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 出塞 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 出塞 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8 12:3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出塞》说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一、说教材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边塞诗。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要引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导学生感受诗人表达的爱国之情。
二、说学情
(1)基于识字写字∶ 四年级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运用字典主动识字,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本课的生字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检测时教师应重点指导∶1.“塞”在书写时,撇捺要舒展,三横距离要写均等。
2.“将”是多音字,可以让学生在词语中分辨读音。
(2)基于阅读∶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朗读,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情感。
(3)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认真倾听,把握诗句主要内容,在理解诗句想象画面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理解诗意后,引导学生积累背诵,记忆古诗。
(4)基于习作∶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这首古诗来说,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每一首诗里写到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并查找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主要内容,从而把握诗的大意。
三、说教学目标
1.熟识并正确书写本课四个生字,理解、辨析生字词。
2.体会诗歌中诗人的爱国之情,并理解他心系百姓、希望和平的复杂情思。
3.在理解的情况下,背诵古诗《出塞》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词,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诗人的复杂情思。
五、说教学法
1、想象法
美好的意境,总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古诗教学也是这样,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翻译诗意,因此,理解诗意的最好方法便是激发学生的想象。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五次想象,帮助学生更本质、更内源、更切身地感知诗歌的意境。
2、以诗解诗法∶
为了使课堂更充实,提高40分钟课堂效率,我以《出塞》为例。这为生打开了边塞诗的大门,借其它边塞诗的名句丰富了学生的语感,知识与情感,并为理解本诗做了很好的铺垫与引申。这种借鉴对比也是一种理解诗意的捷径。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想象解题,营造意境。新课标明确指出,古诗教学要求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出塞”这个题目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意象,课一开始,我便在学生理解“塞”的意思之后,引导学生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古诗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感知边塞环境恶劣,战事的频繁。
第二环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古诗讲究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作为小学教材中的必读课文,更以其优美的节律与独特的意境著称,是小学生阅读、赏析的典范。因此,我教这首诗的第一步骤,便是引领学生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教给学生简单的平仄规律,在老师的范读、老师做手势学生读、学生读、这样有层次的读中,指导学生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先声夺人。
第三环节∶读中想象,读出情感。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已由一字一句地教诗意转变为通过看注释,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大体把握诗意。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讲解诗意,可不讲诗意,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 在解与不解之间,我找到了一个更好的途径————想象。在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不同类型的五次想象∶读诗后谈脑海中的印象是一种再造想象;紧扣“人未还"谈想到的情景是一种联想想象听音乐写亲人的话是一种创造想象。此外,在结尾的拓展读诗中,我还引导学生读古诗谈听到的声音,这是一种声音想象,引导学生站在战士的角度揣度他们的心理活动,那便是一种角色想象了。这里的种种想象,既是对诗的整体性和生命性的一种小心翼翼的呵护,又是对诗的一种具有个性化的深入解读。
第四环节∶拓展读诗,读懂诗人一首古诗便是作者生命中的一面镜子,透过诗,我们是可以,也应该去了解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情想世界的。如果还有他的其他作品作以比较,补充,便会对诗人有更全面的认识。因此,我选择了王昌龄的《出塞》(二)作为这堂课的补充与延伸。通过对诗歌场景的想象,对我们情感世界的想象,折射出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这样既与教学内容形成互补,又紧扣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第五环节∶回到现实,激励阅读课的结尾,请学生思考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将课延伸到现实中,延展到课外,体现了语文课的开放性,现实性。最后,为学生准备了边塞诗的资料,为课外阅读提供了范本,把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落到实处。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出塞
王昌龄
明月 边关
悲 壮
八、说教学反思
《出塞》一诗描写的历史年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遥远,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方面困难不小。感其境,才能激其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有创意地表达”。本节课中,我注重通过录象播放,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诗歌,继而"情动辞发"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比如,在感受边塞的印象时,教师播放“冷月照边关”的凄凉画面,再加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完全把学生带入到征人痛苦、无奈的情感世界,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融情想象的基础上,配以教师的入情解说,诵读,诗句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悲壮的情景,学生自然入情入境,读出了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学生的语言大门被情感推开了,他们畅所欲言,和诗人的情感、诗句的情感融为一体,既加深了对诗歌感情的领悟,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