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听听,秋的声音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 听听,秋的声音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9 11:2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听听,秋的声音(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一.填空题(共4小题)
1.我是拼音小能手。
huánɡ yè     ɡào bié     fēnɡ shōu    
yánɡ tái     hàn shuǐ     ɡē yín    
2.加一部分组成新的字。
首    、    斗    、   
火    、    今    、   
3.用横线画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到别     震兴     惊夺     今唱     包满     叮宁    
4.选字组词。
[到 道]    别    达 [振 震]    兴 地   
二.选择题(共6小题)
5.下面的词语不是表示声音的一项是(  )
A.唰唰 B. C.叨叨 D.嗞嗞
6.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早晨的雾真大,校园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像仙境一般。
B.客人们继续到了,家里热闹起来。
C.我班同学很团结,赢(yíng)了这场拔河比赛,这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啊!
7.“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秋天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B.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珍惜美好的大自然。
C.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儿来,上哪儿去。
8.与“这个机会这么好,我为什么不去试试呢?”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这个机会这么好,我可以不去试试。
B.这个机会这么好,我应该去试试。
C.这个机会这么好,我怎么能去试试呢?
D.这个机会这么好,我才不要去试试。
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
B.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C.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D.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
10.根据课文《秋的声音》内容选择。
“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这一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
A.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B.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来,上哪去
C.我们要珍惜秋的声音,珍惜美好的大自然
三.语言表达(共5小题)
11.根据提示的方法,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提示:“叮咛”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依据形旁猜猜词语的意思。
叮咛:   。
(2)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提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歌吟:   。
(3)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提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匆匆:   。
12.联想词。
见到这个词你想到什么词就写什么,看谁写得长。
例:小花→小草→绿色→树叶→森林
(1)谷粒→   
(2)小雨→   
(3)白云→   
13.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14.我会听,我会说。
我听到了落叶的声音……“刷刷”。
我听到了蟋蟀的声音……“蛐蛐”。
我听到了    的声音……“   ”。
我听到了    的声音……“   ”。
15.句型转换
(1)去掉问号,换个说法。
①告诉大家,冬天怎么可能不来呢?
   。
②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
   
(2)夸父把黄河、渭河里的水全喝干了。(改“被”字句)
   
(3)姥姥家的玻璃被小强打碎了。(改“把”字句)
   
(4)不立刻抢救。这位伤得最重的小姑娘会因为休克和失血过多而死去。(用关联词连接)
   
四.连线题(共1小题)
16.连一连,组成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支 宁
日 刂
口 倠
辶 匀
音 了
厂 爰
   
五.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7.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bei bì)    ,
“唰唰”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 ”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yùn yǜn)    。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阵阵秋风掠(nüè lüè)    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你好好地去听,
——秋的声音。
(1)圈出加点字的正确拼音。
(2)理解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①查字典,了解“叮咛”的意思后,再读读整个句子。“叮咛”在句中的意思是    。
②联系上文,可以猜测有新鲜感的词语“歌吟”的意思是    。
(3)展开合理想象写话。
“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它们在道别时,都说了些什么话?
   
(4)学习选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尝试仿写诗歌。
仿写:
听听,
秋的声音,
   (谁)    (干什么)
   (什么声音)
   (是什么)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妈妈们的节日。小姑娘手里攥(zuàn)着自己攒的零用钱来到了花店。她想送给心爱的妈妈一大束红石竹花。可是,一进五月,红石竹花的价格就飞涨起来。等到了妈妈的节日这天,价格更是高得吓人。小姑娘手里的钱只够买一支红石竹花。
摆在红石竹花旁边的白石竹花价钱很便宜,可是没有一个孩子买它。只有母亲离去了,为了寄托哀思才摆上白石竹花。小姑娘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买很便宜很便宜的白石竹花。她把白石竹花放到了妈妈看不见的一个红墨水瓶里。
刚毅而又慈祥的白石竹花,什么颜色都能吸收,它像妈妈一样,似乎什么事情都能自己承担下来,甚至很理解孩子的烦恼。白石竹花拼命地吮吸着红墨水,就连孩子隐藏着的买白石竹花这样的秘密心情也吸收进去。最后,白石竹花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红石竹花。
(1)认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刚强﹣﹣    承受﹣﹣    苦恼﹣﹣   
(2)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什么节日?
   
(3)小姑娘为什么买白石竹花呢?
   
(4)短文中说白石竹花“像妈妈一样”,它与妈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请联系自己的妈妈说一说。
   
(5)请你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 ”上。
19.
种太阳
太阳花是一种草本植物花。它的茎是绿色的,很粗,就靠它吸收地下的养分供花生长。它的叶子很小很小,弯弯的,就像一个没有熟的小香蕉。它的花也很小,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白色的。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太阳花的生命力极强。听爸爸说,太阳花不要根也能栽活。我起初不相信,拔起一株太阳花剪掉它的根,插进花盆里做实验。过了几天,我拔起那株花,它的底部已经长出了三四根白胡须似的小根。
太阳花还很耐旱。有一次,一连好几天我忘了给月季花和太阳花浇水。月季花已失去了往日的娇艳,太阳花却依旧精神抖擞,并向月季花微微点头,好像在笑月季花的娇嫩。
太阳花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它向人们要求的却极少极少。一棒泥土,一束阳光,它就能开花,就能吐香,就能为大地增添生机。
(1)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低贱﹣﹣    削减﹣﹣    无精打彩﹣﹣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平常﹣﹣    依旧﹣﹣    极少﹣﹣   
(3)用“﹏﹏”画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
(4)第一自然段分别写了太阳花的   、   和   ,说明太阳花既   ,也   ,   极了。
(5)仿照文中的句子,用“……既……也……说句话。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20.课外阅读。
美丽的秋天
秋,是四季最凉爽的季节,也是个如诗如画、多彩多姿的季节。
秋天里,盛开的菊花,衬托着红红的枫叶,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走进田野,金黄色的稻穗弯了腰,轻吻着大地。农民们手挥镰刀,将一株株稻穗割下来,虽然忙得汗流浃背,却仍面带笑容。走过了田野,踏进晒谷场,放眼望去,堆积如山的谷子呈现在眼前,这都是农民辛劳的成果。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走到郊外,悦耳的鸟鸣,正此起彼落地传来,抬头一看,天空中,飘着三三两两的白云,深吸一口,淡淡的花香,已隐隐传来。
夜晚来临了,树木下,草丛里,虫儿的音乐会开始了。青蛙大声高唱着,仿佛它是一位歌王,飞舞的萤火虫,提着一盏盏小灯笼,在野草间穿梭着。
秋天,是个诗情画意的季节,它带给人们收获的喜悦,以及一段美好的时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呈现      辛劳      喜悦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悦耳:   。
②此起彼落:   。
③诗情画意:   。
(3)用“ ”和“~~~~~”分别画上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比喻句:   。
拟人句:   。
(4)作者选取了哪些植物、动物来描绘秋天美丽的景色?
   。
(5)根据文章意思填空。
本文是围绕    和    这个中心来描写秋天,   秋天的,表达了作者    喜爱之情。
7* 听听,秋的声音(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4小题)
1.【解答】故答案为:
黄叶 告别 丰收
阳台 汗水 歌吟
2.【解答】故答案为:
道 艏 抖 蚪
伙 烤 吟 琴
3.【解答】道别:离别;分手;辞行。故“到别”的“到”应为“道”。
振兴:大力发展,使兴盛起来。故“震兴”的“震”应为“振”。
掠夺:抢劫;夺取。故“惊夺”的“惊”应为“掠”。
吟唱:吟咏歌唱。故“今唱”的“今”应为“吟”。
饱满:丰满;充足。故“包满”的“包”应为“饱”。
叮宁:反复地嘱咐。故“叮咛”的“宁”应为“咛”。
故答案为:
到﹣道 震﹣振 惊﹣掠 今﹣吟 包﹣饱 宁﹣咛
4.【解答】道别:离别;分手(一般要打个招呼或说句话)。故选“道”。到达:指到了(某一地点、某一阶段)。故选“到”。
振兴:指大力发展,使兴盛起来。故选“振”。地震:指地壳的震动,通常由地球内部的变动引起,包括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等。故选“震”。
故答案为:
道 到 振 震
二.选择题(共6小题)
5.【解答】A、B、D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
C.不是表示声音的。叨叨:没完没了地说。
故选:C。
6.【解答】A、C正确。
B.有误,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用在此句不恰当,应改为“陆续”。
故选:B。
7.【解答】《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课文通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文中“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这句话写出了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意思是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珍惜美好的大自然。
故选:B。
8.【解答】“这个机会这么好,我为什么不去试试呢?”这句话意思是“这个机会这么好,我应该去试试”。
故选:B。
9.【解答】A.句中将“落叶”比作“小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B.句中将“松柏”“杨树、柳树”赋予人的行为特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句中虽有“像”,但表示比较,没有本体、喻体,不是比喻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句中“在……里”的句式出现了三次,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故选:C。
10.【解答】结合“匆匆地来”“匆匆地去”关键词可知,这句话是说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故选:A。
三.语言表达(共5小题)
11.【解答】故答案为:
(1)叮嘱;
(2)歌唱吟咏;
(3)急忙地。
12.【解答】词语接龙,第一个词语的后一个字为龙头,前后两个相接词语的关节字必须是同一汉字。在同一龙头字下的词语不得有重复。
故答案为:
(1)谷粒→粒子→子女→女孩→孩子;
(2)小雨→雨具→具体→体育→育人;
(3)白云→云彩→彩色→色调→调查。
13.【解答】在.....在.....在.....在.....:表示并列关系。
故答案为: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
14.【解答】仿写事物的声音即可。
故答案为:
雨 哗哗
鸟儿 喳喳
15.【解答】(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①删去“怎么”“呢”,将“可能”改为“不可能”,变问号为句号。②删去“不是”“吗”,变问号为句号。
(2)改为“被”字句,将“把”改为“被”,“夸父”和“黄河、渭河里的水”互换位置。
(3)改为“把”字句,将“被”改为“把”,“姥姥家的玻璃”和“小强”互换位置。
(4)用关联词连接两个句子,首先要判断两个句子是什么关系,然后选择表示这种关系的合适的关联词。前后两个句子是条件关系,应该用“如果……就……”相连。
故答案为:
(1)①告诉大家,冬天不可能不来。 ②你一直想去伯伯家。
(2)黄河、渭河里的水被夸父全喝干了。
(3)小强把姥姥家的玻璃打碎了。
(4)如果不立刻抢救,这位伤得最重的小姑娘就会因为休克和失血过多而死去。
四.连线题(共1小题)
16.【解答】故答案为:
——刂
支——羽
日——爰
口——宁
辶——了
音——匀
厂——倠
刷 翅 暖 咛 辽 韵 雁
五.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7.【解答】(1)考查了对字的读音的理解。结合语境理解,[bì]胳膊。[bei]胳臂。故选“bì”。“韵”读“yùn”,故选“yùn”。“掠”读“lüè”,故选“lüè”。
(2)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①“叮咛”在句中的意思是反复地嘱咐。②联系上文,可以猜测有新鲜感的词语“歌吟”的意思是
(3)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想象合理即可。
(4)考查了仿写句子。结合例句理解,例句为:秋的声音,(谁)(干什么),(什么声音),(是什么)。据此仿写。
故答案为:
(1)bì yùn lüè;
(2)①反复地嘱咐;
②歌唱;吟咏;
(3)大树说:“黄叶你不要走,你走了我会想你的。”黄叶说:“大树,你不要伤心,我落到地上,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肥料。到时你会长得更茁壮的。”
(4)燕子 拍拍翅膀
喳喳
是和北方的家道别的话语。
18.【解答】(1)考查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刚强:意志性格等坚强、不在恶势力前低头、不畏艰难。在文中与其相近的词是“刚毅”;
承受:支承或经受[重量或压力。在文中与其相近的词语是“承担”;
苦恼:表示痛苦烦恼烦恼。在文中与其相近的词语是“烦恼”。
(2)考查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什么节日。文中的这句话“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妈妈们的节日。”告诉我们是母亲的节日,那就是“母亲节”。
(3)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阅读短文,我们了解到小姑娘没钱给母亲买一大束红石竹花,只能买一大束白石竹花然后让它变成红石竹花的方式来感恩母亲。因为白石竹花很便宜,自己手中的钱能买一大束。所以小姑娘就买了一大束白石竹花。表达了小姑娘感恩母亲的心情。
(4)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文中的“刚毅而又慈祥的白石竹花,什么颜色都能吸收,它像妈妈一样,似乎什么事情都能自己承担下来,甚至很理解孩子的烦恼。”这句话写出了白石竹花的特点,“似乎什么事情都能自己承担下来,甚至很理解孩子的烦恼。”白石竹花的这个特点和妈妈的特点很相似。因为妈妈能够承担很多事情,也能理解我们的烦恼,很慈祥,也很刚毅,将自己全部的爱都放在我们的身上。所以说白石竹花与妈妈有相似之处。
(5)考查给短文加上题目。本文作者围绕着母亲节给母亲送石竹花的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来想给母亲买一大束红石竹花,可没那么多钱,只能买一大束价格便宜的白石竹花,再让它变成红石竹花。白石竹花是怎样变成红石竹花的呢,这真是个秘密啊。那本文题目就拟定为“红石竹花的秘密”吧。
故答案为:
(1)刚毅 承担 烦恼
(2)母亲节
(3)因为小姑娘手里的钱只够买一支红石竹花,而白石竹花价格便宜。
(4)因为妈妈能够承担很多事情,也能理解我们的烦恼,很慈祥,也很刚毅,将自己全部的爱都放在我们的身上。
(5)红石竹花的秘密
19.【解答】(1)(2)重点考查了学生为所给词语找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内容找出相关的近义词与反义词即可.
低贱:品质低劣或卑劣的.与文中“贫贱”意义相近.
削减:消耗,损减.与文中“减法”意思相近.
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与文中的“垂头丧气”意义相近.
平常:普通.与文中“特殊”意思相反.
依旧:依然,与原来一样.与文中“改变”意义相反.
极少:很少,特别少,与“很多”相反.
(3)每段话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的,能够高度概括这段话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就是这段的中心句中心句.在本文中,每段的中心句,都是每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太阳花是一种草本植物花.它的茎是绿色的,很粗,就靠它吸收地下的养分供花生长.它的叶子很小很小,弯弯的,就像一个没有熟的小香蕉.它的花也很小,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白色的.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太阳花的生命力极强.听爸爸说,太阳花不要根也能栽活.我起初不相信,拔起一株太阳花剪掉它的根,插进花盆里做实验.过了几天,我拔起那株花,它的底部已经长出了三四根白胡须似的小根.
太阳花还很耐旱.有一次,一连好几天我忘了给月季花和太阳花浇水.月季花已失去了往日的娇艳,太阳花却依旧精神抖擞,并向月季花微微点头,好像在笑月季花的娇嫩.
太阳花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它向人们要求的却极少极少.一棒泥土,一束阳光,它就能开花,就能吐香,就能为大地增添生机.
(4)这道题的答案,在第一自然段中都有答案.
(5)用“既…又…”说一句话,是并列关系.
(6)完成本题要结合短文的主要内容及的所表达的主题完成.
故答案为:
(1)低贱﹣﹣ 贫贱 削减﹣﹣ 减少 无精打彩﹣﹣ 垂头丧气
(2)平常﹣﹣ 特殊 依旧﹣﹣ 改变 极少﹣﹣ 很多
(3)太阳花是一种草本植物花.
太阳花的生命力极强.
太阳花还很耐旱.
太阳花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它向人们要求的却极少极少.
(4)第一自然段分别写了太阳花的 茎、 叶子和花,说明太阳花既 不清雅,也不高贵 平常极了.
(5)她既活泼也可爱.
(6)答:太阳花虽然既不清雅,也不高贵,很平常,但是,它生命力极强,还很耐寒,并且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对人们要求却极小.我要学做太阳花.
20.【解答】(1)考查了写近义词,注意理解词义,“呈现”出现,近义词“出现”;“辛劳”辛苦劳动,近义词“辛苦”;“喜悦”开心高兴,近义词“欢喜”。
(2)考查了词语的理解,先理解词义,再结合句子分析,①悦耳:好听。文中指鸟的鸣叫很好听。②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文中指鸟的鸣叫连休不断传来。③诗情画意:富有诗画的意境。文中指秋天是个富有诗画意境的季节。
(3)考查了修辞手法,比喻句要有把什么比作什么,结合句子:秋天里,盛开的菊花,衬托着红红的枫叶,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把“菊花”比作“图画”,拟人句,就是要具有人物的特点,结合句子:金黄色的稻穗弯了腰,轻吻着大地。“弯了腰”“吻着”具有人物的特点。
(4)考查了课文的理解,结合句子:盛开的菊花,衬托着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稻穗;堆积如山的谷子;悦耳的鸟鸣;青蛙大声高唱着;飞舞的萤火虫。
(5)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注意结合课文中心内容,结合句子:秋,是四季最凉爽的季节,也是个如诗如画、多彩多姿的季节。这句话是中心句,围绕“如诗如画”和“多姿多彩”这个中心来赞美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1)出现 辛苦 欢喜
(2)①文中指鸟的鸣叫很好听。②文中指鸟的鸣叫连休不断传来。③文中指秋天是个富有诗画意境的季节。
(3)秋天里,盛开的菊花,衬托着红红的枫叶,像一幅美丽的图画。金黄色的稻穗弯了腰,轻吻着大地。
(4)菊花、枫叶、稻穗、谷子、鸟、青蛙、萤火虫。
(5)如诗如画 多姿多彩 赞美了 对秋天的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