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9-15 08: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4张PPT。感受列宁名言
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
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
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20世纪最伟大的两个人物是列宁和爱因斯坦,一个是社会科学方面,一个是自然科学方面。”
毛泽东曾说列宁是最伟大的“实践天才”!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课标要求】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课标解析】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简述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举措。
3.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4.体会列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巨大的创新精神。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一)创建布尔什维克 1、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二节,归纳列宁的活动?
(1)出生:1870年出生于俄国的辛比尔斯克。
(2)中学时代:成绩优异,性格坚毅,有强烈的责任感。
(3)大学时代:
(4)流放一年后: 开始反对沙皇专制的斗争,被学校开除,进而逮捕、流放。 开始研究《资本论》,不久加入喀山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创建布尔什维克 2、列宁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了哪些组织和思想准备?组织准备:
思想准备:1895 年创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
1900年创办《火星报》3、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会议的内容有哪些?会议形成了哪两个派别?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此次会议有何意义? 流亡生活 阅读教材第二目,思考:列宁是如何从理论上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 1、1905年,写成《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第一次阐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点、动力、道路和前途。
2、1912年在党的六大上驱逐了孟什维克,建立起独立的布尔什维克党。这为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组织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3、在流亡瑞士期间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号召各国无产阶级打倒本国统治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1916年,撰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得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十月革命的胜利 1、归纳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掘沙皇
(2)《四月提纲》指方向
(3)七月流血抛幻想
(4)十月革命现曙光 问题1:二月革命的结果怎样?性质是什么? 问题2:《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问题3:七月流血事件说明了什么? 十月革命的胜利 2、 十月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1)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前提。
(2)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斗争榜样,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十月革命的特点(特殊性)①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单独取得胜利;
②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③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④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夺权。俄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俄国
十月革命的这些特点  中外联系:十月革命走的是什么道路?中国共产党下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又是什么道路?为什么两国的革命道路会有所不同?俄:
在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
农村包围城市。国情不同:
俄国革命前是帝国主义国家;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合作探究探究1:你认为俄国在一年内接连发生两场革命(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这两场革命的性质是否相同?你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探究2:列宁是如何从理论上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
探究3: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方面的贡献? 一、创建布尔什维克
1.列宁早期活动
(1)出生:1870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
(2)斗争:中学毕业后考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开始了反对
的斗争,不久被开除和流放。沙皇专制 2.创建布尔什维克
(1)条件:
①1895年秋,列宁在彼得堡创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②1898年,俄国 宣告成立。
③从思想建党着手,列宁创办《 》。
(2)创建:
①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②内容:会议通过载有无产阶级专政条文的党纲,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
③结果:形成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其思想体系称为布尔什维主义。
④意义: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 的形成。社会民主工党火星报列宁主义 二、流亡生活
1.1905年革命期间
(1)实践活动:指导国内各地党组织的工作,并于11月回到彼得堡直接指挥革命斗争。
(2)理论成就:发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第一次阐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点、动力、道路和前途。
(3)再次流亡: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后,列宁开始了长达九年多的第二次侨居生活。 2.第六次党代会
(1)召开:1912年,列宁在 主持召开。
(2)内容:
①驱逐了 ,建立起独立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
②选举出以列宁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③决定在彼得堡公开出版发行《 》。
(3)意义:这次大会为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组织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布拉格孟什维克真理报 3.侨居瑞士
(1)论战: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列宁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
(2)撰书:发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得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 三、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
(1)二月革命:
①原因:沙皇俄国的战争失败和布尔什维克党人的宣传鼓动。
②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出现了 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 (2)理论指导:
①《远方来信》:提出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
革命。
②《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计划和策略,提出了“ ”的口号。
③《国家与革命》:论证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阐明了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3)七月事件:
①概况: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工人、士兵的和平示威活动,并逮捕、通缉革命者。
②后果: 的局面结束,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4)十月决议: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秘密会议通过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两个政权并存 2.过程
(1)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部队占领冬宫,武装起义胜利。
(2)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已转归苏维埃。
(3)通过《和平法令》《 》等,选举组成以 列宁为首的新的苏维埃政府。土地法令 3.意义
(1)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 国家的诞生,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2)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探究升华] 列宁《四月提纲》中说道: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提纲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分别指什么性质的革命?它们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提示:第一阶段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第二阶段指的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一、无产阶级革命能首先在俄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20世纪初,俄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但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各种矛盾非常尖锐,阶级矛盾激化,民族斗争也不断爆发,沙皇专制成为斗争的焦点。 (2)有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及正确的革命纲领。在二月革命爆发后俄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上列宁适时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并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七月流血事件”后,面对新形势的变化,布尔什维克提出夺取国家权力,准备武装起义。 (3)有较为巩固的工农联盟,无产阶级有着较丰富的斗争经验。俄国无产阶级深受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经过多次斗争特别是二月革命的洗礼获得了宝贵的斗争经验,并获得农民作为自己的同盟军,从而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
(4)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社会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特别是战争的失败,使俄国经济进一步恶化,将俄国人民逼上了绝路,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特别提醒]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而俄国十月革命则打破了这一理论,首先从一个比较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取得了胜利。这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错误的,而只能说明革命理论将会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二、十月革命有何特点?
(1)十月革命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采用的是以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2)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3)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连、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例]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材料二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图和井冈山会师图: [探究]
(1)材料一中“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对材料一的理论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仅就革命道路而言,他们各自走的是什么道路?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实践的过程。第(1)问比较简单,可直接按教材知识回答。第 (2)问需要比较中俄革命道路的不同,注意从两国的国情上来分析。 [答案] (1)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
(2)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课堂训练材料一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式……的运动规律”分别指什么理论?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剩余价值学说课堂训练材料二 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列宁《论策略书》
(2)概括材料二中列宁的观点,举例说明列宁在革命生涯中是如何践行这一观点的。 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
列宁结合俄国社会实际,提出“一国胜利论”,指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二)第二课1.知道《资本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国际社会主
义运动的指导意义
2.了解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成立的基本史实,掌握
两个国际的主要政治活动,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国际工人运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二)一切为了前线 1、阅读教材第一目,思考: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 (1)仍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2)帝国主义列强武装干涉;
(3)国内各种反动势力联合进行武装叛乱。 2、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采取哪些措施? (1)外交:
(2)政治:1918年,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3)军事:组建红军,参加卫国战争。
(4)经济:签定《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切为了前线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影响? 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影响:①积极: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争取战争胜利。 ②消极:损害农民利益,导致农民极大不满;违背经济规律,导致生产下降,人民生活困苦。 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探索 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1、为什么要实施新经济政策? 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商业方面:
分配制度:
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改变国企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部分国企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允许自由贸易 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3、有何作用?实质(特点)是什么? 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实质(特点):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伟人的告别 1、列宁的逝世 2、在病重期间,仍然关注党的事业和苏维埃政权的前途,口授了一批重要的信件和文章。思考:这些信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党的团结问题;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
(3)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问题。 一、不朽的《资本论》
1.发表
(1)1867年9月,马克思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本论》第一卷。
(2)马克思逝世后,《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出版。 2.内容
(1)运用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入手,提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 ,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实质。
(2)得出科学结论: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 。
3.影响
作为社会主义的教科书和工人运动的指南,出版后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辩证规律掘墓人 二、从“第一国际”到“第二国际”
1.第一国际
(1)背景:
①经济基础: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②阶级基础:工人队伍日益壮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③历史条件: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证明了无产阶级加强国际团结和 的紧迫性。联合斗争 (2)成立:
1864年在伦敦成立 ,简称“第一国际”。
(3)活动:
①外部:在各国建立支部,引导、支持、声援各国工人开展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
②内部:马克思、恩格斯与 的思想和流派展开辩论和斗争。国际工人协会非科学社会主义(4)意义:
①第一国际宣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②加速了无产阶级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
③促成各国 的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2.第二国际
(1)背景:
①19世纪80年代,随着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加强彼此间联系的要求日益强烈,建立无产阶级 的条件日趋成熟。
②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担负起指导国际工人斗争的重任,投入到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的事业中。
(2)成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代表大会在
召开,标志着第二国际的成立。新的国际组织巴黎 3.马克思、恩格斯逝世
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于1883年和1895年逝世。
4.评价
(1)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
(2)他们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探究升华] 考茨基说:“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的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
为什么说“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
提示: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帮助各国工人政党,并推动成立了第二国际。同时在理论研究上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如何全面认识《资本论》?
(1)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写的《资本论》已经清楚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周期和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资本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提示了资产阶级存在的基础是对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占有,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秘密,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特别提醒] 《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二、比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有何异同。[例] 下面为反映恩格斯活动的几幅图片: [探究]
(1)上述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9世纪末恩格斯如何有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从恩格斯身上我们感悟到什么。 [解析] 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恩格斯的活动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第(1)问直接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即可。第(2)问注意回答问题的角度: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第(3)问结合上面的内容回答。 [答案] (1)图1反映恩格斯注重实践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图2反映青年时代的恩格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优秀品质;图3反映恩格斯创作出大量理论著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图4反映了恩格斯是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对国际工人运动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2)19世纪末国际工人斗争形式的多样化,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并成立第二国际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在理论上全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并对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中的新现象作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3)感悟:帮助劳动人民的远大理想;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公而忘私的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如何评价列宁 贡献:
总评:合作探究 缔造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实行共产主义政策等措施,巩固苏维埃政权;
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思想家。【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 ,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来。” ——《苏联兴亡史》  思考:据材料一,“冲击的办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列宁说它“已经失败了?”答(1)“冲击的办法”指的是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失败”是因为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材料二】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思考:据材料二:苏联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答:(1)特点: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调节和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2)启示: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