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导入新课:
在那个万国朝拜,盛世繁华的年代,有一位僧人不畏艰险,一履笀鞋,踏上了西行信仰万里路,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传奇赞歌。
这位僧人是谁?
西行去什么地方?
追寻的信仰又是什么?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的影响;
4、了解佛教的创立、发展和传播过程。 。
1、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天竺)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①早期文明:约为前 23 世纪—前 18 世纪,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②出现国家:公元前 1500 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
③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2、古印度文明发展进程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留下了哪些文明成就?阿拉伯数字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佛教及佛教文化3、古印度文明成就
兴起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早期文明遗址
建国
约公元前1500年
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
建立一些小国
强盛
约公元前324年-
前187年
孔雀王朝
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的阿育王像
2、古印度的发展历程
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Ashoka,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思考:古代印度文明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
①政治: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②经济: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兴起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早期文明遗址
建国
约公元前1500年
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
建立一些小国
强盛
约公元前324年-
前187年
孔雀王朝
衰落
公元前539年
外族入侵
古代印度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2、古印度的发展历程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重点)原人,印度婆罗门教与印度教创造神梵天,此神具有千头、千眼、千足,为现在、过去、未来之一切,乃不朽之主宰。由其头/嘴上生出婆罗门,由肩上/双臂生出刹帝利,由腿上生出吠舍,由脚上生出首陀罗。1、含义: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132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吠舍4首陀罗贱民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二、森严的种姓制度贵族,统治阶级2、内容
“不可接触者”——贱民
界限森严
职业世袭
实行内婚
“贱民”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为人所不齿,贱民只能从事洗衣、掏粪、抬尸体等不洁职业,只能住在村外,穿死人穿过的衣服,用破盘子盛饭,晚上,贱民被禁止在城镇或乡村中行走,白天必须戴上标记,以便让人识别。
特点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肢体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第197页
积极影响 有利持统治及社会安定
消极影响 制造了社会不平等
强化了社会矛盾
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影响
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适应了当时各种姓反对婆罗门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众日益增多。
从佛教的主张分析为什么佛教在印度迅速发展起来?
公元2世纪时,婆罗门教进行重建和改组,成为了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影响日益广泛。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
(2)忍耐顺从
(1)“众生平等”
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
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佛教传到中国内地。
印度
中亚
中国
朝鲜、日本、越南
锡兰
缅甸、泰国、柬埔寨等
传播
公元前3世纪,
公元前1世纪,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古印度佛教绘画图片
古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古印度洞窟坐佛
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
一方面没有发动种姓制度中的下层去反抗上层权威;另一方面, 它也不能创造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去取代种姓制度。
为何佛教在印度的影响力甚微?
种姓制度赢得了印度
而佛教赢得了世界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因此得到刹帝利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也符合印度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这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动人民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麻痹作用)
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它所宣扬的“忍耐顺从”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因此被统治者所接受,并大力提倡。
社会基础:
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
统治者拥护:
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重要节日:浴佛节、腊八节、涅槃节
佛
教
与
中
国
玄奘取经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大同云岗石窟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
地藏菩萨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洛阳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
佛教与中国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早期文明
3、鼎盛
4、种姓制度
5、佛教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孔雀王朝
等级
特点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创始人
教义
传播
乔达摩·悉达多
4.在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中,从事农业、牧业、渔业的人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某历史论文提到了“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众生平等”等信息。据此判断,该论文重点研究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种姓制度
A
C
二次达标
1. 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2.在一部反映古代印度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有关情况的情景是( )
A.首陀罗经营自家店铺,生活殷实 B.吠舍通过努力变成了刹帝利
C.刹帝利的女儿嫁给了吠舍的儿子 D.婆罗门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
3.宗教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中儿平都存在。
下图所示是古代某宗教的传播路线,该宗教( )
A.起源于古代印度 B.创始人为胡夫
C.通过东南亚传人中国 D.创立于公元前4世纪
C
D
A
小试牛刀
4.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有关它们的文明成就,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古代埃及——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B. 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C. 古代中国——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 D.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
D
(1)公元前1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许多小国家。
(2)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界限森严。
(3)公元6世纪,在印度半岛出现佛教,其创始人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4)佛教的思想主张适应了当时反对第一等级刹帝利特权的要求,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公元前6世纪
反对婆罗门
雅利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