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一、秦朝统一
1、统一原因
(1)客观条件
①政治上: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经济上: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2)历史条件
①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②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③商鞅变法使秦国日益强盛。
2.过程
(1)灭东方六国: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3)击退匈奴进攻,修筑万里长城。
3.巩固
(1)巩固中央集权
确立皇帝制度 将君主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
中央官制 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地方制度 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重难点突破之一
重难点突破之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①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②充分体现出“家与国同治”的特点。“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宗正(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将作少府(掌治宫室)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③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无论三公,还是九卿 ,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一律不得世袭。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到两晋,直至隋文帝创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这一制度沿用约达800年,
(2)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①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
③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
真题演练
1.(2015·海南·高考真题)《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材料中“不与古同”可以排除先秦时实行的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BCD均错误。材料中“罢侯置守”指废除分封制,罢去诸侯,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守,答案为A。
2.(2016·海南·高考真题)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政治的体现,服务于政治。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把七国文字统一为小篆,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也巩固了统一。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隶书、楷书和行书都出现与小篆之后,故 A项、C项和D项错误。
3.(2022·广东·模拟预测)公元前214年,人工运河灵渠凿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得以连接。随后,为保证四季通航,灵渠上建造了36座陡门——被誉为现代船闸之父。因其需要人工升降,遂诞生了守陡人群体——陡军(明代后有其确存记载,且他们主要负责官船通行)。陡军的存在
A.加重了灵渠沿岸百姓的经济负担
B.使长途贸易受到政府的严密控制
C.凸显明代以来岭南地区商贸繁盛
D.提升了中原王朝稳边控边的能力
【答案】D灵渠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水系,在灵果设置陡门是为了防止边疆地区进攻中原,因此有助于中原王朝控制边疆,D项正确;陡门的作用是控制交通,不是收取税收,所以不会加重灵渠沿岸百姓的经济负担,排除A项;材料中陡门显然是政治和军事作用较强,不是经济作用,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4.意义
(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
(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4)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重难点突破之三 对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1)春秋战国以来,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与周边一些少数民族关系日益密切,一些少数民族逐渐与华夏族融合。秦的统一,是长期以来民族融合的一个总结。
(2)秦统一后,在辽阔的版图上,不仅生活着诸多民族,而且在统一的地域里,周边民族和华夏族进一步融合;同时,南方的蛮族、百越,也加快了同中原各族融合的步伐,陆续加入华夏族的行列。北方的匈奴与中原地区各族的联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中华民族大家庭是从秦朝开始的,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秦朝的暴政
1.表现
秦始皇 ①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求仙访药,巡游、封禅,征发繁重;刑法严苛。
②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秦二世 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
2.结果: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
重难点突破之四 唯物史观——正确看待秦始皇的功过
功绩 他重用人才,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过失 他刚愎自用,拒谏饰非。他修建豪华的宫殿(阿房宫等)、陵墓(秦始皇陵)和万里长城,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他以刑杀为威(如“焚书坑儒”),极其残暴。因此他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4.(2022·河南平顶山·模拟预测)秦朝建立初期,秦始皇开展了“议帝号”、颂“秦德”、推行秦之“法式”、提倡“忠”之政治伦理等“合法性叙事”的活动。这些活动
A.使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B.践行了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C.消除了六国对社会影响 D.意在强化对秦政权的认同
【答案】D
【详解】秦朝建立之初推行的一系列合法性叙事,意在构建政治合法性,强化民众对秦朝政权的认同,D项正确;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秦朝推崇法家,排除B项;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2·江西赣州·模拟预测)据研究发现,秦朝官员的分布大致还是“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即大多是战国时秦国故地的人出任将军领兵打仗,而文官除了秦国本国的贵族外,还有大量来自原东方六国的士人、客卿。这表明秦朝
A.军功爵禄制已名存实亡 B.贵族阶层队伍日益壮大
C.严格防范六国复辟势力 D.官员选拔地缘特征明显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官员中,武将多是秦国故地的人,文官有大量来自原东方六国的士人、客卿,可见秦朝官员选拔地缘特征明显,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军功爵禄制这种选拔方式名存实亡了,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说“贵族阶层队伍日益壮大”,排除B项;秦国任用了原东方六国的士人、客卿,并不能体现“严格防范六国复辟势力”,排除C项。故选D项。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秦末农民起义
(1)原因
①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
②法律严酷,逾期处死。
(2)过程
①陈胜、吴广首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不久战败。
②项羽、刘邦亡秦:刘邦、项羽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2.楚汉战争
(1)时间:公元前206—前202年。
(2)概况
①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②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3)结果: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西汉。
6.(2022·湖南衡阳·三模)《汉书》记述: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据此可知,秦筑长城
A.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 B.解决来自边疆的威胁
C.保障了正常的农业生产 D.利于自身的社会稳定
【答案】A根据材料“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可知秦筑长城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秦筑长城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不是解决来自边疆的威胁,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秦筑长城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不是保障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秦筑长城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不 利于自身的社会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2·山东潍坊·三模)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
A.解决人口不平衡的现状 B.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C.增强关中地区经济活力 D.巩固国家政治统一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至咸阳与移民至北部地区,是为了强化对地方的管理,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D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是巩固统治,不是解决人口不平衡的现状,排除A项;移民北部可以促进边疆开发,豪富移民咸阳没有促进边疆开发的结果,排除B项;移民北部不是增强关中地区经济活力,排除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