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春》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9 09:4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1.春
朱自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1. 会读、会写,能理解“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和词,重点理解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 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3. 能够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春天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听到春这个词语,大家会想到哪些词语和诗句呢?
导入新课
草长莺飞、风和日丽、鸟语花香、阳光明媚……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从春江晚景》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作者简介
1.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2.他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
3.名篇:《春》《荷塘月色》《背影》《匆匆》
4.作品集: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朱自清(1898—1948)
散 文
文体知识
1.是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2.按照表达方式来分,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3.散文特点:形散神聚。
(1)“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2)“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表达主题服务。
字词清单
朗润( ) 涨起来( ) 嫩绿( )
宛转( ) 应和( ) 撑伞( )
酝酿( )窠巢( ) 烘托( )
蓑笠( ) 抖擞( ) 黄晕( )
rùn
yùn niànɡ

yùn
sǒu
wǎn
zhǎnɡ
hōnɡ
suō lì
kē cháo
nèn
chēnɡ






● ●
● ●





字词清单
朗润:
酝酿:
宛转:
黄晕:
抖擞:
窠巢:
欣欣然:
赶趟儿: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明亮滋润。
本指造酒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昏黄,不明亮。
振作。
鸟兽昆虫的窝。
欢欢喜喜的样子。
本文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
2、把握好感情的变化。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1、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课文描绘了春的哪些景物?(小标题概括)
3、由此看来,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1、对春的喜爱和赞美
2、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3、三部分:盼春、绘春、颂春
春草图(3)
春花图(4)
春风图(5)
春雨图(6)
迎春图(7)
理清文章思路
(一)盼春
(二)绘春
(三)颂春
总绘春天(1、2)
8、9、10
新、美、力
讲授新课
精读课文 细节探究
(一)盼春
两个“盼望着”:盼春的急切、喜悦(反复)
“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手法,(把春天当做人来写)赋予春天感情和生命,写出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探究赏析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
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篇
2、第三段对小草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描写小草的情态、动作、质地、色泽、长势,突出了小草生机勃勃、令人喜爱的特点;然后以人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烘托出小草的美好和可爱。
3、第四段作者在描写春花时,采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采用这样的写作顺序有何妙处?
由高到低(树上——花下——地上)、由实到虚(花——果)的描写顺序。采用这样的顺序,既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也使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4、第五段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春风的?突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
从触觉、嗅觉、视觉和听觉等角度来描写春风,多角度地展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芳香和悦耳。
5、第六段文字是怎样描写春雨的?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先从正面描写春雨,写出了春雨寻常、细密、闪亮、绵长、轻盈、迷蒙等特点;然后通过描写雨中的树叶子、小草、灯光、行人和工作的农夫及草屋等景物,侧面烘托了春雨对万物的润泽,营造了一种安静、平和、温馨的美好意境。
6、从描写人们迎春的景象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喜迎春天的景象中,可体会出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7、结尾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这三句话不仅比喻巧妙,意义深刻,而且分段排列,先后有序。
三个比喻句分别是对前文几幅图画含义的概况,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这三句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力量上从小到大,时间上从先到后,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语言赏析
品读下面的比喻句,说说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的细小且繁多,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之情。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语言赏析
如果把这个喻体换成能体现喜爱之情的其他事物,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吗?
“粉尘”的细小在“形似” 上与野花差距太大,也没有“眨呀眨的”动感,不够形象,不能将作者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粉尘,像宝石。
“宝石”价值不菲,与野花“遍地是”没有共性,缺乏灵动与生机。
方法技巧
比喻的修辞: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从原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为它做批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不仅写出了春风的“轻柔”,而且还让读者体会到母亲的手带给我们的温暖的感觉。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句话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盼望着,盼望着”运用反复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强烈期盼之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个“来”一个“近”,拟人修辞,赋予东风和春天以人的情态,表达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方法技巧
拟人的修辞:
将……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感情。
写作特色
三、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一、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 触觉等,突出景物特征(形、色、声、味等);
二、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等;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文章主旨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本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板书设计
绘春
盼春
颂春
总括春景
春草图
迎春图
春花图
春雨图
春风图
雨润春
风唱春
山、水、太阳
草报春
人迎春
花争春
盼、近、来——急切、喜悦(总领全文)
三个比喻句
新、美、力
赞美春天 热爱生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
教师寄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