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花的学校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花的学校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9 11:1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花的学校(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一.填空题(共3小题)
1.看拼音,写词语。
kuáng huān     luò xià     chǔ fá     zhú dí    
2.照样子加一加,变成本课所学生字并组词。
王——(狂) (疯狂) 青——(    )(    ) 辟——(    )(    ) 多——(    )(    )
3.按要求填空。
(1)“舞”字共   画,第十三笔是   。带有“舞”字的成语有   、   。
(2)用“假”字的两个读音分别组一个词:   、   。
(3)“所”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组词:   、   。
二.选择题(共9小题)
4.下列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装扮 朗读 B.戒尺 背诵 C.糊涂 历害 D.衣裳 阵雨
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每次看到他的时候,他都是一本正经地看着书。
B.秋天的月湖公园金桂飘香,五谷丰登。
C.今天吃苹果的时候,苹果里突然出现的一条虫子让我大吃一惊。
D.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6.“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中,“簌簌”是(  )
A.动词 B.拟声词
7.下面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组是(  )。
A.他自言自语地说:“今天,灰雀怎么没来呢?”
B.下课了,校园里变得鸦雀无声。
C.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D.看到警察来了,小偷夺门而逃。
8.“小明平时嘻嘻哈哈,打乒乓球时却 ,格外认真。”横线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大惊失色 B.手忙脚乱 C.一本正经
9.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漂扬 沟画 丰收
B.绚丽多采 菊花 增送
C.规则 棕色 颜料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穿灰制服和长简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B.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C.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D.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囫囵吞枣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11.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必须及时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错误。
B.通过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使我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
C.人们生活水平能否稳步提升,关键在于我们各级政府是否重视经济改革。
D.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峰顶。
12.对下列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A.比喻 B.比喻、拟人 C.拟人 D.夸张
三.语言表达(共3小题)
13.(1)一颗颗红枣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   如同   
(2)火车站的人可真多啊,   。(请你接着写下去)
(3)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我们要下绝心改掉不好的坏习惯。
14.修改句子中出现的错误。
(1)李老师以经走了。
   
(2)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3)经过老师的讲解,使同学们都明白了这个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4)只要你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
   
(5)家里买了很多蔬菜,有黄瓜、西红柿、豆角和西瓜。
   
16.下列句子哪一句写得更好?请说说理由。
A“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B“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漂亮的衣裳,冲了出来。”
   
四.连线题(共1小题)
17.把词语与解释连起来。
荒野 土壤、空气等潮湿而滋润。
湿润 纵情的欢乐聚会,闹饮。
突然 宽广平坦的地方。
狂欢 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碰触 表示发生得很急促;忽然。
急急忙忙 接触;碰撞。
五.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8.课外阅读。
早晨,鲜亮鲜亮
最后一颗晨星掉进荷塘,
山村的早晨鲜亮鲜亮。
大路从梦中醒来了,
撒出鸟叫撒出脚印撒出喧嚷。
我背着书包,好沉好沉哟,
背着爷爷的希望爸爸的梦想;
爷爷和爸爸的童年,
背着粪箕背着文盲背着惆怅。
路边,水牛叫水磨转水车摇晃,
路边,电子琴流行曲立体音响,
不协调的音韵组成和谐的晨曲,
啊!美丽的山村我的故乡。
我的脚步像架子鼓,
踢踏踢踏响在上学路上,
把昨夜的梦折叠起来,
去追寻金色的辉煌。
(1)这首诗歌一共有   小节。写天亮了,山村变得热闹起来的是第   小节;写山村在朝现代化发展的是第   小节。
(2)“我”的童年是背着书包去上学,而爷爷和爸爸的童年是背着农具去地里干活。“我”觉得书包“好沉好沉”是因为   。
(3)“踢踏踢踏”的脚步声写出了“我”上学路上   的心情。
(4)“去追寻金色的辉煌”表明了“我”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结合诗歌内容想一想,“我”的梦想是什么?
   
19.课外阅读练习。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短文写了“我”变成金色花后,与妈妈的3次嬉戏,填一填。
母亲穿过林荫时,“我”   。
母亲读书时,“我”   。
母亲去牛棚时,“我”   。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
朗读这个句子时,应读出妈妈   的心情,读出“我”的   。
20.阅读《好的故事》,完成下面小题。
①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②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③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④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⑤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⑥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⑦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⑧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⑨我就要凝视他们……
⑩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1)对本文的“故事”的特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现实之景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现,以写实景为主,以写幻象为辅。
B.首尾都点明“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
C.展现作者心目中的水乡的奇幻景象,突出其美丽、幽雅、有趣的特点。
D.现实“昏沉的夜”与水乡奇景互为映衬,各有深意,夜景暗示现实黑暗,幻象暗示遥不可及的愿景。
(2)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四段画线的句子巧用比喻,呈现梦消散的情形。
B.作者在文中表达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调、情绪。
C.“昏沉的夜”就是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没有其它象征的意思。
D.“好的故事”象征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世界,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3)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⑤段是对记忆中的风光的描写,非梦中的奇想虚化。
B.文中所写水中美景寄寓着鲁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C.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充分表现了河水的静态之美。
D.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无喧嚣纷争的、宁静闲适的水乡生活的神往。
(4)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简洁精粹。
B.朴实直白。
C.生动优美。
D.意蕴深刻。
21.
大树的日记
我是一棵大树,在一片森林里,我长得非常茂盛,在我的旁边,有一条小河河水哗哗地流淌。
春天,我伸了个懒腰从睡梦中醒来,穿上我最喜爱的嫩绿衣衫,从远处望去非常漂亮!
夏天,我长胖了许多,就像一座碧绿的小山,虽然树林里其他的小伙伴也长得非常茂盛,但都比我矮了半头。
秋天,天气凉了,我换上了一件金色的毛衣,有时,片片叶子从我身上掉下,就像一个个小仙女在风中起舞。
冬天,   大地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孩子,你又长大了一岁!
(1)这篇短文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体现顺序的词语分别是    、   、   、   。
(2)在括号里填上搭配合适的词语。
   的树木
   的衣衫
   的小山
   的毛衣
(3)冬天的大树是怎样的?请你想象一下,将短文第五自然段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六.习作(共1小题)
22.习作。(作文纸自备)
人人都有家,人人都爱家。本次习作,要求用一件事写出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感人的事。
要求:内容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300字。
2 花的学校(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3小题)
1.【解答】故答案为:
狂欢 落下 处罚 竹笛
2.【解答】故答案为:
猜 猜想 臂 手臂 够 能够
3.【解答】(1)“舞”字:共14画,笔顺为:撇、横、横、竖、竖、竖、竖、横、撇、横撇、点、横、撇折、竖,第十三笔是“撇折”,带有“舞”字的成语有:手舞足蹈、闻鸡起舞;
(2)假:jiǎ人造的(跟“真”相对)。可组词“真假”;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可组词“放假”;
(3)“所”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户”,再查4画。所:处所。可组词“场所、处所”。
故答案为:
(1)14 撇折 手舞足蹈 闻鸡起舞;
(2)真假 放假;
(3)户 4 场所 处所。
二.选择题(共9小题)
4.【解答】A、B、D正确。
C.有误,厉害:剧烈的、强大的、猛烈的本事或手段,指实力高强,具备有某项特殊超凡的能力,形容能做出一般人做不了的事情,多用于比喻人物或其他事物,也是人们现实生活社会中常见运用较为广泛的口头用词。故“历害”的“历”错误。
故选:C。
5.【解答】A、C、D使用正确。
B.使用错误,五谷丰登:五谷丰收。泛指粮食丰收。形容公园不恰当。
故选:B。
6.【解答】“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中,“簌簌”是拟声词,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
故选:B。
7.【解答】A、C、D正确。
B.有误,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不符合“下课了”的语境。
故选:B。
8.【解答】A.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B.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C.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根据语义应填“一本正经”。
故选:C。
9.【解答】A.有误,飘扬:在空中随风舞动。故“漂”错误,应为“飘”。勾画:用简短的文字描写。故“沟”错误,应为“勾”。
B.有误,绚丽多彩:颜色丰富,非常美丽。故“采”错误,应为“彩”。赠送:赠给,给予。故“增”错误,应为“赠”。
C.正确。
故选:C。
10.【解答】A、B、C正确。
D.错误,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在这形容说话不恰当。
故选:D。
11.【解答】A.逻辑错误,应先发现,再克服。
B.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C.正确。
D.关联词用错,将“不管”改为“虽然”。
故选:C。
12.【解答】“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选自《花的学校》。句中的“他们”指花儿,给花儿运用人格化的语言,故为拟人修辞。
故选:C。
三.语言表达(共4小题)
13.【解答】(1)考查了补充句子,结合例句句子的形式是什么如同什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注意后半句是对前半句内容的说明。如:春风如同母亲的手抚摸着大地。
(2)考查了补充句子,结合句子意思补充即可,可写火车站的人多的怎么样。如:火车站的人可真多啊,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没有一点儿空隙。
(3)“不好”和“坏”语义重复,删去一个即可。
故答案为:
(1)春风 母亲的手抚摸着大地;
(2)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没有一点儿空隙;
(3)我们要下绝心改掉坏习惯。
14.【解答】(1)把“以”改为“已”,属于错别字的语病。
(2)在“一顶”前面加上“戴着”,属于搭配不当的语病。
(3)把“使”去掉,属于成分残缺的语病。
(4)把“才能”改为“就”,属于关联词语运用不当的语病。
(5)把“和西瓜”改为“等”,西瓜不是蔬菜类。
故答案为:
(1)李老师已经走了。
(2)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
(3)经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都明白了这个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4)只要你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就能改正自己的缺点。
(5)家里买了很多蔬菜,有黄瓜、西红柿、豆角等。
16.【解答】A句中具体点明了颜色的漂亮“紫的、黄的、白的”让人一目了然,迅速想象出清晰的画面。
B句过于笼统,不清晰,只用了一个“漂亮”来概括。
故答案为:
A句更好,因为具体写出了各种颜色,让人一目了然,迅速想象出清晰的画面。B句过于笼统,不清晰。
四.连线题(共1小题)
17.【解答】答案为:
荒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湿润:土壤、空气等潮湿而滋润。
突然:表示发生得很急促;忽然。
狂欢:纵情的欢乐聚会,闹饮。
碰触:接触;碰撞。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五.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8.【解答】(1)考查了诗歌的理解,结合诗句看,共有三个小节,第一小节写的是早晨,山村变得热闹起来。第二小节,结合句子“路边,水牛叫水磨转水车摇晃,路边,电子琴流行曲立体音响”看出山村的发展。
(2)考查了诗歌的理解,结合句子“我背着书包,好沉好沉哟,背着爷爷的希望爸爸的梦想”看出“我”上学这件事寄托着爷爷的希望和爸爸的梦想。所以“好沉好沉”。
(3)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我的脚步像架子鼓,踢踏踢踏响在上学路上”,“踢踏踢踏”的脚步声写出了“我”上学路上的欢快心情。
(4)考查了想象写话,注意结合句子“去追寻金色的辉煌”,想象“我”的美好的梦想,比如:长大要做怎样的人等。意思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三 一 二
(2)“我”上学这件事寄托着爷爷的希望和爸爸的梦想。
(3)欢快。
(4)不辜负爷爷和爸爸的希望,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能造福社会的人。
19.【解答】(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细读短文可知,文章写了“我”变成金色花后,与妈妈的三次嬉戏分别是:母亲穿过林荫时,“我”会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母亲去牛棚时,“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2)考查朗读和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在“我”变成了金色花后,仍不离妈妈左右,注视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为她送去香气,陪伴妈妈读书,这些都说明了“我”非常爱自己的妈妈。妈妈也非常爱“我”,所以读句子“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时,应读出妈妈为找不到“”我而着急的心情。“我”之所以在妈妈寻找自己时不说话并且匿笑,是因为“我”个性天真调皮,在和妈妈开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妈妈。所以应读出“我”的天真、活泼、调皮与可爱。
故答案为:
(1)会散发香气 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2)着急 天真、活泼、调皮、可爱。
20.【解答】(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错误。现实之景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现,以写实景为辅,以写幻象为主。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错误。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错误。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充分表现了河水的动态之美。
(4)考查文章的语言特点。整体感知短文内容可知,本文的语言特点简洁精粹,生动优美,意蕴深刻。选项B错误。
故答案为:
(1)A;
(2)C;
(3)C
(4)B。
21.【解答】(1)考查了对选文写作顺序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可知,这篇短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2)考查了补充词语。结合选文内容补充即可。
(3)考查了补充句子。结合内容展开想象,符合冬天的特点即可。
故答案为:
(1)时间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2)高大 嫩绿 碧绿 金色;
(3)寒风凛冽,我渐渐地沉睡过去,为明年能更好地生长积蓄力量。
六.习作(共1小题)
22.【解答】范文:
父爱如山,母爱如河
父母对我的爱是无边无际的,是高尚无私的,他们用无声的爱呵护我健康快乐地成长。父爱是山。
有一次,我记得是一个炎热的夏季,天气闷热,太阳火辣辣地烤得人们汗流浃背,爸爸送我去上学。半路上,天空开始乌云密布,一阵雷声伴着倾盆大雨向我们泼来。爸爸赶紧把雨披给我披上,自己的衣服却淋湿了,为了不让我迟到,他一直蹬着车把我平平安安地送到学校。自己却穿着湿淋淋的衣服去上班……爸爸的爱怎不让我感动,怎不让我怀念!
母爱是河。有一次生病的妈妈发现我爱好电子琴,而自己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康复,为了让我早日实现自己的愿望,她决定让我去学。第二天,她骑车带我去报名,半路将要晕倒,可她还是坚持把我送到了报名地点……母亲的爱最无私,她对我的照顾在生活中数不胜数。
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你们对我的爱不会白费,我会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你们,回报社会!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