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提升练习(全国通用)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诗词,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甲】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能融情入景。
B.【乙】诗颔联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C.两首诗都描写了“月”,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人格化,都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忧愁之情。
D.两首诗的结尾句都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别之意,表达了对朋友、故乡的怀念惜别之情。
2.下列加点字注意有误的一项是( )
A.诱惑(yòu hò) 静谧(mì) 池畦(qí)
B.吝啬(lìn sè) 高邈(miǎo) 淅淅沥(xī lì)
C.粗犷(ɡuǎnɡ) 睫(jié)毛 干涩(sè)
D.莅临(lì lín) 漾(yànɡ)出 咄(duō)咄逼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鸡多用两只腿跑动,即使能飞起来的也只能飞很短的距离。当它逃不脱追者时,就把头钻进草堆里,自以为安然无恙了。
B.红树林深处,简直就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
C.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更优秀。
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4.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是对偶句,先写“客路”再写“行舟”,开篇就流露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思。
B.“潮平两岸阔”中“阔”字传神地表现了潮水涨满,江水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C.颈联描写景物、节令,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的哲理。
D.尾联写作者想要借归雁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
B.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的多情,到了冬天还充满春意)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照应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出了山村和雪的神态)
D.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小巧而清秀)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认识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这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家园一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的词,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它们成为我内心的永恒。
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ɡ) 贮蓄(zhù) 粗犷(kuànɡ) 澄清(dènɡ)
B.花苞(bāo) 嘹亮(liáo) 应和(yìnɡ) 黄晕(yùn)
C.莅临(wèi) 看护(kàn) 抖擞(shù) 卖弄(nònɡ)
D.朗润(rùn) 婉转(zhuǎn) 水藻(zào) 静谧(mì)
9.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组成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
②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菌的波浪。
③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④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⑤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⑥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雨的四季》刘湛秋)
A.③②⑥①④⑤ B.①③⑥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④① D.①⑥③②④⑤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除公益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
二、综合性学习
11.综合性学习。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今天,就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一起去看风景!
(1)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
①春:_____ ②夏:_____
③秋:_____ ④冬:_____
(2)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一个环节。
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第二环节: ________
第三环节:唱四季赞歌。
第四环节:四季诗文及常识竞赛。
三、语言表达
12.仿写最能展现你的文笔。请根据下面句子内容与结构的特点,在横线上进行仿写。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 , ;秋天像成熟的中年人,稳健自信,它收获着;冬天像个慈蔼的老人,静默有声,它蓄积着。
四、现代文阅读
那年花开
钱海燕
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作业做完了,再做其他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被工人不小心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找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将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有删改)
13.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14.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15.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16.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17.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之声
涂玉国
①“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一叶落,天下秋。秋天的天空分外明净过远,一行行高大的法国梧桐树站在这旷远的天空下,变得分外渺小寂寥,那枝头上片片枯黄阔大的叶子,在寂寂的秋风中无力地翻卷着,发出春恋的“唰唰”“哗哗”的回响,这回响似慢板轻歌,一声声地击在心上,让心一阵阵揪紧,顿生无限惆怅。那黄叶落地的声音,更像无奈的叹息,拨动着内心的琴弦,有些萧瑟,有些悲凉,有些落寞。
②秋雨凉,加衣裳。伴随秋风的是一场更比一场乘凉的秋雨,把夏日最后一缕暑热赶到季节的深处。那纷纷飘落的细雨如雾如烟,落在褐黄的叶子上发出春蚕食桑般的“沙沙”的声音。与春而不同的是,春天的雨温润、灵动,秋天的雨冰凉、绵长,更易让人多愁善感,滋长纷乱的心事。偶尔,秋雨也有激烈的时候,落在树叶上、落在大地上,发出“嗤嗤”“嘶嘶”的声音,伴随着急促的风,敲在玻璃窗户上,发出“呯呯”“叮叮”的敲击声,这些声音尽管充满力度、富有张力,但与夏天的猛烈声相比还是温婉、低沉了很多。听着这声音,仿佛坐在一叶小舟上,随声音的波浪起起伏伏,充满了平平仄仄的韵律与诗意。
③秋天,更多的声音是热烈的,丰富的,多彩的,欢乐的,兴奋的。金黄的稻浪,闹腾在秋风里,发出“哗啦啦”的喜悦声;火红的柿子,摇曳在枝头,发出“噗噗”的会心微笑声;淡蓝色的长空上,白云高悬时行时止,发出小猫夜行时若有若无的足音;橙色的柑橘,藏在深碧的叶中,宛如捉迷藏的孩子发出阵阵调皮的“咯咯”脆甜声;红彤彤的枫叶,沉醉在秋日的温阳里,相互碰撞时发出“喀喀”的金属声。听到这些七彩的声音,就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慢慢地连呼吸心跳都变得平缓起来,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开启一场盛大的梦幻之旅。
④秋天最动听的声音,是果实开裂的声音。秋日的暖阳下,金风吹动叶发出“飒飒”的声音,像在演奏丰收之曲。黑色的绿豆荚、土黄色的豇豆荚,在阳光下不断炸裂,发出“咔吧咔吧”的欢快声;芝麻梭子张开小口发出“嚓嚓”的轻响;金黄的稻粒、黄亮亮的玉米发出“嗤嗤”的笑声……这些丰收的果实,在阳光的抚摸下汇成了欢声笑语的河流,在村庄上空、在田野上空、在大地上空远远地弥散开来,把秋天渲染得分外生动。一只长着大红冠子的大公鸡带着一群母鸡,乘人不注意急急忙忙地溜到稻场里,发出欢欣的“咕咕”的呼叫声,它们一边低头频频啄食,一边用锋利的爪子刨食钻出豆荚的肉虫。在不远处的棉花田里,棉花轻裂声此起彼伏,露出满口洁白的牙齿;黄豆荚发出“啪啪”的脆响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合奏成秋天最丰满、最动听、最悦耳的声音。
⑤秋天果实开裂的声音,更像是丰收的锣鼓声,铿锵有力,激情四射。听到这声音,劳碌奔忙的庄稼人开心地笑了,那爽朗开怀的笑声在晴空下四处回荡,把村庄的里里外外都洗涤得格外喜庆、火红、热烈,这才是村庄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季节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大地最美的模样,这才是天下最美好的模样。
18.根据文章的写作思路,说说文中写了哪两类声音,请概括。
19.简要说说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秋天的景物的。
20.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才是村庄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季节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大地最美的模样,这才是天下最美好的模样。
21.如果要你来描写秋之声,除了文中的那些声音,你适合描写秋天中最具代表性的哪种声音?试着描写几句。
五、填空题
22.填空。
(1)《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_____,字_____,北京人,满族,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四世同堂》,话剧《_____》《龙须沟》等。
23.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1)朱自清的《____》一文中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3)《观沧海》作者_______,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______,字太白,号_______。唐代诗人,题中“左迁”是指_________。
24.文学常识填空。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______,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__________《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25.填空。
本文的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著有诗文集《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__。
26.课文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比较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中的词,你觉得哪个用得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1)小草从土里钻(长)出来。____________
(2)蜜蜂嗡嗡地闹(叫)着。____________
(3)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吹)着你。____________
27.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3)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D
4.D
5.B
6.B
7.C
8.B
9.C
10.D
11. (1)①春:万紫千红 ②夏:烈日炎炎 ③秋:天高云淡 ④冬:大雪纷飞 (2)答案示例: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3)诵四季诗文。
12.示例一:夏天像血气方刚的青年,有着火一样的热情,它奋斗着。
示例二:夏天像健壮的青年,朝气蓬勃,它奔跑着。
13.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或:“我” 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14.“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意思相近即可)
15.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 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16..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 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7.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 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18.大自然的七彩的声音;果实开裂的声音。
19.听觉和视觉,如“金黄的稻浪,闹腾在秋风里,发出‘哗啦啦’的喜悦声”,“火红的柿子,摇曳在枝头,发出‘噗噗’的会心微笑声”等。
20.点明主旨,升华主题,表达了对秋天丰收景象的赞美和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对人们美好生活的祝愿。
21.示例:走到田间,只见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雪白的棉花;沉甸甸的稻谷,颗粒饱满的高粱……一个个玉米被农民伯伯放进箩筐里,发生“咚咚”的欢唱声。
22. 舒庆春 舍予 骆驼祥子 茶馆
23. 春 春风 老舍 骆驼祥子 曹操 李白 青莲居士 贬官,降职
24. 佩弦 散文家 诗人 《欧游杂记》
25. 朱自清 佩弦 踪迹 背影 欧游杂记 散文
26. “钻”表明春草破土萌发的挤劲,显示了不可压抑的生命力;若用“长”只是一般的说明,不能表现出春草的活力。 “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响声,而且隐含了一片喧闹沸腾的景象;“叫”只能表明喊叫,用在这里,感彩不浓。 “抚摸”写出了春风的温暖与柔情;“吹”则表达不出来。
27. (1)拟人 (2)比喻、排比 (3)比喻、拟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