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同学们,《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要去哪里取真经呢?他们信奉的是什么教派,该教派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二.古代印度发展历程
古代印度
三.文明成就
学习目标
1.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2.阿拉伯数字
3.种姓制度
4.佛教
古代印度
现代印度
古代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
一、地理位置
南亚次大陆
出现文明: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建立国家:公元前1500年前左右
出现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城市
孔雀王朝,鼎盛时期,印度基本统一 ,华氏城
后来多次受到外来民族的侵扰
基本统一:公元前324—前187年
二.古代印度发展历程
奴隶制国家
哈拉帕遗址
摩亨佐·达罗遗址
这两个早期文明是古印度早期居民创造的,而不是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是后来的征服者。
三.文明成就
1.早期文明城市---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中断
摩亨佐·达罗城中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中
断
象兵
2.阿拉伯数字
包括零在内的l 0个数字符号,是古代印度人的发明。他们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计数法。这些发明,后来都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因此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会沿续到今天?
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的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内部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3.森严的种姓制度
梵天
祭司贵族,第一等级;掌管祭祀
军事贵族括国王、武士和官吏,第二等级;掌管军事和行政能力
被征服者,第四等级;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手工业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第三等级;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嘴—婆罗门
手—刹(chà )帝利
腿—吠(fèi)舍
脚—首陀罗
快速记忆:种姓制度包括哪几个等级?各等级有哪些人员构成?以及他们的主要职责?
地位最低
地位最高
等外级
贱民
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首陀罗
婆罗门
(2021·湖南岳阳中考)
1.“这个国家在它最富强的时候就像一个大动物园,一个自给自足、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动物园……姓哈尔维的家人做糖果;姓牛倌的人放牛;贱民挑粪。”材料描述的国家是(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A
中考链接
2.“古印度有一户人家,在城里有着自己的住房,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该户人家在种姓制度中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C
种姓制度的实质
种姓制度的特点
实质:是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贵贱分明
世代世袭
不得通婚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耍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贵贱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
第一单元
种姓制度不但在当时激化了社会矛盾,而且对印度后来的社会发展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姓
制
种
影
响
度
种姓制度引发暴乱不断
贫富悬殊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贫富悬殊,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种姓制度引发暴乱不断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的情绪不断高涨。
佛教的产生原因:
4.佛教
创立时间 地点
创始人
主张(教义)
传播 时间
路线
公元前6世纪
古代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后称为释伽牟尼)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主张“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
*宣扬“忍耐顺从”,引导人们抛弃现实世界,把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来世。
佛教的教义:
实质: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4.佛教
创立时间 地点
创始人
主张(教义)
传播 时间
路线 向北 、向东, 向南
公元前6世纪
古代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后称为释伽牟尼)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实质: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公元前3世纪
古代印度(公元前3世纪)
中亚
中国
锡兰
朝鲜
日本
越南
东南亚
佛教传播路线
公元前1世纪,西汉后期
缅甸
泰国
柬埔寨
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想一想:佛教是何时传入中国的,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什么?深受印度佛像艺术影响的中国石窟有哪些?
白马寺
西汉传入中国
建于东汉,是中国第一古刹
云冈石窟
莫高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你知道哪些佛教文化的成语?
临时抱佛脚 口头禅 普渡众生 四大皆空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借花献佛
两个早期文明遗址
一个王朝
数学
一种制度
一个宗教
一个人物
课堂小结:
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阿拉伯数字
种姓制度
佛教
孔雀王朝
乔达摩·悉达多
1、连线:
金字塔
种姓制度
分封制
古代中国
古代印度
古代埃及
古代巴比伦
课后题
金字塔
种姓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恒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补充练习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23世纪
约公元前2070年
A
B
C
D
2、活动与探究
(1)从左到右四大古代文明的名称各是什么?请你分别说出它们产生的大致时间。
(2)它们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大河流域
a、大河流域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b、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1.(2021·辽宁沈阳中考)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提出“众生平等”, 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宗教是( )
A .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2.佛教故事说,有个首陀罗挑粪者叫尼提,他在路上遇到释迦牟尼时赶快躲开,但是释迦牟尼却主动去找尼提,让他跟自己出家修行。这个故事体现了( )
A.佛教只是对低种姓开放 B.佛教强调的是众生平等
C.尼提没出家修行的想法 D.释迦牟尼同情低种姓者
A
B
中考链接
亚非文明的
基本特征:
兴起于大河流域;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
政治上实行奴隶制专制。
知识清单
知识点1.印度河 2.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3.雅利安人 4.孔雀王朝 华氏城
知识点2.种姓制度2.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贱民
知识点3.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释迦3.婆罗门众生平等4.中亚锡兰
练基础1.A2.D3.B4.B5.C6.D7.C8.D9.D10.B
练提能1.C2.B 3.B 4.A5.C 6.(1)种姓内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2)种姓制度引起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在此情况下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宣扬“众生平等”,受到印度人民的欢迎,得到迅速传播。
练中考1.A2.D3.C4.A5.C
练素养(1)婆罗门主要由祭司贵族构成;刹帝利主要由国王、贵族、武士和官吏构成。
(2)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以供神和纳税的形式,供养完全不从事生产劳动的婆罗门和刹帝利。 (3)种姓制度。
(4)种姓制度激化了印度社会矛盾,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5)佛教。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人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宗教。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