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全国通用)
一、选择题
1.【写对联,宣传家乡】
有同学拟写了描绘千岛湖风光的上联“晴好一湖照明镜”,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雨奇千岛洗青螺 B.松排山岭万重翠 C.一轮红日染朝霞 D.碧波千顷浮翠岛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3.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⑴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⑵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⑶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⑷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排比 对偶 比喻 拟人 B.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C.拟人 排比 比喻 对偶 D.比喻 排比 对偶 拟人
4.下面关于初中生阅读的名著的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在此文中,鲁迅通过“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不仅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嘴脸,也写出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
B.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小说讲述了尼摩船长驾驶自己制造的潜艇“诺第留斯号”从太平洋出发到北冰洋的航行的奇特故事。
C.《骆驼样子》是老舍创作的一部京味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它通过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在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旧社会,单靠个人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自传体小说,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议论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等,使人物有血有肉。
5.下面是对《朝花夕拾》主题的理解,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
B.表达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C.揭露阿长、庸医、衍太太等人在人性方面的丑陋。
D.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南岳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今人赞叹不已。
B.5月1日,东洲公园全新开放,从岛上纵目四望,长提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C.“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
D.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7.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琐记》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作者童年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讽刺和批判了旧道德。
B.《海底两万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场面描写惊险紧张,一波三折。比如小说开头人们对“海怪”的种种猜测,充满了悬念;在海底遨游时历经章鱼、鲨鱼搏斗等场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C.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啼哭”,像这样以夸张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的片段在《昆虫记》里常常出现,视角独特,文笔优美,行文活泼。
D.《儒林外史》也和众多小说一样,其中人物的肖像描写是脸谱化的,如“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虎背熊腰,体格魁梧”等。
8.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成功塑造了心灵强大、人格独立的主人公简·爱形象。《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鲁迅先生真挚回忆了藤野先生、寿镜吾、杨二嫂和范爱农等人物。
B.年号纪年法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元丰六年”“庆历四年春”;干支纪年法是把天干地支按照一定顺序不重复搭配起来,如“丙辰中秋”“壬戌秋日”。
C.《与朱元思书》的“书”指书信:《出师表》的“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醉翁亭记》的“记”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在议论的基础上,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
D.“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迁客骚人”中的“骚人”指诗人;“伛偻提携”中的“提携”指老人;“不问苍生问鬼神”中的“苍生”指百姓。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有一次,他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强?”子贡谦虚地回答:“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孔子点点头,笑着说:“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
A., ; ”! B.? ; !” C.? , ”! D., , !”
10.下面是某同学读书笔记中的相关内容,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人物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善解人意,对朋友能够雪中送炭,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朱赫来经常帮他排忧解难,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B.归因探究:《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经过三起三落,从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他的悲剧结局主要是由自己的不坚强,不觉醒造成的。
C.匠心感悟:《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文题由凡人俗称与典雅的先秦古籍名称组成,产生了奇妙幽默的意味,较好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特色鉴赏:《简·爱》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小说中现实与浪漫相交织,但就反映真实生活而言,它称得上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二、综合性学习
11.综合性学习。
岳纸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三、语言表达
12.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笑对挫折,战胜困难,会让你品尝到苦尽甘来的滋味,收获到柳暗花明的喜悦,_____(领悟 领略 领受)到一览众山小的别样风光。
(2)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举行。开园以来参观者非常多,可谓游人如织,_____(纷至沓来 眼花缭乱 接踵摩肩),热闹非凡。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A)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
(节选自《琐记》)
(B)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节选自《父亲的病》)
13.请结合选段(A)(B),分析衍太太这一人物形象。
14.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的一件事情(语段事情除外)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15.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是饱含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是幽默的鲁迅。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从以上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像火锅筵席上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们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适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手里轻捻的那本语文书,也许纯是用来对付教导主任的。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知识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我们于是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中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救火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我们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九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模样。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个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但那又是一个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作者:曾颖,选自小说《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6.小说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
平时的课:
最后一课:
17.下面两个句子特别有趣味,请选择一句简要赏析。
(1)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
(2)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勿忙而焦急。
18.如果对第⑨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
(1)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
(2)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
19.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0.下面是小说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接着写几句。
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题
21.《朝花夕拾》全书主要涉及六个人物,请你根据阅读积累填写下表。
身份 中国老师 日本老师 家人 朋友 保姆 邻居
人物 寿镜吾 ①______ 父亲 ②______ 长妈妈 ③______
22.【文段一】以后可忘却了,大概也和现今的国粹保存大家的议论差不多。但我对于这中西学堂,却也不满足,因为那里面只教汉文,算学,英文和法文。功课较为别致的,还有杭州的求是书院,然而学费贵。
【文段二】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种不合适来。现在是发现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于是毫无问题,去考矿路学堂引去了。
上面两个文段出自名著《________》,讲述的是________(人名)求学期间的两次心理变化,体现了他对新时代、新思想的追求。
2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人生需要目标感,拔节生长向晴空。②以个人青春为例,有的人走捷径,往往是拔苗助长。有的人犹豫不前,也错过了成长的机会。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否树立明确的目标,有利于让行动更有指向性。④ 精准聚焦,靶向瞄准, 能破除障碍,战胜困难。
(1)第②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句需要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图中左栏是有关《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标题,请根据你的阅读经历,从右栏中选择正确的篇名,将副标题补全。(只填写序号)
标题 篇名
①渴望革命,又孤独软弱——读______________有感; ②背书与看戏——读______________有感; ③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读______________有感。 A.《五猖会》 B.《无常》 C.《藤野先生》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E.《父亲的病》 F.《范爱农》
25.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题目),文章中,作者重点描写了在阅读“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个故事时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6.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屡次提到“长妈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_______________;《阿长与(山海经》中,她为“我”买到了心爱的宝书;《_______________》中,长妈妈静候“我”背《鉴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C
6.A
7.B
8.B
9.B
10.B
11.(1)示例: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等。
(2)示例:秦老师,您好!我是XX市XX学校文学社社长,很冒昧打扰您,想邀请您在百忙之中来我校做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时间初定为6月20日下午两点,地点是学校礼堂。不知道您是否方便?
(3)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使他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乃至在文学上影响了他一生.
示例二:《父亲的病》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示例三:藤野先生是鲁迅在留学时的老师。在日本留学学医期间,日本“举国上下都弥漫着鄙视中国人的风气”,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对他这个中国学生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藤野先生还特别理解和尊重他,尊重他的人生选择.这令饱受歧视的鲁迅终生怀念与感激。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生活习惯、治学态度和日本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1)领略 (2)接踵摩肩
13.①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散布流言,表现出她爱搬弄是非、内心阴暗;②在父亲临终前让“我”不停大声呼唤父亲,表现出她的愚昧迷信。
14.阿长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我”对阿长从“不大服”到充满敬意:衍太太怂恿别人的孩子在冬天比赛吃冰,“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
15.示例:
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
饱含深情的鲁迅,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
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这样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幽默的鲁迅,如《藤野先生》中,鲁迅用“实在标致极了”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极具幽默感。
16.平时的课:气定神闲,娓娓道来。最后一课:奉命疏导,语重心长。
17.(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家电专业语文课的可有可无,很有画面感,让人易于理解接受。(2)使用比喻修辞,幽默、风趣,又形象生动的把各级领导的心急火燎,焦急“灭火”的心态描摹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18.(1)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2)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
19.黄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热爱语文的普通老师。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不论干什么,都能感受语文的魅力,却又不得不接受无法改变现实的残酷。
20.示例一:说起文化与美,都有一种心向往之并身体力行的景仰和坚持。示例二:语文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要你不忘却她,时不时和她有个亲密接触,她就会和你分享快乐,排解忧伤;陪伴你成长,帮助你翱翔!
21. 藤野先生 范爱农 衍太太
22. 朝花夕拾 鲁迅(周树人)
23. (1)“拔苗助长”后面的句号改为分号。 (2)删去“能否”。 (3)只有(唯有) 才
24. ①F ② A ③B
25. 《二十四孝图》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26. 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五猖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