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常见地貌类型(第二课时)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常见地貌类型(第二课时)同步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18 12:4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 常见的地貌类型(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辨识常见地貌类型,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
2.结合资料或图表,分析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
3.结合实例,分析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常见的典型地貌类型并分析形成原因。
难点:结合实地景观图片,描述典型地貌景观特征。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读图指导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甘肃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神沙山”。山有流沙积聚而成,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沙垄相衔,峰如刀刃,甚为壮观。据《沙州图经》载:鸣沙山“流动无定,俄然深谷为陵,高岩为谷,峰危似削,孤烟如画,夕疑无地。”
提问:你知道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类型吗?你知道敦煌附近的魔鬼城是怎么形成的吗?
新课讲授:
【风沙地貌】
(教师)阅读课本,说出风沙地貌的定义、成因、分布。
(学生自主学习)
1.定义
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
2.分布
①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②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3.类型
(1)风力侵蚀地貌
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读图思考】描述风蚀蘑菇的特征。
(展示组展示)
(老师点评补充)
突起的孤立岩石,因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从而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称为风蚀蘑菇。
【读图思考】描述雅丹地貌的特征。
(展示组展示)
(老师点评补充)
雅丹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图为甘肃敦煌的雅丹。
(2)风沙堆积地貌
①形成当风速降低时,风携带的大量沙粒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②类型
沙丘是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其常见形态为新月形。沙丘分为固定沙丘和流动物丘,流动沙丘的危害有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等。
③特征
(老师提问)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有什么关系?
(学生展示)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垂直。
(活动探究一)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大多沿什么方向延伸
(展示组展示)
(老师点评补充)
由于我国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因此沙丘链多沿与其方向垂直的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沙丘上的植物会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人们沿东北—西南方向用草方格、石方格延缓沙丘的流动。
(活动探究二)沙丘一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
(展示组展示)
(老师点评补充)不一定,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多沙的河谷地带,也往往会有沙丘的分布。
【海岸地貌】
(教师)阅读课本,说出海岸地貌的定义、成因、分布。
(学生自主学习)
1.定义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2.类型
(1)海浪侵蚀地貌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分布在岩石海岸。
(2)海岸堆积地貌
常见类型有海滩、沙坝等。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读图思考】描述海蚀崖、海蚀平台的特征。
(展示组展示)
(老师点评补充)
在海浪的长期侵独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叫海独崖。
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科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
【读图思考】描述海蚀拱桥的特征。
(展示组展示)
(老师点评补充)
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
【读图思考】
(老师)描述海滩的特征。
(学生)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小结】
三、风沙地貌
1.定义
2.类型
(1)风力侵蚀地貌
(2)风沙堆积地貌
四、海岸地貌
1.定义
2.类型
(1)海浪侵蚀地貌
(2)海岸堆积地貌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这样方便学生从直观上感知地貌。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强,学习效果较好,但反观整个课堂,觉得有些地方做的不是很好,比如风蚀蘑菇和雅丹的部分,只是强调了两者的区别,并没有引导学生去深入分析两者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后要加强学生思考。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