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部编必修上册1单元诗歌群文阅读
赏青春人物,做青春主人
导入
专题阅读、比较阅读,往往能加深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因为事物本身就是复杂的,每一个人依据自身的感受和思考,也只能看见事物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在青春主题之下,进行诗歌联读,这样,我们对诗歌的认识就会加深,对青春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我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理解单元主题——青春的价值
单元主题是青春的价值。青春,一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之;二指青年时期,年纪轻;三指年龄,年岁;四指美好的时光,珍贵的年华;五指酒名;六指心理稚嫩到成熟的一个阶段。本单元的青春指的是青年时期。青年的价值,可以从青年个人成长角度言说,也可以从青年与社会国家民族关系角度言说,因为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所以,青年的价值更多地从精神角度思考。
理解单元任务——诗歌与小说
学习本单元,可以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
绘制五首诗歌谱系
诗歌 国别 写作时间 体裁 诗人身份
《沁园春·长沙》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绘制五首诗歌谱系
诗歌 国别 写作时间 体裁 诗人身份
《沁园春·长沙》 中国 1925 词 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文学家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中国 1919.9、10 新诗 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红烛》 中国 1923 新诗 作家、学者、民主人士
《峨日朵雪峰之侧》 中国 1962初稿,1983删定 现代诗 诗人
《致云雀》 英国 1820 抒情诗 诗人
五首诗歌的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五首诗歌的背景
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峨日朵雪峰之侧》创作于1962年8月,是时代、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等外在因素刺激诗人后,引发起诗人的心理反应而产生的具有鲜明整体象征特点的一首短诗。这首诗最后完成在1983年,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这也体现了诗人已经从一个“英雄”的年代大步跨入了一个真正的“人”的年代。
五首诗歌的背景
据雪莱的夫人回忆,《致云雀》是在1820年夏季的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鸣叫有感而作。《致云雀》定稿于1820年,雪莱当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期,他用诗文与罪恶的阶级压迫做斗争,他预见、期盼着工人阶级的奋起反抗。《致云雀》中诗人热情歌颂云雀,与其说他是在歆慕云雀能自由飞翔和欢快鸣唱,倒不如认为他是被飞翔的自由和鸣唱的欢快所打动,在追求着这种自由和欢快。
五首诗歌的体裁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即为用歌配合唱出的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五首诗歌的体裁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首诗歌的体裁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比较五首诗歌
诗歌 内容 意象 手法 感情
《沁园春·长沙》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比较五首诗歌
诗歌 内容 意象 手法 感情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寒秋、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同学 寓情于景、借事抒情、 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比较五首诗歌
诗歌 内容 意象 手法 感情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寒秋、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同学 寓情于景、借事抒情 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壮丽北冰洋晴景、无线太平洋洪涛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地球、洪涛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赞美反抗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力量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比较五首诗歌
诗歌 内容 意象 手法 感情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寒秋、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同学 寓情于景、借事抒情 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壮丽北冰洋晴景、无线太平洋洪涛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地球、洪涛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赞美反抗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力量
《红烛》 红烛的颜色、红烛的燃烧、红烛的泪 红烛、诗人 象征 燃烧自己、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比较五首诗歌
诗歌 内容 意象 手法 感情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寒秋、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同学 寓情于景、借事抒情 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壮丽北冰洋晴景、无线太平洋洪涛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地球、洪涛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赞美反抗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力量
《红烛》 红烛的颜色、红烛的燃烧、红烛的泪 红烛、诗人 象征 燃烧自己、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峨日朵雪峰之侧》 登山停留时所见所想 “我”、雪峰、太阳、山海、石砾、深山、雄鹰、雪豹、蜘蛛 描写、想象 谦卑又强劲
《致云雀》
比较五首诗歌
诗歌 内容 意象 手法 感情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寒秋、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同学 寓情于景、借事抒情 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壮丽北冰洋晴景、无线太平洋洪涛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地球、洪涛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赞美反抗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力量
《红烛》 红烛的颜色、红烛的燃烧、红烛的泪 红烛、诗人 象征 燃烧自己、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峨日朵雪峰之侧》 登山停留时所见所想 “我”、雪峰、太阳、山海、石砾、深山、雄鹰、雪豹、蜘蛛 描写、想象 谦卑又强劲
《致云雀》 云雀的飞翔与歌唱 云雀 直抒胸臆 赞美云雀追求自由和无私的爱
比较五首诗歌
诗歌 内容 意象 手法 感情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寒秋、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同学 寓情于景、借事抒情 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壮丽北冰洋晴景、无线太平洋洪涛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地球、洪涛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赞美反抗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力量
《红烛》 红烛的颜色、红烛的燃烧、红烛的泪 红烛、诗人 象征 燃烧自己、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峨日朵雪峰之侧》 登山停留时所见所想 “我”、雪峰、太阳、山海、石砾、深山、雄鹰、雪豹、蜘蛛 描写、想象 谦卑又强劲
《致云雀》 云雀的飞翔与歌唱 云雀 直抒胸臆 赞美云雀追求自由和无私的爱
比较五首诗歌的内容
《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画面。
《红烛》采用议论表达感情。
《致云雀》直抒胸臆表达对云雀的赞美。
比较五首诗歌的意象
《沁园春·长沙》中的意象,生机勃勃,色彩绚丽。意境丰盈深邃。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意象,雄壮有力。意境壮阔。
《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意象,或壮阔或有力或渺小。意境壮美
《红烛》中的意象,内外皆赤诚。
《致云雀》中的意象,轻盈美好。意境缥缈、浪漫。
比较五首诗歌的意象
《沁园春·长沙》中的意象,自然意象和人物意象。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意象,自然意象。
《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意象,自然意象。
《红烛》中的意象,人造意象和人物意象(诗人)。
《致云雀》中的意象,自然意象。
比较五首诗歌的意象
《沁园春·长沙》和《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鹰,都是力量的象征。《沁园春·长沙》中的鹰是诗人情感的外化,《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鹰是诗人理想的外化。
《沁园春·长沙》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浪,前者是诗人力量的外显,后者是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力量象征。
比较五首诗歌的手法
《沁园春·长沙》使用炼字,“独立”“红遍”“尽染”“碧透”“争”“击”“翔”“竞”“指点”“激扬”“粪土”“遏”,生动形象地描写景色,突出表现诗人情感。
《沁园春·长沙》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比较五首诗歌的手法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运用夸张、语气词、反复,描写雄壮的意象。
《红烛》运用设问、解答、呼告、引用、象征、议论。
《峨日朵雪峰之侧》运用描写、想象、长句分行。
《致云雀》运用比喻、想象、直抒胸臆。
比较五首诗歌的情感
五首诗歌的情感都是在受到压抑之后,奋起反抗。
《沁园春·长沙》,不被现实压倒,继续昂扬向上。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力量。
《红烛》,为了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燃烧自己,点亮世界。
《峨日朵雪峰之侧》,登山遇到极大困难仍坚韧不拔。
《致云雀》,云雀甜美的歌声,不断地飞翔,无私的爱是继续革命的精神动力。
比较五首诗歌的青春价值
《沁园春·长沙》在的青春价值在于一心为国的精神,在于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于上下求索的精神,在于人格独立的精神,在于乐观进取的精神,在于昂扬向上的精神,在于睥睨旧世界的精神,在于奋发有为的精神。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青春价值在于视野宽广,在于激情澎湃,在于理想远大。
《红烛》的青春价值在于赤诚为国,在于甘于奉献,在于迷茫后清醒。
《峨日朵雪峰之侧》的青春价值在于不屈,在于坚韧,在于理想。
《致云雀》的青春价值在于自由理想,在于无私爱意。