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 “掩耳盗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的颜色放在太阳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假设 C. 进行实验 D. 分析论证
苏梅尔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声响,这是什么原因( )
A. 彗星碎片太小了,没有分量 B. 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人们听不见
C. 太空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 D. 原因尚待考察
如图所示,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若改变杯内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每到国庆期间,走在大街小巷都能听到有人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人们通过歌曲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关于唱歌时涉及的物理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 放声歌唱时声音强弱约为分贝
C. 声带振动幅度越大,歌声响度越大
D. 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音调的高低
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 振动
B. 静止不动
C. 一直向右运动
D. 一直向左运动
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B.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C.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图乙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
C. 图丙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D. 图丁中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如图所示,将闹钟放在鞋盒里,四周覆盖隔声材料,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需要控制许多变量,以下给出的控制变量,不合理的是( )
A. 闹钟响铃的时间 B. 听者到声源距离 C. 所用材料的厚度 D. 声源发声的响度
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以下的“高”中描述音调的是( )
A. 男高音歌唱家 B. 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
C. 引吭高歌 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如图甲所示,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这是在 控制噪声.
手机超声波屏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其特点是抗污能力强,辨识度高.其原理是当手指触摸屏幕时,传感器向手指表面发射超声波,利用手指皮肤和空气密度的不同,构建图像,传感器在接收超声波回波讯息后,比对指纹信息,实现指纹识别.这一技术主要利用了声波能够传递 ;手机铃声是手机内置喇叭 发出的声音.
学习了声现象后,某同学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所示,对着管口吹气时,由于空气柱的 就会产生声音.管的长短不同,发出的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不同,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吸管乐器.
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五种气体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播速度单位是,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 氢气 氦气 氮气 二氧化碳
当温度为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根据表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 填“较高”或“较低”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_____产生的.
如图甲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乙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从甲到乙,塑料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变大.
如图丙到图丁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丙图实验声音为,丁图实验声音为,两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____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变小.
如图戊到图己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改变.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如图甲所示,小明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此探究实验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中的探究结论,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音,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丙所示,小明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_可以传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波传播时被反射回来.“掩耳盗铃”是指捂住耳朵偷铃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答案】
【解析】解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是对影响因素的猜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
3.【答案】
【解析】解:由于太空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所以苏梅尔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声响.
4.【答案】
【解析】 解:用湿手摩擦杯口时,杯子由于振动发声,只改变注入杯中的水量,杯子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音调发生变化,而振幅不变,所以响度不变,音色也不变.
5.【答案】
【解析】“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放声歌唱时声音强弱约为分贝,故B错误;声带振动幅度越大,歌声响度越大,故C正确;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音调的高低,故D正确.
6.【答案】
【解析】 当喇叭振动发出声音后,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肥皂膜处,由于声音具有能量,可以使肥皂膜产生振动.故选A.
7.【答案】
【解析】解: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唢呐前端的喇叭减少了声音的分散,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8.【答案】
【解析】人在水面下能听见岸上的说话声,说明水和空气可以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错误;改变试管中的水量,试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改变,对着试管口吹气时空气柱的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改变,B正确;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减弱噪声的,C错误;超诊断仪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D错误.
9.【答案】
【解析】解: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应控制所用材料的厚度、声源发声的响度相同.若控制听者到声源距离相同,可通过比较声音的响度来比较隔声性能.“闹钟响铃的时间”是不需要控制的.
10.【答案】
【解析】“男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是指歌唱家发出声音的音调高,A正确;“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错误;“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错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错误.
11.【答案】信息
声源处
【解析】解: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医院要求“静”,提醒人们不要大声喧哗,这是控制声音的响度,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2.【答案】信息
振动
【解析】传感器向手指表面发射超声波,传感器在接收超声波回波讯息后,比对指纹信息,实现指纹识别,可见这一技术主要利用了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所以手机铃声是手机内置喇叭振动发出的声音.
13.【答案】振动
音调
【解析】当对着管口吹气时,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就会发出声音.管的长短不同,管内空气柱的长短就不同,振动时频率就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不同.
14.【答案】
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升高变大
较低
【解析】 由题表可知,当温度为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由于温度越高音速越大,所以温度较低些,飞机最大速度更容易超过音速.
15.【答案】振动 响度 音调或频率 音色
【解析】 解析: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增大拨动塑料尺的力度,使塑料尺的振幅增大,从而使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增大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或频率变低,两个数据后面的单位应是“”两次声音的波形图形状改变,说明发出声音的音色发生改变.
16.【答案】乒乓球被音叉反复弹开;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在桌面上撒一些小纸屑;空气。
【解析】 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反复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但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被观察到,所以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桌子发声时的振动不易被观察到,可在桌面上撒一些小纸屑,这样当桌子振动时,可看到桌面上的小纸屑在跳动.
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