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
教学目标
了解形成艾青两个创作高峰的时代背景,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从意象、语言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把握艾青诗歌的特点。
3、通过阅读整本诗集,学习如何读诗。
教学过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相信同学们在学习完本单元的课程之后对这句话已经很熟悉了。那么,说到作家艾青,就不得不提他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读一读《艾青诗选》吧。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自由体新诗代表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艾青在30年代初走上诗坛,他作品深沉而忧郁的抒情风格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注意。抗战爆发后,艾青事实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为“艾青的时代”,他的创作不仅开了一代诗风,而且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40年代后期的诗界。(中国网评)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聂华苓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牛汉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艾青诗选》收集了艾青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作品,共87篇。
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与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诗人、哲学家——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一1941)少年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最能体现他的风格特征的,是他的诗。在印度以及许多国家,泰戈尔被尊称为“诗圣”。代表作:《飞鸟集》《新月集》《吉檀迦利》等。
赏析: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于光的崇敬。这首诗是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诗从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辽阔而美丽的景色当中:“紫蓝的林子”“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色彩丰富而鲜明。同时,诗句的层次和画面的层次极为和谐,自然而又贴切。
“草原上流着……的烟……”是动态描写,使整首诗的画面活了起来。“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是对上面所描景色的总括,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突出了诗人对黎明时田野景色的崇敬之情。结尾句“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蕴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灯光”象征衰落的力量,旧事物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新事物的脚步的。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艾青以他独特的笔触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或歌颂人民,或鼓励斗争,爱国主义是艾青诗歌永恒的话题。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静下心来去感受艾青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