唱
三部合唱等
混声合唱 二部合唱
三部合唱
四部合唱等
童声合唱
以上各种形式,常可用乐器伴奏(如钢琴、手风琴、乐队等),也可不用伴奏。
● 仔细聆听后思考: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有几个声部?声部有何特点?
情绪开朗活泼,曲调流畅轻盈,音韵抑扬起伏。有两个声部,一个声部不停
模仿、追逐另一个声部。
黄自(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字今吾,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我国著名的现代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教育家,最早全面系统地传授专门作曲技术和音乐理论的专业作曲家,他为创立我国专业的音乐学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黄自所作的 74 首声乐作品中,中小学教材选曲几占 4/5 ,主要作品有《卡农歌》《花非花》《长恨歌》《踏雪寻梅》《思乡》《玫瑰三愿》《点绛唇·赋登楼》《抗敌歌》《旗正飘飘》《九一八》《热血》等。
《卡农歌》是在20世纪初由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创作的二声部复调声乐作品。《卡农歌》的形式源自西方多声部合唱,也是该作品的体裁。卡农(canon)意即轮唱,是复调音乐中以同一曲调在不同声部作持续模仿的体裁类型,为早期合唱经常采用的形式。黄自的这首作品采用一个声部旋律不停模仿、追逐另一声部的演唱形式,两个声部之间间隔以固定节拍数,形成此起彼伏、绵绵不绝的声部歌唱追逐效果。
演唱时要求声音轻灵、共鸣集中、咬字吐字准确清晰,把握弱起规律,注意轮唱声部的呼应配合,突出强弱起落的交错应答。
一起来歌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