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诗词鉴赏理解诗歌情感及答题方法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诗词鉴赏理解诗歌情感及答题方法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9 10:2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理解诗歌情感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
解读中考

情感体会

答题方法

目录

能力拓展

解读中考
中考题型
考察内容:
统编教材诗词曲37首
(课内)
考察方式:
选择题+主观题
5分左右
考察能力:
对于诗歌的内容理解、手法掌握以及对作者情感体会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0. 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登亭远眺,感慨历史兴衰,大处落笔,时空交融,慨叹“千古兴亡”悠远难追。
B. 褒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孙权,气魂宏大雄壮,在小令中含如此大题材的,并不多见。
C. 融典故入词,曹操的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阙,毫无斧凿痕迹,融经诗史,驱遣自如。
D. 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自相呼应,层层推进,创前所未有的意境,情感豪边奔放。
11. 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蒹葭苍苍”“关关雎鸠”“青青子衿”等。请结合词作,从韵律、内容上谈谈你对“悠悠”或“滚滚”的理解。
原题再现
常见题型
体会情感
两首诗都写到“归雁”,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描写画面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画面。
寻找意象、理解意境
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赏析词句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富有情味,堪称绝唱。请简要品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表达效果的。

情感体会
野望①
杜甫
清秋望不极,迢递②起曾阴③。远水兼④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⑤日初沉。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注释)①作于公元759年。杜甫欲往洛阳,无奈叛军攻陷洛阳,被迫逃回秦州,有家不能回。②迢递:遥远。③曾阴:重叠的阴云,曾,同“层”。④兼:连着。⑤迥:远。
请结合画直线的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原题再现
如何思考此类题的答案?
意象
意象
意象是人们主观情感的实物寄托。
题材
题材
掌握诗歌的题材,是理解感情的关键。
题目
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精简概括、前情提要,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
诗人、
背景
诗人、背景
理解文章情感永远要站在作者的环境中,情感永远与作者写作当下环境有关。
情感类题型思考方向
关键诗句
注释
关键诗句
注释
凡是诗歌所加的注解,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阅读,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信息,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准备。
一般每首诗歌都可以找到一个突破点,帮助我们迅速把握诗歌的主题,如关键词句的意义。诗歌开头或结尾的议论抒情句,也往往是诗歌的主题之所在。
情感类题型思考方向
题材
山水田园诗
边塞征战诗
咏物抒怀诗
咏史怀古诗
送别怀远诗
羁旅乡愁诗
即事抒怀诗
不同题材诗歌情感举例
不同题材诗歌情感举例
不同题材诗歌情感举例
不同题材诗歌情感举例
意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所谓“意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常见意象
动植物类:
(1)柳:惜别,留恋,祝愿。
(2)梅花: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凌寒不屈的顽强;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隐者高士的象征;清冷淡雅的美人;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3)杜鹃: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
(4)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
地点类:
(1)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2)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3)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4)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自然景观类:
(1)月亮:思乡、 思亲,人生的圆满、缺憾,边愁
(2)斜阳(夕阳、落日):失落 消沉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雄浑、苍莽;思古幽情
(3)水:漂泊、时光易逝、愁情;感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尤其是愁情无尽。

答题方法
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通过描写________(翻译景象、事件),表现(突出)了诗人________思想、感情,起到了______作用。
野望①
杜甫
清秋望不极,迢递②起曾阴③。远水兼④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⑤日初沉。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注释)①作于公元759年。杜甫欲往洛阳,无奈叛军攻陷洛阳,被迫逃回秦州,有家不能回。②迢递:遥远。③曾阴:重叠的阴云,曾,同“层”。④兼:连着。⑤迥:远。
请结合画直线的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原题再现
含义:秋风吹起枯叶更快脱落;
意象、意境:通过“风”、“叶”的描写,写出了枯叶随风飘落,秋风习习,写出秋之悲,营造一种凄凉的氛围,描绘出一幅秋风落叶图;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色是诗人内心所思所想的外化,表现了作者的无尽伤感;原因探究、情感分析:作者内心悲楚并非无缘无故
从【注释】中可以了解到,作者因安史之乱被迫出逃,远离家乡自然孤寂伤感,更深层次想表达的是:批判安史之乱对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难。
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
手法),通过描写________(翻译景象、事件),表现
(突出)了诗人________思想、感情,起到了______作用。
稀疏的树叶在秋风中更快凋落的景象,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
表达了漂泊异乡的孤寂伤感之情

能力拓展
能力拓展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为律诗。律诗属近体诗,成熟于唐朝,分五言、七言两种。
B.首联是说久闻洞庭湖大名,今天终于来到。这与《春夜喜雨》《望岳》开头一样,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我们由此能看出杜甫五言律诗的风格。
C. 颌联是说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短短十个字,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意境开阔。
D. 尾联写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写“我”凭栏眺望之所感。“凭轩”一句与题目“登楼”遥相呼应,收束全诗,从而使全诗浑然一体。
能力拓展
2. 请写出这首诗的抒情诗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抒情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情感:诗歌后两联写登临之感:战乱不休致使诗人与亲朋之间音讯不通,贫病交加的自己只得生活在一叶孤舟之上,况且北望关山,战乱频仍,唯有老泪纵横。 这些抒情诗句既抒写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穷愁潦倒、壮志未酬),更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虑)。
感谢聆听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