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雨的四季
基础过关
1.给下面的加点词注音。
蝉声( ) 花苞( ) 绿茵茵( ) 娇媚( )( )
粗犷( ) 睫毛( ) 衣裳( ) 铃铛( )( ) 端庄( ) 静谧( ) 屋檐( ) 凄冷(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化zhuāng( ) lì临( ) 造fǎng( ) lìn sè( ) ( )
干sè( ) 草duò( ) léng镜( ) xī沥( ) duō duō逼人( )( )
3.给下面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1)甘露( ) 露马脚( )
(2)落后( ) 丢三落四( ) 落枕( )
4.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形近字。
(1)斗lì( ) 临lì( )
(2)lénɡ镜( ) línɡ云( )
(3)花bāo( ) 冰báo( ) páo丁( )
(4)外mào( ) 高miǎo( ) miǎo视( )
5.文学常识填空
《雨的四季》的作者是_________,1935年生,安微芜湖人,诗人、翻译家。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曾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著有诗集《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生命的欢乐》等。
6.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
②后来雨势变得小一些了,雾气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
③肉眼看到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
④那是我唯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而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
⑤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的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楞草也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
A.④②①③⑤ B.③②④⑤① C.③②⑤④① D.⑤③②④①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电光闪闪,雷声轰鸣,淅淅沥沥的大雨下起来了。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么咄咄逼人。
C.夏令营活动通知一发下来,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去报名。
D.每当收到一本好书时,我常常会迫不及待地阅读,它如同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
8.下面两句话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春雨具有滋润万物,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她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改进。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
材料一:意象作为诗词意境的构成单位,在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首先必须是具体的物象,其次必须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意。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唐代诗人独特的人文和宗教体验与刻意营造,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
材料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的《春夜喜雨》)
材料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李白《春晓》)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什么是“意象”,意象“雨”具有哪两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下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画,描述画面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冬雨
佚名
①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
②北国的冬不本是下雪的季节吗?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雨中了。那雨声使我不禁联想起广东音乐,“沙沙”声宛然《沉醉东风》中轻缓细切的弹拨乐,“吧嗒”、“乒乓”的大雨点儿声,多像《雨打芭蕉》演奏到一处小高潮之际那美妙的韵律。
③楼外,雨小,雾大。雨,淅淅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上、脖子里,并不给你寒意,也不让你产生淋漓之苦,只是凉丝丝的,你会顿生一种特殊的轻柔、清新和亲切感。
④A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的。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笼着一个神秘的世界。B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朦朦胧胧,影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现的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雾也有情,好似跟你逗戏,给你“画”个“圈”,你往前,她就后退,你退回来,她又悄悄地追过来,你喝喊,声音似落进大海里,杳无回音。
⑤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然而,那擎在枝头的绛褐色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膨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远眺小溪旁那一排排一丛丛年轻的柳树,尚存几许绿色或淡黄的叶子,乍一看还真有几分柳枝鹅黄泛青、“依旧烟笼十里堤”的韵味呢。
⑥雨更小了。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指点着,戏逗着。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饰着各种图案,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此时此景,在许多人的眼中、心中,花伞已远非遮雨的工具,而是艺术品,是生活的装点,是美的一部分,似乎也寄寓了对春的渴望。
⑦应该说,在北国,冬雨总该是不正常的,而这“不正常”却也令我别有情愫,启发了我的新的思维,让我体味到造物主的“不拘一格”、无穷变化。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不是吗,这几年,在不少发奋图强、追求高远境界的人们的心里,严寒的冬在缩短着,温暖的春在提前着,火热的夏和金灿灿的秋似乎在延长着。
⑧一位大作家说过,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还会远吗?
⑨冬雨,你该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你勾起我对春的向往和呼唤,让我早早地盼起春来。你牵着我的思绪超越了一个严寒而没有绿野和鲜花的季节,让我似乎看到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已经早早来临。 (选自《思维与智慧》)
1.作者笔下的冬雨富有感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的两处画线句都用到了修辞手法,让我们觉得形象又生动,请你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本文第⑨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冬雨不仅仅是写物,作者在冬雨里有很多思考、很多感悟,请说说第⑦段划线句子的含义。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3* 雨的四季
基础过关
1.chán bāo yīn jiāo mèi guǎng jié shɑng líng dɑng zhuāng mì yán qī
2.妆 莅 访 吝啬 涩 垛 棱 淅 咄咄
3.(1)lù lòu (2)luò là lào
4.(1)笠 莅 (2)棱 凌 (3)苞 雹 庖 (4)貌 邈 藐
5.刘湛秋 抒情诗之王
6.A【解析】 由④句中的“那是我唯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确定该句为首句;②句中的“雾气就散了”与④句末的“雾气”相连接;③句中的“肉眼看到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承接①句中的“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而⑤句中的“闪闪发亮”与③句末的“焕发出崭新的神采”相连接,并且“瓦楞草也……”与③句相连接。所以选择A。
7.A【解析】A项,“淅淅沥沥”指小雨落下的声音,与“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大雨”相矛盾。
8.(1)“万物”之后加上“的作用”或“的功能”。(2)把“改进”改为“提高”。
9.(1)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具体物象结合的产物。喜悦情感;愁苦情感。
(2)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在田岸旁两棵柳树伫立,柳条飘荡,两个农人在田间劳作。在图画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提名和作者丰子恺的署名。
拓展阅读
1.一是听觉:像广东音乐那样美妙;二是视觉:冬雨像雾,雨水润泽万物;三是触觉:冬雨落在脸上、脖子里,“凉丝丝的”。
2.A使用拟人手法,说冬雨跟人捉迷藏,生动地写出了冬雨的神秘与多情,表达喜爱之情。 B使用比喻手法,把雾中的房屋、树木、电杆比作海上山岛、烟波中耸立着桅杆的船舰。形象地描绘出雾的神秘,表达赞美之情。
3.内容上,运用第二人称抒发了对春的期盼之情;结构上,呼应上文冬雨中的景色热情、活泼,让人感受到春的气息的内容,收束全文。
4.这话写出了人们渴望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创造新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5.本文通过对冬雨的各方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冬雨的赞美之情,赞扬冬雨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赞扬冬雨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