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9 06:09: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赠刘景文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金秋时节”,所选课文围绕“秋天的美景”专题进行编排。《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刘景文的勉励诗。本学段的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句意思的能力,具有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
意识,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进行阅读。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无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感悟。本节课教师将利用形象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通过对古诗创作背景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提升感悟;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认读“赠”“刘”等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赠”“刘”等7个生字。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且能背诵。
(三)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意,大致理解《赠刘景文》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且能背诵。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意,大致理解《赠刘景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介绍诗人,解析课题。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适时提示学生“赠”就是“送”,可以组词“赠送”)
(3)学生根据题目质疑。(预设:这首诗是谁送给刘景文的 为什么要送这首诗 )
2.简介作者、了解生平。
3.指导书写生字“赠”和“刘”。(教师示范,边写边提示学生书写要点)
(二)初读古诗,指导朗读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出示初读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导正确朗读古诗。
(1)指名读生字,随机正音,关注后鼻音的生字。
(2)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朗读,随机指导读好停顿,并让学生在诗中画出停顿。(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困难,老师适时范读)
(3)指名读古诗,适时评价。(评价内容:正确流利,声音响亮,注意停顿,
富有韵律感等)
(4)齐读古诗。
(二)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呢 通过以前的古诗学习,我们知道可以怎样理解古诗的意思 (预设:先理解字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古诗中有些字词比较难理解,有些古今词义不同,课本提供了部分字词的解释,这就是注释。(课件出示古诗旁的注释)借助注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注释和其他方法,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三)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关注诗的第一、二句。
重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2.结合图片,借助注释,理解“荷尽”和“擎雨盖”
(1)出示“荷花盛开”和“荷叶衰败”两幅图,进行对比
①理解“荷尽”。(板书:结合图片)
②再读诗句,理解“擎”的意思。(板书:借助注释)
③三读诗句,理解“擎雨盖”的意思。
结合学过的课文《荷叶圆圆》。出示句子: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说说荷叶像什么,能用来做什么。(理解“擎雨盖”就是指荷叶)
④学写“盖”
过渡语:虽然荷花已经凋谢,荷叶也已经枯萎,但是残菊还在傲霜斗寒。
(2)对比“已无”和“犹有”,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读中理解诗句。
诗中的残菊与枯荷同为萧瑟的画面,但“傲”则写出了菊的傲霜凌枝的气概,这一句中的“犹有”和第一句中的“已无”形成强烈对比,体现了菊花傲世的品格。间接表达诗人对刘景文的称赞,称赞他像菊花一样孤高傲世。
(3)学习生字:残、菊
3.引导学生关注三、四句,理解“橙黄橘绿。
①重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②学习生字:君、橙
(1)秋天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你们见过哪些秋天的美景 你们瞧,瞧这金桂飘香,瞧这层林尽染,瞧这果实累累!秋天所有的景色,都能用诗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橙黄橘绿”。(配图展示)除了借助注释、结合图片,我们还可以通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2) 在诗人看来,秋天是生机勃勃的,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天了。想象画面,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3) 秋末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了刘景文这个年龄,虽然已经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好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就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四)了解背景,感悟诗情
1.讲故事。苏轼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呢
当时刘景文已经50多岁了,却还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日闷闷不乐;苏轼就写了这首诗用来勉励刘景文,希望他能珍惜美好的时光,不要意志消沉。
假如你的好友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去安慰他?让他恢复勇气呢?
过渡语:听完了故事,相信大家对这首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请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2.小组交流,说说诗意。
出示要求。(1)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
意思。
(2)想一想,古诗题目是《赠刘景文》,苏轼是想送给好友刘景文什么呢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勉励)
3.小结学法,再读古诗。
(1)通过借助注释、结合图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理解诗意。
2)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4.尝试背诵,及时评价。
出示挑战背诵规则,指名背诵,及时评价。
(五)教师小结
1. 手法:本诗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诗人用荷花的“尽”来衬托菊花的“傲”;以“荷败”“菊残”来对比衬托“橙黄橘绿”,表达了诗人对深秋的由衷赞美。
2. 情感:诗歌勉励好友刘景文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因年龄的缘故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诗中没有使用悲秋的调子,而是突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表现了作者对深秋的喜爱之情。
总结:请同学们课后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