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目录
易错知识点
05
01
知识梳理
02
重点句子
03
看图说史
04
随堂练习
06
素养提升
07
拓展阅读
08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1. 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
2.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和农历。
3. 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知识梳理
贾思勰
最早
南北朝
七
大明历
魏晋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锺繇
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书圣
女史箴图
魏晋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1 《齐民要术》具有怎样的地位?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2 祖冲之有哪些数学成就? 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著有数学名著《缀术》。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重点句子
看图说史
1. __________像
祖冲之
2. ____________(摹本·局部)
兰亭集序
3. _____________(摹本·局部)
洛神赋图
易错知识点
1. 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古代有一部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总结性著作。作者贾思勰搜集了丰富的文献和农谚,访问老农,并经过实地观察和亲身实践之后写成此书。这部书是( )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A
2. 《齐民要术》记载了胡人的兽医术、相马术,制作毛毡、奶酪、油酥的技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交融 B. 征服战争 C. 文化专制 D. 同化政策
3.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还记载了很多农谚,如“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这反映了农业生产( )
A. 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 要重视选育良种
C. 要因时因地制宜 D. 要改进生产技术
A
C
4. “天气新晴,是夜必霜”“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水荒一条线,旱荒一大片”。这些谚语可能出自( )
A. 《大明历》 B. 《齐民要术》 C. 《九章算术》 D. 《缀术》
5. 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朝祖冲之科技成就的是( )
①设计制造能同时碾米、磨面的水碓磨 ②世界上第一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③撰写数学名著《九章算术》 ④创制《大明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B
C
6. 古人对圆周率的推算由来已久。对下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 我国是世界最早研究圆直径与周长关系的国家
B. 我国对圆周率的研究时间早、历程长、成果显著
C. 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贡献是世界上最大
D. 国家的统一稳定是圆周率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的前提
B
时 期 科学家 圆周率数值
西汉 刘歆 3.154 7
三国 刘徽 3.141 6
南朝 何承天 3.142 8
南北朝 祖冲之 3.141 592 6~3.141 592 7
7. 中国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于2009 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中,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 )
A. 王羲之 B. 锺繇 C. 颜真卿 D. 胡昭
8. 中国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晋的王羲之,其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B. 曹魏时的胡昭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C. 北魏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D. 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作品有《洛神赋图》等
A
B
9. 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这些石窟中的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宗教造型艺术的特点。这一宗教是( )
A. 佛教 B. 道教 C. 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10. 人类历史的前进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下列成就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 )
A. 《兰亭集序》 B. 《大明历》
C. 《齐民要术》 D. 云冈石窟
A
D
二、综合题
11. 文化软实力强的民族,更容易赢得其他民族的尊重和支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文化史上,他们是第一批最具实力的文化传承群体,他们的著作同样是第一批最具文化传承分量的成果。更为明显的是,当时取得的比往古多得多的文化成果,其绝大部分自然是诸子创新能力、意识等的结晶。
——董连祥《“百家争鸣”及其文化传承创新的意义》
材料二 汉和帝日理万机,每天都要看一大堆竹简或木简。这些竹、木简既沉重又占空间,无论搬运还是储存都不方便。市面上也有用大麻和苎麻制成的纸,但大多质地粗糙,只能用来包东西。
——摘编自宋时雁、孙强、马丹红《蔡伦改进造纸术》
材料三 公元462年,祖冲之经过多年查阅、比较和研究古代天文历法方面的资料,并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计算,终于制成了《大明历》。在《大明历》颁行受挫时,他没有放松自己的研究,坚信自己劳动的价值,并把研究志向转向数学。
——摘编自何锐《算无穷尽的祖冲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一“文化传承群体”中任选一个学派的某位代表人物,指出其“创新能力、意识等的结晶”。
儒家学派的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法家学派的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根据材料二,归纳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造纸术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竹、木简既沉重又占空间,无论搬运还是储存都不方便;大麻和苎麻制成的纸,质地粗糙,只能用来包东西。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祖冲之“把研究志向转向数学”后在该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谈谈祖冲之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注意学习前人成就而不盲从,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实践的优秀品质。
素养提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期战乱,各族统治者的有意识提倡,意识形态上佛教与玄学、儒学的结合,使佛教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超过了土生土长的中国道教,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后赵重用佛图澄,前秦苻坚重用释道安,后秦姚兴重用鸠摩罗什,南燕慕容德重用僧朗。这些名僧都可以参决国家大事。北朝时,除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周武帝宇文邕两度毁佛外,其他皇帝都大力提倡佛教。僧寺遍布各地,僧尼多到惊人的地步。北魏时,寺院有3万所,僧尼有200多万。在南方,佛教发展也很快。……与此同时,西行求经的人很多,大量佛经也被翻译过来。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2004年版)
(1)根据材料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教。
长期战乱;各族统治者有意提倡;佛教与玄学、儒学结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地位的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大肆修建佛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百姓带来灾难。
拓展阅读
史实、史论与史观
史实、史论与史观是历史的三个要素。三个要素统一于历史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历史事件具有客观性和过往性。想研究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服务于现实,就必须借助历史事件遗留下来的痕迹来重建史实,并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升华历史认识,得出历史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史料是凭借,史实是基础,史观是指导。而史论既是从历史中得出的结论,又是指导实践的认知工具,是沟通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例如,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为史实,我国魏晋南北朝科技成就突出为史论,经济发展对科技文化有推动作用则为唯物主义史观。在历史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摘编自陈家华《例谈史实、史论与史观之间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